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彦勃;潘秀丽;郭红
目的 探讨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反相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40:10:50),柱温35℃,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卡马西平质量浓度在2.5~20 μg/mL范围内,与内标的峰高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94),低检测限为0.109μg/mL,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5.16%,97.28%和96.37%;精密度试验的日内RSD为2.41%~3.57%(n=5),日间RSD为3.26%~4.02%(n=5).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周青;余江平;范渝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介绍中药饮片配方的新剂型-中药配方颗粒剂及其优点,同时指出应加大力度制定配方颗粒剂的质控标准,以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更合理完善.
作者:杨晓日;孙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针对中药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状况,提出国家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引入现代管理机制等保护和发展中药老字号的建议.
作者:林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结构,并提出优化我国医药市场结构的建议.
作者:孙志平;申俊龙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介绍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显色反应、紫外光谱4种方法鉴别银柴胡的真伪.
作者:董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介绍茜草、薏苡仁及其伪品的简易鉴别方法,以准确辨别其真伪,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马翠荣;赵建波;唐培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注射用萘普生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5μm),以醋酸铵缓冲液(称取醋酸铵7.7 g,加水50 mL溶解,加冰醋酸6 mL与适量水使成100 mL)-甲醇(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2 am.结果 萘普生钠进样量在0.24~1.6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40%,RSD为0.40.结论 该方法精密可靠,可作为注射用萘普生钠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周升;王平;王晓宇;张振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骨伤活血方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为抽出机制备中药汤剂的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三七和延胡索两味主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检测.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汤剂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吴声振;谭敏秀;陈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不同外形片剂对半分劈的准确性,为生产和选择适合于分劈的片形提供依据.方法 对4种不同外形的片剂双手对掰得到4组分劈片.依照USP剂量单位一致性测定方法对各组分劈片进行测试,并对其重量差异进行方差齐性比较.结果 两条形片组通过了剂量单位一致性测定,而两圆形片组均未通过;方差齐性检查显示,无论有无刻线,条形片组与相应的圆形片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条形片组分劈片重的分布较圆形片组集中.结论 条形片对半分劈准确性明显好于圆形片,可作为需经常分劈操作药片的主要片形.
作者:姚国新;汤远亮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抗宫炎软胶囊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Nucleosil 100-5 SA柱为色谱柱,以磷酸调pH值至2.3的0.05 mol/L磷酸二氢钾-三乙胺(10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192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盐酸水苏碱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38~0.342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93%,RSD为0.85%.结论 HPLC法简单,操作方便,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能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童红;何斌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将麦白霉素及其片剂质量标准中鉴别(2)项所用无水乙醇改为水,以节省试剂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方法 采用麦白霉素国家标准品,分别用不同溶剂溶解、稀释制成相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在232 nm波长处测定.结果 麦白霉素不同溶剂溶液的大吸收度值和吸收图谱均相同.结论 麦白霉素及其片卉畸的紫外鉴别用溶卉J可以用少量乙醇溶解,再用水稀释.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据新华社信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近在中国医药企业家论坛上说,医药企业绝不能把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目标,医药企业家要端正价值取向,必须始终把保护公众健康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把维护消费者安全放到首要位置,确保药品质量.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谷氨酰胺双肽(Gln)增强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普外科危重病患者病情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普外科危重和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并于术后第1~3天后开始肠外营养,连续7 d,其中治疗组的氮量由20%L-丙氨酰-L-谷氨酰胺溶液供给[0.5 g/(kg·d)],其余部分由7%~11.4%的氨基酸溶液供给.两组患者分别于肠外营养前和营养后7 d抽取外周血测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组经肠外营养治疗后IgG和TRF分别由治疗前(9.2±3.1)g/L和(1.17±0.3)g/L增高至(14±2.8)和(1.36±0.7)g/L,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又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Gln增强的肠外营养能改善普外科危重病患者蛋白质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危重程度.
作者:姜海平;刘春安;王达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鼻窦炎糖浆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c-s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磷酸-三乙胺(3:97:0.1: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 盐酸麻黄碱浓度进样量在0.012 04~0.240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1.14%,n=9).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稳定,专属性强,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单秀明;王友兰;吴爱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广东药品挂网采购模式.方法 对广东挂网模式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与结论 广东挂网模式与以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比较有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作者:曹波;邵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测定地黄干茎中梓醇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d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0.5:99.5),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5μL.结果 地黄干茎中梓醇含量为8.5%.结论 地黄干茎中梓醇含量较高,建议对地黄干茎进行研究,以便开发利用.
作者:邱金东;孙利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通过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分析冬虫夏草和亚香棒虫草的区别,并进一步介绍了亚香棒虫草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慧浓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通过对重庆市2003年至2006年间药品质量监督抽验情况的统计分析,指出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农村地区的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指出农村药品市场状况还不容乐观,并对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监督抽验工作提出建议.
作者:罗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考察不同剂量的生脉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配伍液的稳定性.方法 将生脉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按10:250,20:250,30:250,40:250,50:250,60:250(ν/ν)的比例混合后,检查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pH值.结果 随着配伍比例的增加,配伍液pH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P<0.05).结论 临床应用时,应重视生脉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比例.
作者:马玉蓉;许群芬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介绍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概况,指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
作者:连桂玉;黄泰康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