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白药的临床应用

孔令春;厉夏女;彭卫珍

关键词:云南白药, 临床, 新用途
摘要:目的 介绍云南白药的临床新用途.方法 参考有关医药学文献,加以整理、归纳,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综述.结果 云南白药在临床上除了传统的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止血、支气管扩张以及疮疡肿痛等疾病外,还在外科、内科、皮肤科、口腔科以及儿科领域具有广泛的新用途.结论 云南白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疗效满意,使用方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细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目的 综述近年来细辛在药理学研究、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方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细辛在解热镇痛、抗炎、抗衰老等方面以及临床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冠心痛、心绞痛、口腔糜烂、肩周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结论 细辛蕴藏着巨大的药用价值,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作者:张瑶;宋志永;王林丽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麦白霉素及其制剂时溶剂的选择

    目的 将麦白霉素及其片剂质量标准中鉴别(2)项所用无水乙醇改为水,以节省试剂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方法 采用麦白霉素国家标准品,分别用不同溶剂溶解、稀释制成相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在232 nm波长处测定.结果 麦白霉素不同溶剂溶液的大吸收度值和吸收图谱均相同.结论 麦白霉素及其片卉畸的紫外鉴别用溶卉J可以用少量乙醇溶解,再用水稀释.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透皮试验研究

    目的 考察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透皮吸收的促进效果.方法 采用单室水平扩散池,计时2 h后从接受室内取样,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透过Swiss小鼠腹部皮肤的干扰素的活性.结果 在软膏中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能明显改善透皮吸收,且以2%水溶性氮酮和2%1,2-丙二醇联合应用的效果好.结论 2%水溶性氮酮和2%1,2-丙二醇联用,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作者:王忠;杨宝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含谷氨酰胺双肽肠外营养对危重病的改善作用

    目的 了解谷氨酰胺双肽(Gln)增强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普外科危重病患者病情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普外科危重和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并于术后第1~3天后开始肠外营养,连续7 d,其中治疗组的氮量由20%L-丙氨酰-L-谷氨酰胺溶液供给[0.5 g/(kg·d)],其余部分由7%~11.4%的氨基酸溶液供给.两组患者分别于肠外营养前和营养后7 d抽取外周血测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组经肠外营养治疗后IgG和TRF分别由治疗前(9.2±3.1)g/L和(1.17±0.3)g/L增高至(14±2.8)和(1.36±0.7)g/L,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又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Gln增强的肠外营养能改善普外科危重病患者蛋白质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危重程度.

    作者:姜海平;刘春安;王达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对苦胆草片质量标准中鉴别项2的商榷

    苦胆草片质量标准[鉴别(2)]存在错误,按<中国药典>及部颁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会导致标准中规定的紫红色斑点无法检出而呈现负反应.但如果检出紫红色斑点,则表明工艺中添加有坚龙胆的非药用部位(地上茎杆、叶及花序).因此,建议对苦胆草片质量标准进行修订.

    作者:陆保平;林根平;曾建华;段姝;王朝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浅谈我国生态药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对生态药业的概念以及特点进行阐述,并分析我国生态药业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促进我国生态药业发展的策略.

    作者:曹军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辅助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熏洗剂的制备及薄层鉴别

    目的 对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熏洗剂的制备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丹参、苦参、当归.结果 鉴别呈正性反应.结论 制备工艺简便,鉴别方法易行.

    作者:薛竹琴;陈高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中药结肠透析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疗效可靠、价格低廉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20例)一体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扶正排毒汤行结肠透析治疗,共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下降明显(P<0.05),CD3,CD4+水平明显上升(P<0.0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扶正排毒汤结肠透析治疗早期CRF(Ⅰ-Ⅲ期),疗效肯定,能制止肾功能继续恶化,但免疫异常的免疫正调节作用不明显.

    作者:库保庆;高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中医药抗艾进行时

    民间中医悄悄进村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的农民卖血大省河南,陡增了3.52万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在半年到20年之间,没过多久,卖血者中的感染者大批开始发病.

    作者:刘燕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高素质的药师

    依据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分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师配备的现状,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中药师应有的职责,提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师素质的建议.

    作者:袁妮;纪永章;邵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珍珠明目滴眼液中龙脑含量

    目的 建立珍珠明目滴眼液中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20 M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90'E,以每分钟8℃升温至180℃,保持5 min.结果 龙脑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45.44~454.40 μg/mL(r=1.000 0,n=5),平均回收率为100.27%,RSD=1.1%(n=6).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合于珍珠明目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韩海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萘普生钠的含量

    目的 建立注射用萘普生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5μm),以醋酸铵缓冲液(称取醋酸铵7.7 g,加水50 mL溶解,加冰醋酸6 mL与适量水使成100 mL)-甲醇(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2 am.结果 萘普生钠进样量在0.24~1.6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40%,RSD为0.40.结论 该方法精密可靠,可作为注射用萘普生钠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周升;王平;王晓宇;张振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广东省药品挂网采购模式的成功与不足

    目的 探讨广东药品挂网采购模式.方法 对广东挂网模式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与结论 广东挂网模式与以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比较有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作者:曹波;邵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银柴胡与混淆品窄叶丝石竹的真伪鉴别

    介绍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显色反应、紫外光谱4种方法鉴别银柴胡的真伪.

    作者:董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中药配方颗粒剂探讨

    介绍中药饮片配方的新剂型-中药配方颗粒剂及其优点,同时指出应加大力度制定配方颗粒剂的质控标准,以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更合理完善.

    作者:杨晓日;孙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试析我国医药市场的结构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结构,并提出优化我国医药市场结构的建议.

    作者:孙志平;申俊龙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日本、泰国、韩国、巴西农村医疗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简要介绍日本、泰国、韩国、巴西四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总结其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教训,提出发展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四点建议.

    作者:邱家学;赵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掺假糖乐胶囊壳的检测

    目的 检测掺假糖乐胶囊壳.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大连依利特sinoohrom ODS-BP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铵溶液(取磷酸二氢铵1.725 g,加水300 mL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3.5±0.05)-甲醇(3: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 格列本脲质量浓度在9.04~86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71%,RSD为1.78%.结论 HPLC法能准确检测出糖乐胶囊壳中掺有的格列本脲,不失为真实评价药品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洪美华;林达;王楚锦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对医院制剂室实施GPP管理的解析

    结合医院制剂室换证验收工作的实践,根据GPP标准的规定,侧重对制剂生产环节的控制、产品质量的监督、人力资源的管理等方面进行解析,为提高医疗机构制剂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徐红;周晓兵;马培琴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茜草、薏苡仁及其伪品的鉴别

    介绍茜草、薏苡仁及其伪品的简易鉴别方法,以准确辨别其真伪,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马翠荣;赵建波;唐培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