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王志朝;刘祖雄;覃贝;杨晓松

关键词:氟比洛芬, 壳聚糖, 凝胶剂,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 研制氟比洛芬凝胶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选用壳聚糖为凝胶材料制备氟比洛芬凝胶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比洛芬含量.结果 氟比洛芬质量浓度在10~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1.15%.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二甲双胍和黄连素配伍复方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目的 测试二甲双胍和黄连素配伍复方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口服给予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大鼠以二甲双胍复方(二甲双胍与盐酸黄连素配比为60∶130)3个月,测试糖尿病大鼠痛觉、鼠尾神经传导速度及脑内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结果 二甲双胍复方高、中、低(400,200,100 mg/kg)剂量均可使糖尿病大鼠脑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使脑内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并且各给药组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各给药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快(P<0.01),糖尿病大鼠痛觉潜伏期缩短明显(P<0.01).结论 二甲双胍和盐酸黄连素配伍复方可显著降低脑内MDA含量,升高Na+-K+-ATP酶活性,同时显著缩短痛觉潜伏期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于德志;杨钊;任守海;刘树刚;李升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丙戊酸钠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现状

    目的 介绍丙戊酸钠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丙戊酸钠可用于预防及治疗躁狂发作、双相障碍,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或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及冲动控制障碍等.结论 丙戊酸钠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较广泛,疗效确切.

    作者:徐素伟;尹秀茹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2,4,8周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减分率相近(P>0.05),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也相近(P>0.05);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率(28.3%)与利培酮组(25.0%)相近(P>0.05),齐拉西酮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运动障碍、失眠.结论 齐拉西酮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梁素英;黄承繁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促孕方Ⅲ号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促孕方Ⅲ号治疗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HPRL患者190例,将其中特发性HPRL128例随机分A1和A2组,将其中垂体PRL腺瘤62例随机分B1,B2和B3组,观察各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PRL水平、停药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 A1与A2组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B2与B3组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各组治疗前后PRL激素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促孕方Ⅲ号能抑制血PRL激素的分泌,并减少HPRL的复发,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彭少芳;谢孜;林晓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酸枣仁颗粒中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酸枣仁颗粒中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柱为Hypersil C18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的二元梯度洗脱方法,检测波长为201 nm,流速为1 mL/min.结果 酸枣仁皂苷A进样量在0.50~1.98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41%;酸枣仁皂苷B进样量在0.66~2.09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34%.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酸枣仁颗粒中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的定量分析.

    作者:周庆武;李玲玲;纪标;徐垣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95例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 将186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5例口服阿奇霉素,对照组91例口服正常剂量的红霉素、头孢拉定、羟氨苄青霉素.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有明显疗效,值得儿科临床选用.

    作者:余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肺癌术后并发症心肺危险指数以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心肺危险指数(CPRI)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方法 统计医院从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间接受肺切除手术治疗的129例患者资料,分析并发症情况及其与患者性别、TNM分期、手术时间、手术涉及肺脏范围、影像学特征、术前治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9例患者中4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CPRI能较好预测肺癌术后近期并发症.除此以外,肺癌TNM分期高、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就高(P<0.05);男性患者组、中央型肺癌组、术前未预防性治疗组比各自对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RI以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参考指标.

    作者:向怒涛;赵红利;郭利娜;阚奇伟;肖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肝宁片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复肝宁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30℃.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2~2.0 μg(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8%,RSD为0.76%(n=6).结论 RP-HPLC法测定复肝宁片中绿原酸含量,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复肝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芳;夏小叶;杨宝凡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活血通络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活血通络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色谱柱为Discoverry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0∶20),流速为1.0 mL/min,漂移管温度为105 ℃.结果 以峰面积对数值(Y=lgA)为纵坐标、进样量对数值(X=lgC)为横坐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821 8X+4.730 6,r=0.998 8;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551~5.51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RSD为0.45%.结论 HPLC-ELSD法准确度高、干扰少、简便快捷,可用于活血通络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秀萍;常军民;曾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34例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临床误诊的原因及早期治疗原则.方法 收集医院1988-2006年34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术前诊断明确者7例(占21%),误诊27例(占79%);33例行局部或胃大部切除术,仅1例行根治术并淋巴结清扫术,但5年随访无一例因肿瘤复发而死亡,5年生存率为68.4%.结论 及时、准确地诊断胃平滑肌肿瘤,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能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贾山移;周向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4月每月连续7 d的儿科门诊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52.78%,共使用10类36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高(50.25%),其次是其他β-内酰胺类(16.74%)、林可霉素类(12.36%);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3.53%;用药频度(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2种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 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广谱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大,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和培训,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陆彩虹;叶圣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格列美脲口腔崩解片正常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研究格列美脲口腔崩解片在正常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2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格列美脲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和普通片(参比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以3P97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体内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峰浓度(Cmax)分别为(406.89±230.57)ng/mL和(409.62±231.58)n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70±1.53)h和(3.58±1.04)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 311.60±2038.99)ng·h/mL和(3127.85±1 625.64)ng·h/mL,两者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87±12.92)%.结论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范佳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6例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THR治疗成人DDH 26例30髋,年龄29~55岁,平均46岁.结果 随访10~80个月,患髋功能基本正常,行走无疼痛,Harris评分平均82分.结论 THR是治疗成人DDH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小松;向柄彦;邓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冠心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64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2月,伴畏寒、纳差、乏力、声音嘶哑、体重增加就诊,无口干、多饮、多尿、心慌、胸闷、气促.

    作者:杨泉;张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12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荧光免疫偏振法监测112例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结果、患者年龄、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结论 常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很有必要,可为临床实施个体化给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余佳;路晓钦;刘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处理的进展

    糖尿病足溃疡涉及到末梢神经病变、缺血性病变、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易感染、足畸形等因素,创面常难以愈合,在临床上其治疗一直是个难题,医学的进步使其治疗效果有望取得一定进展.从抗感染、高压氧治疗、创面清创、局部减压、创面负压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6个方面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创面治疗进行了阐述,其中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晓林;简华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004-2005年我院肾移植患者住院期间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肾移植患者住院期间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移植患者住院期间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对其品种及相关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和2005年肾移植患者平均住院年龄分别为(44.54±12.31)岁和(42.50±10.56)岁,抗感染药物总费用分别为85 436.00元和110 742.05元,肾移植术后主要应用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两年DDDs排序前2位的药物均为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利复星)和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希珀福星),2004年DUI>1的有4种药物,2005年所有品种的DUI均≤1.结论 该院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还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抗菌谱等特点.

    作者:朱曼;孙艳;郭代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排石Ⅰ号颗粒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 优选排石Ⅰ号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 该工艺稳定性好,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高,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农英高;周海坚;张志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复方维生素E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维生素E乳膏,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将维生素E、山莨菪碱等药物与乳膏基质制成复方制剂,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 维生素E质量浓度在104.9~839.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7.70%,RSD=0.94%(n=9).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切实可行.

    作者:沈鸿;方子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谷胱甘肽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国内近年来公开报道的谷胱甘肽的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谷胱甘肽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和血液系统反应等.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谷胱甘肽的不良反应,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黄玉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