沈慧;陈小喆;伍艳兰;李活清
对过二硫酸钠 (Na2S2O8)和碘化钾 (KI)溶液反应速率测定实验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瞬时反应速率表达式中,用折中浓度代替起始浓度.通过 5次测定,可推测研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可求出反应级数、速率常数、活化能.通过预先设计好的 Excel表格,学生可大大加快数据处理速度.
作者:王业根;刘金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学生与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学生要学,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师生关系便突出表现出来.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实现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而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作者:曹建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首届白衣天使大奖赛江苏区选拔赛于3月28日晚在美丽的古城南京落下了帷幕。经过初赛、复赛,30名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选手进行了后一轮角逐,前10名的选手将代表江苏赛区参加五月在北京的总决赛。
作者:刘雪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就人文关怀素质作一探讨,谈当代护理专业人文关怀理念的理论依据、时代性及其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作者:刘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由结核病引起死亡人数占全球单一感染因素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而结核多耐药菌株 (MDR- TB,定义为至少耐异烟肼、利福平 2种药物 )的出现及全球性的传播更加剧了结核防治的困难 [1].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均致力于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入手,旨在阐明结核杆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从分子水平对结核耐药加以控制.
作者:冯晶;姜英;谢文久;刘黎宏;冯作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护生素质的教育.方法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运用临床实例,结合我国国情,使护生理解医德的真正内涵.结果提升了护生的自身素质,极大地激发了护生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热情和工作责任心.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学中渗透医德教育,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十分重要.
作者:冯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考试焦虑情况.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量表 )对本校 326名学生在考前和平时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考试对本校学生焦虑有明显影响.焦虑的发生与性别、年级等联系密切.结论应加强学生考前心理卫生指导.
作者:沈慧;陈小喆;伍艳兰;李活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国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仍多达 1~ 1.2亿左右,是乙肝重要传染源,但是大多数人不重视甚至存在许多错误认识,加上社会上某些药品广告夸大其辞,徒增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经济浪费,因此有必要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首先就对 AsC的认识加以分析说明,提示 AsC的发生在我国主要来自母婴传播,婴幼儿时期 AsC的母亲传播是形成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和乙肝病毒贮存库的重要原因.并且文章提示 AsC具体的预防措施要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看、了解自己处于病程发展的哪个阶段,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同时给予日常生活指导和治疗指导.
作者:曲桂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目前护理记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几点解决和完善的措施.
作者:孙晓嘉;闭晓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应激反应是机体在受到强烈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以非特异性反应为主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机体代偿性、适应性和防御性过程.随着对应激反应中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以传统的神经体液调节为主的应激反应机制,逐步地进入了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蛋白转运、折叠、组装、 DNA复制等在应激过程中的变化和调节.其中具时代特征的热应激蛋白 (热休克蛋白 Hsp)的研究,揭开了应激反应过程中,分子调节的基本原理.
作者:晏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分析马加爵案的基础上,提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从儿童抓起,建议采取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旋律、社会教育为辅助三者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模式.
作者:梁玉涛;徐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在校生社区实践的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社会实践能力,并进行评价.
作者:辛崇萍;侍杏华;杨汉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 4次的学生信息反馈的统计结果分析,在教师考核过程中,随着现今生源的不断变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不能简单应用一种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减少对教师的负面影响.为此,3年中我校变换了 3种反馈方式,并作以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是 2001年 9月~ 2002年 9月第一次统计结果与后 3次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后 3次的两种学生对教师评价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改进后的反馈新方式完全适合可行,并可提供给其他学校借鉴,使学生反馈评定工作便于操作.
作者:董丽群;董历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入,医德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如何强化医德建设已经提到各级医疗单位领导的重要日程上来.医德教育不仅在医疗行业中要大力进行,更重要的是从医学院校中就要把医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使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医学实践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作者:吴增春;张淑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媒体 CAI课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学当中.用 PowerPoint制作课件简单、易于掌握,但 PowerPoint调用的多媒体信息基本是静止的,为了让课件动起来,我们经常会在 PowerPoint中插入交互性强、体积小的 Flash动画,本文介绍了在 PowerPoint中插入 Flash动画的三种方法.
作者:魏俊颖;王育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语言是医患交流的工具,可以作为治病的手段,亦可成为致病的因素.职业岗位的这一特点要求医学生必须加强语言修养,在语言运用上努力做到信守医德原则,体现良好医风;遵循科学要求,注重严谨周详;遵守语言规范,做到言准意达;加强语言学习,掌握表达技巧.
作者:陈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途径,是学校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带教教师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与病人接触、带教教师相处时常有哪些心理困惑、行为变化,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带教指导,帮助护生端正心态,保证临床实习的顺利完成.
作者:赖妙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级管理的成效,是由班主任实施的管理原则来决定的.班级管理原则能全面地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建立和发展班集体,实现班级目标和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阚书敏;陈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与针对个别学生的防范性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合,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以培养人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邬骏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据百度搜索引擎,<中医康复学>只有本科教材而无专科教材,而我校于2003~2004学年第一期中医骨伤、中西医结合专业将选修<中医康复学>,学时36节.
作者:刘洁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