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学服务

顾克敏;曾秘;蒋英兰;邱祖群

关键词:药学服务, 合理用药, 用药依从性
摘要: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方法和效果,指导患者用药.方法 利用药学知识并结合药学服务实践,介绍药学服务的干预措施及内容.结果 与结论药师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对于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控制血糖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溴己新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盐酸溴己新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醋酸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为247 nm.结果 盐酸溴己新质量浓度在10~8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26%(n=6).结论 HPLC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溴己新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烽;方东伟;谢展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氯己定含漱液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甲硝唑氯己定含漱液中甲硝唑和醋酸氯己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美国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5 mol/L用磷酸调节pH值至2.5的三乙胺缓冲液(45:10: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9 nm.结果 甲硝唑和醋酸氯己定在此条件下可实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32.9~131.7μg/mL(r=0.999 9)和17.2~69.0μg/mL (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RSD=1.4%)和93.6%(RSD=1.2%).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甲硝唑氯己定含漱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黄夕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院内致病菌的耐药及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5-2006年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茵作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共分离致病菌185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08株(占16.6%),金黄色葡萄球菌208株(11.2%);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大肠埃希茵、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 分离菌株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茵药物.

    作者:方子正;宋秀兰;费哲红;沈斌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我院门诊心血管类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心血管药物使用状况.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2006年医院门诊心血管类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用心血管类药物107种,其中降血压药和调节血脂药销售金额占心血管类药物销售总金额的57.86%,用药频率大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结论 心血管类药物分类复杂,种类繁多,用药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确切、日均费用低的药物已成为临床医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

    作者:王冬梅;莫遗盛;马卫平;盘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国内12年间苯妥英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了解苯妥英钠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 收集国内12年间关于苯妥英钠ADR的文献源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苯妥英钠ADR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集中于10~40岁年龄段,以中枢神经系统(CNS)、血液系统和皮肤的损害为主,预后较好,有95.77%的患者痊愈或好转,4.23%的患者死亡.结论 临床治疗中应重视苯妥英钠所致ADR,加强血药浓度监测,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朱曼;郭代红;孙艳;张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我院2004-2006年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2006年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其增长率较西药总体增长率高,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5.77%和12.02%;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的销售金额排序各年均位于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的前2位;磷酸铝凝胶(洁维乐)在3年中均占据用药金额的首位,奥美拉唑的用药频度增长显著,平均年增长率为43.8%.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已逐渐成为临床医师的首选药物,提示医院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的应用状况与国内外总体用药情况基本相符.

    作者:王述蓉;陈波;余兆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注射用奥硝唑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奥硝唑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奥硝唑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在常温下(20℃)8 h内不同时间的大吸收峰峰位和吸收度,观察溶液的色泽并测定其pH值.结果 4 h内配伍液的吸收峰位、吸收度、色泽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奥硝唑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4 h内稳定.

    作者:肖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我院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集到的6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主要由临床医师上报;涉及ADR的药物种类有38种,其中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引发的ADR较多:静脉滴注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88.5%;ADR表现以皮肤反应、全身性反应为主,其中较严重的ADR有3例,新发现的ADR有2例.结论 医院各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同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邱卫真;秦庆寅;张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独活寄生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对独活寄生合剂中当归、川芎、茯苓、熟地黄的定性鉴别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结果 薄层斑点清晰、结果可靠.结论 薄层色谱法可用于独活寄生合剂的定性鉴别.

    作者:罗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我院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及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及病原菌对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及数量、使用量占前10位的品种、革兰阳性菌(G+菌)和革兰阴性菌(G-菌)的药物敏感试验数据.结果 头孢菌素类、青霉紊类、喹诺酮类为临床用量大的抗感染药物,分别占27.66%,22.60%,15.38%;G+菌对青霉素G、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3.33%和48.72%、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40.54%;G-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22.51%,30.57%,30.94%,16.85%,9.40%,26.12%.结论 临床应根据痛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数据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

    作者:周霞;易太友;郑红毅;周建蓉;何文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山楂丸中熊果酸含量

    目的 建立山楂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测定波长λs=535 nm,参比波长λR=650nm,线性参数SX=3,狭缝为0.4 mm×0.4 mm.结果 熊果酸进样量在1.001 6~5.00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RSD:2.4%(n=5).结论 薄层扫描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山楂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维礼;程晓英;付凌燕;颜士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该院2005年晚期癌症患者使用的麻醉药品处方,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 麻醉药品中使用数量多的是盐酸吗啡片,少的是磷酸可待因片;除磷酸可待因片、多瑞吉贴剂的DUI值大于1外,其余麻醉药品的DUI值均小于1.结论 该院在晚期癌痛患者治疗中所使用的麻醉药品基本合理,符合癌症三阶梯治疗原则.

    作者:陆华;陈帜莹;蓝琼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库拉索芦荟粗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 优化库拉索芦荟粗多糖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库拉索芦荟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库拉索芦荟多糖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温度80℃,醇沉浓度80%,提取4 h.结论 优化工艺可为库拉索芦荟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董志超;何际婵;王建荣;王天群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复方降脂片生产工艺的改进

    目的 改进复方降脂片的生产工艺,提高其内在质量.方法 对复方降脂片生产过程中制粒、包衣工序的工艺方法进行改进.结果 改进后工艺生产的产品的内在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 改进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高俊清;曹恒瑜;马艳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2004-2006年我院门诊精神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 促进精神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医院门诊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3年间门诊精神药品处方.结果 共涉及11种精神药品,其中8种DUI<1.0,3种DUI>1.0.结论 该院门诊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纪莎;高锦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抗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KWYZ)的抗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就KWYZ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灭活作用、抗鸭HBV作用和抗人HBV作用进行了体外试验.结果 KWYZ有明显的抗HBV作用,在体外能够抑制HBsAg活性,对人工感染的鸭HBV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结论 KWYZ具有抗HBV作用.

    作者:李彩东;吴斌;师彦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性痴呆45例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或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立神经节苷脂组(治疗组,45例)与尼莫地平组(对照组,42例),于给药前后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变化,并采用许氏记忆量表检测记忆商(MQ).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神经节苷脂和尼莫地平对于缓解老年性痴呆都有一定疗效,前者改善作用更明显,疗效更确切.

    作者:范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5例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与单用更昔洛韦或喜炎平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11例,随机分为3组.更昔洛韦组106例,静咏滴注更昔洛韦3~5 mg/kg,1次/d,疗程5~7 d;喜炎平组100例,静脉滴注喜炎平2 mg/kg,1次/d,疗程5~7 d;联合组105例,静脉滴注更昔洛韦3~5 mg/kg,合用喜炎平2 mg/kg,1次/d,疗程3~5 d.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或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艳;陈杭;陆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童咳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儿童咳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柱(1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6.8 g,三乙胺5 mL,磷酸4 mL,加水至1 000 mL)-乙腈(90:1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9 nm.结果 线性范围为14.9~74.5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50%.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魏尊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冠心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目的 建立冠心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试验.结果 将冠心宁注射液稀释20倍,用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有效的.结论 对冠心宁注射液可用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廖艺;秦庆芳;卢春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