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归中丁烯苯酞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赵映兰;林彩;邓莉;胡斌;贺红军

关键词:当归, 丁烯苯酞,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当归中丁烯苯酞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外标法定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5%异丙醇水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25℃.结果 丁烯苯酞进样量在0.1~1.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8%(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当归中丁烯苯酞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蜂房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探讨蜂房丸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蜂房丸中主要药材进行鉴别.结果 蜂房丸中的青皮、柴胡、甘草、苦甘草等4味药材可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特异性鉴别.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可有效地控制蜂房丸的质量.

    作者:谷福根;孟根达来;王毅;冬颖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拈痛丸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当归拈痛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200mm×4.6mm,5 μm),甲醇-0.2%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35℃.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060 84~1.825 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1.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RSD为1.1%(n=9).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当归拈痛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佳;冉海琳;苏晶;杨惠莲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氨曲南中4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目的 建立注射用氨曲南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氨曲南中乙醇、乙腈、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的残留量,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柱(60m×0.541 mm,1.0μm),溶剂为二甲基亚砜,进样口温度为150℃.检测器温度220℃,氮气为载气,流量3.0 mL/min.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50℃,保持5 min,以10℃/min的速率升至180℃,保持3 min,再以20℃/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8 min.结果 建立的色谱方法在所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溶剂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 建立的色谱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注射用氨曲南中残留溶剂的检测.

    作者:孙莉;陶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山楂西洋参疏肝口崩片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山楂西洋参疏肝口崩片中西洋参总皂苷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 以人参皂苷Rg1为对照品,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溶液为显色刺,测定波长为540 nm.结果 人参皂苷Rg1的含量在19.32~120.75 μg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1.76%(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准确测定山楂西洋参疏肝口崩片中总皂苷的含量.

    作者:胡人月;王宾豪;张小梅;励娜;杨荣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血管性痴呆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痛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病灶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越多,体积越大,在短期内反复多次发生的脑梗死,更易引起血管性痂呆;血管性痴呆与脑萎缩关系密切.结论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预防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的发生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关键.

    作者:王秋里;冯黎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4∶46),流速1.3 mL/min,检测波长338 nm,柱温20℃.结果 建立了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样品指纹图谱.确立了11个特征共有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的一项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徐豆豆;范鹏珏;张有理;胥秀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得力生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应用中医中药配合各种放疗和化疗方案综合治疗肿瘤,效果显著,可以消除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得力生注射液是中药复方制剂,起效快,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该文全面综述了其抗肿瘤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靳荣;唐静;叶云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我院有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

    目的 通过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使患者获得细致、周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用药指导.方法 对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以来,处方书写合格率由以前的80%上升到98%以上,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和流程,有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黄纯友;张成贵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肤痒颗粒中山柰素含量

    目的 建立肤痒颗粒的山柰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c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5∶45),检测波长为367 nm,进样量10μL.结果 山柰素质量浓度在0.925~9.2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0.33%(n=6).结论 HPLC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源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20例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单用及联用对2型糖尿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白蛋白(Alb)排泄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A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B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C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及厄贝沙坦150 m异,均1次/d.疗程均为10周.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尿Alb排泄量A组变化不明显,B组和C组明显降低.C组血压及尿Alb排泄量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氟地平、厄贝沙坦联用时降压作用及改善蛋白尿作用比单用时更好.

    作者:林光勇;路黎;胡伟;王增寿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肤洁宁洗液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肤洁宁洗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肤洁宁洗液中的苦参、蛇床子、连翘、盐酸小檗碱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的苦参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法色谱斑点清晰,苦参碱进样量在0.8078~6.46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8).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肤洁宁洗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袁丽苹;焦志海;柯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痤疮净搽剂中氯霉素和甲硝唑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痤疮净搽剂中氯霉素和甲硝唑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30∶15∶55)为流动相,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氯霉素为311 nm,甲硝唑为273 nm.结果 氯霉素和甲硝唑质量浓度在20~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9.7%,RSD分别为0.34%和0.18%(n=6).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世英;吴怡;吴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紫草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紫草膏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以白凡士林为基质提取紫草色素并制成膏剂,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紫草膏中的紫草色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左旋紫草素的含量.结果 紫草膏中左旋紫草素的质量分数大于0.080%.结论 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准确,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陈茂霞;张林辉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集35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55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出菌株143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71.33%,主要是大肠埃希菌(16.78%)、肺炎克雷伯菌(13.99%)、铜绿假单胞菌(9.79%)、鲍曼不动杆菌(5.59%),它们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常用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近年来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且耐药菌株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杜继宇;赵荣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辛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的糖尿病早期肾病60例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例血脂正常的DN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予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20例仅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24 h尿白蛋白(Ualb)总量、Ualb/肌酐(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24 h UAIb总量,Ualb/Cr,TC,TG,LDL-C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Ccr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不但能调节血脂,而且还能降低尿蛋白,延缓肾脏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的速度,具有非血脂依赖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刘云;周向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抗菌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除吸烟、化学因素、空气污染等因素外,感染是COPD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无论在COPD的急性加重期或稳定期,细菌感染都起着主要作用.COPD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尚有争议,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是有益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COPD稳定期治疗有效.

    作者:邝植雄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48例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1500 mg/d和罗格列酮4 mg/d,治疗8周.结果 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1 mm Hg,平均舒张压下降3.5 mm Hg(P>0.05);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8.1±1.8 VS 6.5±2.1;14.6±5.9 VS 12.1±4.7,P<0.05),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后亦降低(3.6±1.5 VS 4.9±1.9,P<0.05).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是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压的作用不明显.

    作者:张兴渝;周向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3种治疗方案的经济效果.方法 比较青霉素钠针320万U(A组)、头孢呋辛钠针2.0g(B组)、头孢哌酮钠针3.0 g(C组)3种治疗方案(均静脉滴注,2次/d)的临床疗效,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分析经济效果.结果 成本-效果比A组方案为12.95%,B组方案为21.82%,C组方案为28.45%.结论 静脉滴注青霉素钠是目前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佳方案.

    作者:沈亚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2004-2006年成都地区调脂药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调脂药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排序等方法分析2004年到2006年成都地区的调脂药使用情况.结果 3年内使用量大的调脂药是他汀类和氯贝丁酸衍生物类,其后是中成药;消耗金额高的是阿托伐他汀钙、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结论 2004-2006年成都地区调脂药的使用基本合理,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作者:宿怀予;于磊;徐珽;吴逢波;唐尧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Varia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3.0)-乙腈(75∶2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18 nm.结果 盐酸二甲双胍质量浓度在7.76~77.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27%,RSD=0.76%(n=6).结论 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高,可用于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青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