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

吴希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 心房颤动,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心电图特点为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80~210次/min、RR节律不等;12例胺碘酮静脉注射后11例转为窦性心律,1例心室率控制;胺碘酮转复率为91.7%,有效率为100%.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有心室率极快、QRS波宽大畸形、RR节律不齐等特点,易引发室颤、猝死危险.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尽早电复律,对血液动力学稳定者可选胺碘酮等延长旁道不应期的药物静脉注射,避免使用洋地黄及异搏定等缩短旁道不应期的药物,有条件的患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根治.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和拜新同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拜新同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15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口服缬沙坦80 mR,每日1次)、拜新同组(B组,口服拜新同30 mg,每日1次)、缬沙坦+拜新同组(C组,晨服缬沙坦80 mg,睡前服拜新同30 mg),疗程均为12周.结果 3组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总有效率A组为63.3%,B组为68.6%,C组为94.0%.结论 缬沙坦联合拜新同用于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比单用缬沙坦或单用拜新同更有效、更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戈霓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 统计2004-2006年医院麻醉药品处方、品名、用量等,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结论 建议采用三阶梯镇痛方式给药,提倡使用口服镇痛药.

    作者:丁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炎清颗粒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控制口炎清颗粒质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RP-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3:87,V/V),流速为0.5 mL/min,波长为300 nm.结果 绿原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55~2.75 μg/mL,方法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79%(n=6).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口炎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梅林;袁英;胡承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1-2005年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1-2005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一代头孢菌素用量逐年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与氧头孢类药物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结论 医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基本合理,应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与氧头孢类药物的用量.

    作者:孙惠娟;任百黎;陈少英;胡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32例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活动期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20 mg/d)治疗组和奥美拉唑(20 mg/d)对照组,疗程4周,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6%和86.6%,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9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腹痛消失率和消化道症状缓解方面两组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腹痛消失更为迅速,第1天治疗组腹痛消失率为43.3%,而对照组为18.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较好,缓解腹痛迅速,无严重不良反应,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白晓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中药保健品中的激素类西药成分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同时分离测定中药保健品中10种常用的激素成分.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 10种激素类成分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为0.9999,小检出量范围为20~32 ng/mL.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快速筛查出纯中药制剂或食用保健品中的激素类西药成分.

    作者:郭瑞锋;郄冰冰;何建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风湿定胶囊中乌头碱含量

    目的 探讨风湿定胶囊中有毒成分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波长为412 nm.结果 乌头碱浓度在60.03~211.05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平均回收率为97.41%,RSD为1.87%.结论 分光光度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乌头碱的质量控制.

    作者:姚志凌;李明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过氧化氢对50%硫酸镁溶液的抑菌效果

    目的 考察0.03%过氧化氢对50%硫酸镁溶液的抑菌防腐效果.方法 在配制的硫酸镁溶液中添加0.03%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抑苗剂,分别在密封和非密封的状况下同未加抑菌剂的样品进行对照.结果 采用过氧化氢防腐的硫酸镁溶液在两种情况下,放置60 d内都无细菌生成,而未加抑菌剂的样品的细菌学检查全部超标.结论 0.03%过氧化氢抑菌效果明显,可作为50%硫酸镁溶液的抑菌剂.

    作者:汤远亮;姚国新;张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国内近年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应用较安全.结论 替米沙坦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有效药物.

    作者:温冬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热淋清颗粒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60例

    目的 评价热淋清颗粒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热淋清颗粒+司帕沙星片)和对照组60例(司帕沙星片)分别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P<0.05).结论 热淋清颗粒联合司帕沙星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优于单用司帕沙星片.

    作者:陈金文;谭昕;苗智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健康体检网络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发展方向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更迫切的需要,体检将成为医院业务新的增长点.将体检资料进行网络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体检业务的效率和质量,体检资料可长期保存,同时可以完成多种查询、VIP自动管理、统计报表自动生成及分析.

    作者:张明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归脾丸(浓缩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归脾丸(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归脾丸(浓缩丸)中黄芪甲苷、远志、木香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归脾丸中甘草酸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65:30:5),流速为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TLC法色谱斑点清晰,空白无干扰;HPLC法的甘草酸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为1.22%.结论 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归脾丸(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沙娟;赵长振;施爱红;王法琴;叶华;王瑞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

    目的 总结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心电图特点为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80~210次/min、RR节律不等;12例胺碘酮静脉注射后11例转为窦性心律,1例心室率控制;胺碘酮转复率为91.7%,有效率为100%.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有心室率极快、QRS波宽大畸形、RR节律不齐等特点,易引发室颤、猝死危险.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尽早电复律,对血液动力学稳定者可选胺碘酮等延长旁道不应期的药物静脉注射,避免使用洋地黄及异搏定等缩短旁道不应期的药物,有条件的患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根治.

    作者:吴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目的 设计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案.方法 依据药物动力学和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原理,采用文献报道相关参数设计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青霉素G静脉滴注给药方案.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阿米卡星380.64mg,静脉滴注速率33滴/min,每天给药1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给予环丙沙星311.85 mg,静脉滴注速率52滴/min,14h后给予第二剂量;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患者给予青霉素G480万U,静脉滴注速率33滴/min,给药时间间隔12 h.结论 依据药物动力学和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原理,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可以设计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作者:王槐芾;陈茂蓉;童荣生;刘中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镇颤舒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探讨镇颤舒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镇颤舒胶囊中黄芪、厚朴、葛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芍药苷进行定量分析,用显微鉴别法对僵蚕进行鉴别.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芍药苷进样量在0.201 4~2.01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为1.18%.薄层定性鉴别方法灵敏可靠,专属性强.结论 所用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镇颤舒胶囊的质量.

    作者:刘金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初均速法和经典恒温法考察0.5%盐酸丁卡因滴眼液的稳定性

    目的 考察0.5%盐酸丁卡因滴眼液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用经典恒温法和初均速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 经典恒温法和初均速法的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室温(25℃)下的贮存期分别为2.0年和1.9年.结论 与经典恒温法比较,初均速法工作量小、省时,且数据处理较简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杨晓君;魏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红花逍遥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红花逍遥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TLC法)鉴别胶囊剂中的当归、白芍、白术、甘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结果 TLC法鉴定结果满意;回归方程为Y=1.364X-0.053(r=0.999 99),芍药苷进样量在0.104~5.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1.13%(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红花逍遥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袁小波;孟芹;孟香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边旗中芹菜素含量

    目的 建立草药半边旗中芹菜素含量的准确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采收期的半边旗中芹菜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35℃.结果 芹菜素进样量在0.076~0.7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6),平均回收率为98.1%(RSD=1.24%).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半边旗草药的质量控制.

    作者:吕应年;吴科锋;梁念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非那雄胺血浆浓度测定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建立非那雄胺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测定法,用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双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2 mg,用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非那雄胺浓度.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0~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0-24)分别为(123.95±25.47)μg·h/L和(126.35±28.16)μg·h/L,AUC0-(24)分别为(126.12±27.48)μg·h/L和(129.85±29.12)μg·h/L,峰浓度(Cmax)分别为(22.17±3.83)μg/L和(22.48±4.69)μ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1±0.6)h和(2.9±0.8)h,半衰期(t1/2)分别为(4.2±0.3)h和(4.3±0.5)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4±9.2)%.结论 两种非那雄胺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马殷浩;于翠霞;周洁;邹建军;朱余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药师在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药师在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引起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因素和药师在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 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是取得佳治疗效果的基本条件,而药师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庞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