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吕伟珊

关键词:实践教学, 突出问题, 改革措施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方面.社会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变,对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对目前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高等学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藏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就医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有RTI症状的就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 667名16~49岁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有关数据用SPSS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自觉症状出现率为67.1%,就医率为25.6%.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民族、妇女及其丈夫文化程度、妇女及其丈夫是否接受生殖健康知识培训、卫生知识了解程度等.结论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有RTI症状的就医率低,应加强对育龄妇女和男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杜蔚云;吕阳;张文辉;周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腺病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亚型(ER)在子宫肌腺病、子宫肌瘤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子宫肌腺病行子宫切除术中宫颈保留与否的价值,探讨子宫肌腺病的发病机理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57例患有子宫肌腺病、子宫肌腺病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离体子宫,分别检测宫颈鳞状上皮、宫颈内口粘膜、子宫肌腺病腺上皮、子宫肌腺病肌纤维及子宫肌瘤肌纤维、子宫肌瘤腺上皮中ER、PR的表达.结果47例患有子宫肌腺病及子宫肌腺病合并子宫肌瘤的离体子宫所取的5个部位的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而10例患有子宫肌瘤的离体子宫所取的组织中仅子宫肌瘤肌纤维处有阳性表达,其余均为阴性.结论子宫肌腺病在5个不同部位的组织内均有ER、PR的表达,这证实其与子宫肌腺病的发病有关.由此提示:子宫肌腺病患者中保留宫颈必须慎重考虑.

    作者:何晓春;张玉芳;刘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内科护理学中应用的调查

    在内科护理学引入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循证护理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与循证实践能力.

    作者:张晓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职院校人才引进采用量化考核评价的实践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保证.采用量化考核评价的方法择优录用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

    作者:卓庆安;许练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办出护理专业特色

    按照现代护理学的要求,高级护理人才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从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出发,探索护理专科层次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具体方法是:(1)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2)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突出人才素质的综合性;(3)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4)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作者:孙雪洁;曲晓娟;刘福满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强化护生实习前法律安全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实习扩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顺利完成毕业实习,从明确护生的法律身份和护理工作范围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何正确执行医嘱、规范书写护理记录5方面着手,强化护生实习前法律安全教育.

    作者:李敏;代秀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强化护理质量督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及现实严峻的医疗形势,护理人员更需迫切完善自我.一方面应加强医德修养、医德自律,提高技能,充实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监控机制,完善各项监督指导制度.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之一[1].

    作者:苗潘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甘肃省某涂料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方法参照2002年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2)和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等进行.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5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在正常生产环境下作业,职业卫生管理到位,作业环境基本符合劳动卫生的标准要求.

    作者:李盛;王金玉;魏学玲;韩振荆;李兰友;韩晓琴;何明晻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肿瘤患者疗效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的研究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近2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居第2位.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广泛开展,肿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证明,治疗效果如何不在于某种治疗手段本身,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精神、心理反应、疼痛、疲乏、知识缺乏等.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社会模式转变,肿瘤学应从以癌细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临床治疗在关注瘤体变化的同时,更应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期.

    作者:宁一娟;顾风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实习护生的亚健康状态调查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亚健康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亚健康自测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6名在我市中心医院实习的中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30%的护生已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精神压力大、睡眠质量差、心身疲惫、情绪变化等.亚健康表现主要与强精神质(EPQ-P高分)、内向(EPQ-E低分)和情绪不稳定(EPQ-N高分)等人格特征有关.结论实习护生的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并与个体的某些心理特征有关,必须引起学校、教学医院、教师和护生本人的重视.

    作者:许加宾;张金玲;唐建军;王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兰州市2004年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全面掌握兰州市市售桶装饮用纯净水总体卫生质量水平,探索保证产品卫生质量稳定的有效监督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19家,进行现场综合卫生检查和产品卫生质量抽检.结果产品卫生质量合格率仅为42.1%.不合格产品超标指标前五位排序分别为:菌落总数、霉菌、电导率、游离氯和高锰酸钾消耗量.结论兰州市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分析原因主要为:个别企业设备配置不佳、自身卫生管理不良、执行国家标准不力、产品出厂检验制度未完全落实.只有对所有生产企业全面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用良好生产规范(GMP)指导生产,全面落实产品出厂检验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确保产品卫生质量.

    作者:杨海燕;熊燕华;吴雯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解决中专学生拖欠学费问题的体会

    近几年来,中专学生拖欠学费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着中专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中专学生拖欠学费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各所中专学校教职工谈论的热点话题.根据笔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现谈一谈解决中专学生拖欠学费问题的体会.

    作者:王开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专护理教育改革的经验--剖析角色扮演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任何角色的扮演都有它的重要性,基础护理教学中角色的扮演也不例外,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本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年来,笔者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某些内容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美风;郭蔚;刘节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甘肃省磺缺乏病核心信息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丢失的分析

    目的探讨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模式,评估核心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丢失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通过对目标人群开展宣传教育和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其掌握的核心信息进行问卷调查,以知晓率为指标评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丢失.结果在相关信息传递过程中核心信息丢失如下:大脖子、粗脖根信息丢失36.8%,智力低下信息丢失42.1%,孕妇生傻孩子信息丢失94.7%.结论教师对碘缺乏病核心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核心信息的把握和表达,特别是家长(居民)本身的文化素质和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是核心信息传递目的达到与否的关键所在.同时与在实施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技巧、内容以及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无不相关.

    作者:王斌;杨海霞;王旭霞;张海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护理专业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医疗护理专业增设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课程,有利于开展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高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学员适应医学模式和现代医院职能的转变.现就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等进行阐述.

    作者:王兴泰;梅冠廷;马玉萍;曹蒙;郑世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金克痤胶囊的体外抗菌作用

    研究从痤疮患者皮肤分离出的细菌,用金克痤胶囊做体外抗菌试验,药效学指标是依据上述细菌在皮脂腺繁殖引起发炎或化脓的机理设计的.结果金克痤胶囊对金葡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1.25mg/ml和250.00mg/ml;对白葡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5.62mg/ml和31.25mg/ml;对丙酸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0 mg/ml和250.00mg/ml.

    作者:汪浩;王剑;杨卫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对高职护理专业学制缩短为2年的可行性探讨

    从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角度,围绕高职学制改革的趋势、护理人才的需求及重新整合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学制缩短为2年的可行性.

    作者:杨玲;强玲;才秀颖;秦勇;苏建华;单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用护理程序实行本科护生实习管理的思考

    为培养高层次合格护理人才,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实习管理中,通过评估护生,重点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培训,制订教学实习目标和计划,落实带教措施,评价实习效果等来增强带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业务素质,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激发护生刻苦学习专业技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赵若华;陈少岚;许嫦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建设如何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均已落后,制约了组织胚胎学学科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更新实验设备,这样实验室才能符合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作者:成林;朱如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对实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实验以独特的直观性、形象性、新颖性和多变性吸引着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方法、态度、观点和思想意识.

    作者:陈建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