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心通脉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罗德祥;陈淑映;李子鸿;李怀国

关键词:舒心通脉口服液, 薄层色谱法, 丹参素钠, 原儿茶醛,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建立舒心通脉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三七、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制剂中主要成分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丹参素钠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8~4 μg(r=0.999 7),原儿茶醛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16~0.8 μg(r=0.999 6),丹参素钠与原儿茶醛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1%和104.8%,RSD分别为0.79%和1.76%.结论 所用方法可有效控制舒心通脉口服液的质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小成本分析

    目的 比较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 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5例)给予氨氯地平2.5 mg,对照组(n=35例)给予氯沙坦50 mg,皆于早晨7时顿服,疗程均为6个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小成本分析法对两种药物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监测值的变化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的降压效果及逆转左室肥厚的变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氯地平组的治疗总费用为1 121.14元,氯沙坦组的治疗总费用为2 108.57元,氨氯地平组每位患者可节省费用987.43元.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相似,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氨氯地平更具优势.

    作者:刘如品;宋亚辉;刘国清;程雪丽;杨秀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氟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氟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剂量≤5 mg/d)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氟西汀组(单用组)和氟西汀合用奥氮平组(合用组),共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并随访1年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合用组与单用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0.00%和7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1,2,4周末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HAMD因子分在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TESS评分及1年内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可提高疗效,并能迅速改善睡眠障碍和焦虑/躯体化症状,对复发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龚德轩;姚立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Ⅰ~Ⅱ级硬膜外行剖宫产术患者50例,随机双盲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E组,n=25)和盐酸利多卡因组(F组,n=25),取L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 cm,分次给药至麻醉平面达T8,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价麻醉效应和维持时间,并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两组麻醉平面达T8所需时间、感觉阻滞高平面及术中运动神经阻滞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感觉阻滞消退时间、手术结束时下肢运动阻滞恢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腹腔牵拉反应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压发生率E组为15%,F组为20%.新生儿1 min与5 min时Apgar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好、产妇舒适、母婴安全、无明显毒性,是剖宫产良好的局部麻醉药.

    作者:皮小波;萧维;江春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消炎片中咖啡酸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消炎片中咖啡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Alltech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21:79),检测波长为323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 咖啡酸进样量在0.015~1.50 μg(r=0.999 98)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0.82%(n=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感冒消炎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袁小波;孟芹;袁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盐酸米帕林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米帕林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 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第二法,以盐酸溶液(9→1 000)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溶出时间60 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425 nm.结果 盐酸米帕林质量浓度在5.082~50.82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0.019 1 X+0.003 9(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33%(n=9).结论 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

    作者:高恒莹;戴红;任连杰;高春;纪红;姚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两株乳酸菌的分离及发酵性能研究

    目的 从酸奶中分离乳酸菌并对其发酵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选用较为简单的培养基,通过调节pH值进行乳酸菌的分离,以液体发酵研究其发酵性能.结果 分离出2株乳酸菌,经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与保加利亚乳杆菌(Lb),其活性均较高.结论 通过调节pH值从酸奶中可分离出2株乳酸菌;St与Lb按1:1混合发酵时pH值下降较快(pH值终达3.5左右),可得到感官指标较好的酸奶.

    作者:巩东辉;李晓峰;杨宝君;李春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舒心通脉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舒心通脉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三七、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制剂中主要成分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丹参素钠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8~4 μg(r=0.999 7),原儿茶醛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16~0.8 μg(r=0.999 6),丹参素钠与原儿茶醛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1%和104.8%,RSD分别为0.79%和1.76%.结论 所用方法可有效控制舒心通脉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罗德祥;陈淑映;李子鸿;李怀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45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 治疗效果满意38例(84.4%),进步4例(8.9%);术后并发心力衰竭9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肺部感染1例,各种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致死亡1例,死亡率2.22%.结论 对于缩窄性心包炎,除手术解除对心脏的束缚外,加强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心力衰竭控制和结核病治疗,以及术后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电解质监测和心包引流管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胡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盐酸丁咯地尔0.2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一疗程;对照组36例,脉络宁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4 d为一疗程;然后评价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5.00%,对照组有效率为63.9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董风其;张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静脉滴注加替沙星注射液(400 mg/次,1次/d),对照组(43例)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次,每12 h一次),疗程均为7~14 d.结果 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5%和88.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5%和94.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和7.0%,P均>0.05.结论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细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丁以华;周云芳;邹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两种方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颗粒剂生物效价的比较

