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英;吴怡;吴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补中益气丸(浓缩丸)的黄芪甲苷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C18柱(200 mm×4.6 mm,5 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水(38∶62),流速为0.8 mL/min,ELSD条件为漂移管温度110 ℃,气体流速3.0L/min.结果 黄芪甲苷进样量在2.494~39.90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6%,RSD=1.94%(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捷,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补中益气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小利;陈晓虎;谢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Varia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3.0)-乙腈(75∶2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18 nm.结果 盐酸二甲双胍质量浓度在7.76~77.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27%,RSD=0.76%(n=6).结论 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高,可用于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青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当归中丁烯苯酞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外标法定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5%异丙醇水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25℃.结果 丁烯苯酞进样量在0.1~1.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8%(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当归中丁烯苯酞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映兰;林彩;邓莉;胡斌;贺红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调脂药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排序等方法分析2004年到2006年成都地区的调脂药使用情况.结果 3年内使用量大的调脂药是他汀类和氯贝丁酸衍生物类,其后是中成药;消耗金额高的是阿托伐他汀钙、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结论 2004-2006年成都地区调脂药的使用基本合理,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作者:宿怀予;于磊;徐珽;吴逢波;唐尧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玫芦消痤膏中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对样品的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方法学研究,采用氨基键合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3%磷酸(81∶14∶5),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苦参碱进样量在0.2059~1.23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0%,RSD为0.8%(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茅向军;许乾丽;童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洋参雪哈口服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250 mm×4.6mm,5μm),以乙腈(A)与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mm.结果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进样量分别在0.31~1.56μg,0.82~4.13 μg,0.96~8.0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0.81%(n=6).结论 HPLC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洋参雪哈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丽;赵春香;朱德芳;肖楠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介绍了海藻酸钠凝胶材料、海藻酸钠共混材料、海藻酸钠化学改性材料作为药物控释材料的应用进展,展示了海藻酸钠作为药物控释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盘茂东;李嘉诚;林强;王向辉;汪莉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蜂房丸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蜂房丸中主要药材进行鉴别.结果 蜂房丸中的青皮、柴胡、甘草、苦甘草等4味药材可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特异性鉴别.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可有效地控制蜂房丸的质量.
作者:谷福根;孟根达来;王毅;冬颖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肤洁宁洗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肤洁宁洗液中的苦参、蛇床子、连翘、盐酸小檗碱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的苦参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法色谱斑点清晰,苦参碱进样量在0.8078~6.46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8).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肤洁宁洗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袁丽苹;焦志海;柯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一起白血病患者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群发化学性脑膜炎的原因.方法 分别从患者个体因素、腰穿包、鞘内注射药物和鞘内注射操作流程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 该起不良反应与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071018的地塞米松针质量有关.结论 对于鞘内注射药物,除主要化疗药物外,辅助性药物的质量问题亦有引起神经毒性反应的可能性,临床需加以警惕.
作者:毛小红;祁金文;郑水莲;王燕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使患者获得细致、周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用药指导.方法 对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以来,处方书写合格率由以前的80%上升到98%以上,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和流程,有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黄纯友;张成贵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山楂西洋参疏肝口崩片中西洋参总皂苷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 以人参皂苷Rg1为对照品,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溶液为显色刺,测定波长为540 nm.结果 人参皂苷Rg1的含量在19.32~120.75 μg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1.76%(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准确测定山楂西洋参疏肝口崩片中总皂苷的含量.
作者:胡人月;王宾豪;张小梅;励娜;杨荣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4∶46),流速1.3 mL/min,检测波长338 nm,柱温20℃.结果 建立了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样品指纹图谱.确立了11个特征共有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的一项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徐豆豆;范鹏珏;张有理;胥秀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疗法与干性愈合疗法在下肢静脉性溃疡处理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湿性愈合疗法对下肢静脉性溃疡处理,疗效满意,患者康复时间缩短1/3,费用较干性愈合疗法明显减少.结论 湿性愈合疗法优于传统的干性愈合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程克林;温大翠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痤疮净搽剂中氯霉素和甲硝唑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30∶15∶55)为流动相,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氯霉素为311 nm,甲硝唑为273 nm.结果 氯霉素和甲硝唑质量浓度在20~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9.7%,RSD分别为0.34%和0.18%(n=6).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世英;吴怡;吴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注射用氨曲南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氨曲南中乙醇、乙腈、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的残留量,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柱(60m×0.541 mm,1.0μm),溶剂为二甲基亚砜,进样口温度为150℃.检测器温度220℃,氮气为载气,流量3.0 mL/min.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50℃,保持5 min,以10℃/min的速率升至180℃,保持3 min,再以20℃/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8 min.结果 建立的色谱方法在所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溶剂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 建立的色谱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注射用氨曲南中残留溶剂的检测.
作者:孙莉;陶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清肺合剂的苦杏仁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20∶80).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0℃.结果 苦杏仁苷进样量在0.106~4.2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1%.RSD为0.66%(n=6).结论 所用方法可靠、简单可行,为控制清肺合剂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乾蕾;李运景;余健;夏宪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μm,5 μm),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乙腈(80∶20),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达到基线分离,两者的进样量在1.0~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8%和99.94%,RSD分别为0.54%和0.28%(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可同时测定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的含量.
作者:王佩;刘晓昱;吴锡铭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含葡萄糖等单糖注射液分解产物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含糖类注射液的质量.方法 检测不同pH、灭菌条件及制备工艺对5-HMF含量的影响.结果 灭菌温度及时间、制备方法及过程中受热时间均是影响5-HMF含量的因素.结论 选择合适的灭菌温度和时间,采用合适的配制方法,可以将含糖类注射液的5-HMF含量控制在低限度.
作者:周福富;廖爱国;刘风景;罗叶森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痛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病灶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越多,体积越大,在短期内反复多次发生的脑梗死,更易引起血管性痂呆;血管性痴呆与脑萎缩关系密切.结论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预防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的发生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关键.
作者:王秋里;冯黎明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