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葡萄糖注射液中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稳定性研究

陆小儿

关键词:阿奇霉素, 维生素B6, 稳定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摘要:目的 考察注射用阿奇霉素与雏生素B6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25℃条件下,观察6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 配伍液的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在含量、外观、pH值方面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可以配伍使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消炎片中咖啡酸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消炎片中咖啡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Alltech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21:79),检测波长为323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 咖啡酸进样量在0.015~1.50 μg(r=0.999 98)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0.82%(n=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感冒消炎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袁小波;孟芹;袁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研究栀子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栀子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以干膏量和栀子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综合比较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提取法的提取效果后,应用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工艺.结果 佳提取方法为水提法,佳提取条件为药材加8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3次,每次2.0 h.结论 优化工艺简便可行、稳定性好.

    作者:单玉庆;刘青;张群正;房敏峰;郑晓晖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3年1月~2005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麻醉药品消耗量及用药金额,并以用药频度(DDDs)为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 3年中该院麻醉药品的应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吗啡缓释片的用量增幅较大.结论 口服吗啡制剂的用量将会继续增长.

    作者:王金彩;郑继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5%葡萄糖注射液中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注射用阿奇霉素与雏生素B6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25℃条件下,观察6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 配伍液的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在含量、外观、pH值方面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陆小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罗红霉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罗红霉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与特点.方法 对国内应用罗红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罗红霉素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变态反应及消化道反应为常见.结论 应重视罗红霉素发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立英;杨益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两种方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颗粒剂生物效价的比较

    目的 用两种方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颗粒剂的生物效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管碟法,用两种培养基测定效价;采用浊度法,以一剂量法测定线性、二剂量法测定效价.结果 管碟法测得的效价分别为127.2%和104.0%;浊度法测得的抗生素线性范围为0.16~0.39 μg/mL,二剂量法测得的效价为97.2%.结论 采用浊度法测定效价,影响因素较少,结果较准确.

    作者:高燕霞;姜建国;李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我院常见细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根据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照革兰氏阳性(G+)菌、革兰氏阴性(G-)菌分类,并对各类细菌按菌名、菌株数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微生物83株,其中细菌65株,真菌20株,G+菌以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为主,G-菌以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细菌耐药率较高.结论 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控制耐药菌产生.

    作者:陈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种化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 将17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EP组(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顺铂)、NP组(酒石酸长春瑞宾注射液+注射用顺铂)、GP组(盐酸吉西他滨注射液+注射用顺铂)3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3种化疗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EP,NP,GP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38.9%,46.5%,56.6%,一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分别为11 930.60元、42 684.25元、44 195.87元.在EP方案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NP方案、GP方案所需追加的成本分别为4 046.53元、1 822.90元.结论 GP方案为晚期NSCLC的较好治疗方案.

    作者:陈彦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头孢哌酮及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头孢哌酮(CPZ)及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CPZ及不同配比CPZ/SBT(1:1,2:1)对90株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并统计MIC范围(MICr),MIC几何均数(MICg),50%抑菌浓度(MIC50)、90%抑菌浓度(MIC90),描记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结果 不同配比CPZ/SBT的MICg,MIC50,MIC90均较CPZ明显下降,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比CPZ左移,但不同配比CPZ/SBT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CPZ/SBT可明显提高CPZ的抗菌作用,1:1配比的CPZ/SBT与2:1配比者抗菌活性相似,使用2:1配比的CPZ/SBT较1:1配比者更安全、经济.

    作者:刘国成;柯红;刘刚;崔洁;王宏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消炎止痒洗剂质量标准的提高

    目的 提高医院制剂消炎止痒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显微鉴定及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替代原质量标准中的化学定性鉴别.结果 新的鉴别方法能特征性地鉴别出白鲜皮、地肤子、百部和蛇床子等药材,且试验设备、仪器、试剂简单,用时较短,符合医院制剂室药检工作的实际情况.结论 提高后的质量标准能更有效地控制消炎止痒洗剂的质量.

    作者:裴蕾;柯颖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盐酸米帕林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米帕林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 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第二法,以盐酸溶液(9→1 000)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溶出时间60 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425 nm.结果 盐酸米帕林质量浓度在5.082~50.82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0.019 1 X+0.003 9(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33%(n=9).结论 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

    作者:高恒莹;戴红;任连杰;高春;纪红;姚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注射用氨苄西林钠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目的 建立注射用氨苄西林钠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稀释法排除氨苄西林钠对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干扰.结果 将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液稀释100倍,可排除其对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干扰.结论 使用动态浊度法检测注射用氨苄西林钠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此方法可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

    作者:徐道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的3种配伍方案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将3种配伍方案的异丙酚(1组为异丙酚+阿托品+氯胺酮,2组为异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3组为异丙酚+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观察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宫口松弛度、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等.结果 3种配伍方案的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意识消失时间短、苏醒时间较长,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口松弛度、术中出血量、人流综合征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方案苏醒时间较长,在门诊应用受到限制.异丙酚+芬太尼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蒲雪锦;罗昭国;刘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6例

    目的 探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分别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56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2.1%(62/86),总有效率为97.1%(83/86);对照组显效率为42.9%(30/70),总有效率为68.6%(48/70).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止泻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作者:陈正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氯诺昔康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氯诺昔康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自愿实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n=30)和芬太尼组(F组,n=30),L组予氯诺昔康8 mg、F组予芬太尼1 μg/kg静脉注射后2 min,两组均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用药量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氯诺昔康术后止痛效果优于芬太尼(P<0.05),对呼吸抑制作用较轻(P<0.05),也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无一例人流综合征发生.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明显缓解术后宫缩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瑛;袁昌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和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7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8周,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较奋乃静少而轻微.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胜;张代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舒筋活血止痛酊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舒筋活血止痛酊的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方法 制订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该酊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行,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6%.结论 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孟令疆;容维琪;杨建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两株乳酸菌的分离及发酵性能研究

    目的 从酸奶中分离乳酸菌并对其发酵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选用较为简单的培养基,通过调节pH值进行乳酸菌的分离,以液体发酵研究其发酵性能.结果 分离出2株乳酸菌,经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与保加利亚乳杆菌(Lb),其活性均较高.结论 通过调节pH值从酸奶中可分离出2株乳酸菌;St与Lb按1:1混合发酵时pH值下降较快(pH值终达3.5左右),可得到感官指标较好的酸奶.

    作者:巩东辉;李晓峰;杨宝君;李春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盐酸丁咯地尔0.2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一疗程;对照组36例,脉络宁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4 d为一疗程;然后评价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5.00%,对照组有效率为63.9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董风其;张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 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门诊麻醉药品消耗量和限定量进行分析.结果 硫酸吗啡控释片使用频率高,为41.06%,用药频度大的是硫酸吗啡控释片.结论 该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詹邵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