    目的 用两种方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颗粒剂的生物效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管碟法,用两种培养基测定效价;采用浊度法,以一剂量法测定线性、二剂量法测定效价.结果 管碟法测得的效价分别为127.2%和104.0%;浊度法测得的抗生素线性范围为0.16~0.39 μg/mL,二剂量法测得的效价为97.2%.结论 采用浊度法测定效价,影响因素较少,结果较准确.

    作者:高燕霞;姜建国;李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种化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 将17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EP组(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顺铂)、NP组(酒石酸长春瑞宾注射液+注射用顺铂)、GP组(盐酸吉西他滨注射液+注射用顺铂)3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3种化疗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EP,NP,GP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38.9%,46.5%,56.6%,一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分别为11 930.60元、42 684.25元、44 195.87元.在EP方案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NP方案、GP方案所需追加的成本分别为4 046.53元、1 822.90元.结论 GP方案为晚期NSCLC的较好治疗方案.

    作者:陈彦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58例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联环尔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在降压方面的性价比.方法 将3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合资产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d,治疗组给予国产非洛地平片(联环尔定)2.5 mg,2次/d,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动态血压的变化,疗程3个月.结果 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间血压的下降幅度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费用相对较低.结论 国产非洛地平(联环尔定)在降压达标上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作者:唐春仕;唐秀革;花冠杰;韦利元;周卓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治疗混合型心绞痛36例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治疗混合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2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6 100 U/次,皮下注射,每12 h注射1次),治疗组(36例)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和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500 mg/次,1次/d),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更明显(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治疗混合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作者:宋文信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消炎止痒洗剂质量标准的提高

    目的 提高医院制剂消炎止痒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显微鉴定及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替代原质量标准中的化学定性鉴别.结果 新的鉴别方法能特征性地鉴别出白鲜皮、地肤子、百部和蛇床子等药材,且试验设备、仪器、试剂简单,用时较短,符合医院制剂室药检工作的实际情况.结论 提高后的质量标准能更有效地控制消炎止痒洗剂的质量.

    作者:裴蕾;柯颖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双唑泰阴道泡腾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目的 建立双唑泰阴道泡腾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验证方法.方法 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双唑泰阴道泡腾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平皿法可检查该制剂的霉菌、酵母菌数,薄膜过滤法可检查该制剂的细菌、控制菌数.结论 薄膜过滤法能有效去除双唑泰阴道泡腾片中的杀菌成分,使污染的微生物得以生长,故能较好地对细菌和控制菌进行检测.

    作者:柳忠义;苏宏瑞;陈伟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罗红霉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罗红霉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与特点.方法 对国内应用罗红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罗红霉素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变态反应及消化道反应为常见.结论 应重视罗红霉素发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立英;杨益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3年1月~2005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麻醉药品消耗量及用药金额,并以用药频度(DDDs)为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 3年中该院麻醉药品的应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吗啡缓释片的用量增幅较大.结论 口服吗啡制剂的用量将会继续增长.

    作者:王金彩;郑继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6例

    目的 探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分别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56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2.1%(62/86),总有效率为97.1%(83/86);对照组显效率为42.9%(30/70),总有效率为68.6%(48/70).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止泻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作者:陈正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5%葡萄糖注射液中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注射用阿奇霉素与雏生素B6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25℃条件下,观察6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 配伍液的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在含量、外观、pH值方面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陆小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