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中专生体育项目心理倾向比较调查

翁晓帆;李颖;陈顺捷

关键词:大专生, 中专生, 体育项目, 心理倾向, 比较
摘要:目的从学历层面比较大中专生体育项目心理倾向.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汕头市卫校学生体育项目心理倾向.结果(1)受关注的心理倾向是常运动、讨厌、很想学等;项目是中长跑、篮球、羽毛球等.(2)大专生与中专生比较,相同的是:想学游泳、曾参赛短跑和接力跑、认为登山有意义、常参加羽毛球运动、喜欢欣赏篮球和舞蹈、喜欢篮球和羽毛球、主要消费在篮球和羽毛球方面、较害怕中长跑和摔跤、讨厌中长跑和短跑、对桥牌不了解.不同的是:大专生想学篮球、拳术,中专生想学滑冰、健身健美;大专生觉得中国象棋、篮球有意义,中专生则觉得健身健美和眼保健操有意义;大专生喜欢欣赏足球,中专生是喜欢欣赏滑冰;大专生喜欢乒乓球、讨厌广播操,中专生喜欢游泳、讨厌投掷.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致力于谋求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由于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工作在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韩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在实践中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在育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目标,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就成为摆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正确,针对性强,可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不恰当,脱离实际,就会事倍功半,还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地影响教育的效果.笔者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在使用传统班级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摸索出了一些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作者:喻安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几种启发方法,阐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几个步骤,并根据具体的教学事例进行论证.

    作者:张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现代护理与人文关怀

    现代护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体交融充分体现了人本精神和人文关怀,这是现代护士人文品格的职业表征.然而,护士的辛苦工作也需要患者的理解和社会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从而达到和谐融通,主客合一,以促进现代护理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李社琴;牟新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给大学一年级新生的5点建议

    每逢9月,我们就会迎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一新生.不同的地区、相同的愿望使他们共同走进了大学校园,崭新的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陌生,既使他们充满憧憬,又使们满怀困惑.笔者作为一位有着相同经历的年轻辅导员,对大一新生提出如下建议,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加强自我管理,锻炼综合素质,朝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作者:白宇宏;徐彬;李晶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浅谈中医七情与疾病

    主要阐述了中医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与疾病的关系,即七情太过或持续时间过长,人体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病证.

    作者:阿不都沙拉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卫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是缺医少药的国家,中等卫校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的领域应广,但现实就业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实际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4方面着手:(1)顺应形势,加大对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力度.(2)结合卫生行业特点和今后医学生可能转行就业的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模式和内容.(3)加强与各种各类用人单位的合作,跨区域、跨行业联合,争取开展订单培养,拓宽就业领域.(4)抓住当前卫生改革的形势,鼓励和帮助毕业生走向基层.

    作者:林宏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穴位埋线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不能进食1例

    埋线以简、廉、便、验的特点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笔者于2个月前采用此法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不能进食1例,效果显著.

    作者:卢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分层次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佳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是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的崭新教育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因材施教的扩大与深化,教学通过分层,能使因材施教得到更好地发挥与落实.分层次教学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佳教学模式.

    作者:杨旭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案例教学在生理学课堂中的实施与探讨

    从案例教学的优势、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以及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案例教学进行探讨,以求充分发挥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实现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技能的目标.

    作者:覃庆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我校英护专业的英语教学与考级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育与国际接轨,我校自1993年开办英语护理专业以来,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英语教学和考级情况概述如下.

    作者:姜能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中,教师仅仅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合理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笔者选择了恰当的时机,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对此谈谈体会.

    作者: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46例因各种事故导致重型脑外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脑外伤病情稳定后(平均3个月),由2名精神科医师和1名神经外科医师采用CCMD-3及成人韦氏智力测验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在146例患者中,出现各类精神障碍者共134例,发生率为91. 8%,其中有智能损害者128例(95.5%),有人格行为障碍者98例(73.1%),有精神病性症状者46例(34.3%),有神经症样综合征者34例(25.4%),有遗忘综合征者20例(14.9%).结论重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高,值得重视.

    作者:王进义;叶江水;林泽涯;黄金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构建药剂学教、学及评价方法的教学平台

    药剂学是药剂专业主要的专业课,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检验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故该门课的应用性很强,且中专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时,其方向是就业型教育,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的.通过对药剂学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对学习的评价方法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尝试,采用直观教学等方法实验教学,使学生对药剂学中分散的、难以记忆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再经过合理评价,初步构建了药剂学教、学、评价方法的教学平台.

    作者:帕提古丽;程煜凤;任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生理学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验性,并且难以像形态学科那样进行直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就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田茂英;张栋梁;关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视学生口才的培养

    近,著名华裔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应邀担任海南大学名誉校长.她上任的第一天,就向海大的领导建议:开设演讲课,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口才.

    作者:陈所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究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育主要承担着为县级及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复合型、技能型初、中级护理技术人员的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机构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和广泛,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量增加,使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国家将护理人员确定为技能型紧缺型人才并要求加快培养和培训的速度.

    作者:傅元恒;张晓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我校的妇产实训中心

    职业教育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实训基地.为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与实际工作相似的环境,这样,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我校在校领导以及有关医院的关心、支持下,于2004年9月耗资30多万元建成了一所占地近300平方米的现代化妇产实训中心,现已接待了全国各地数十批参观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一致认为这是一个规范的、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现代化实训基地.

    作者:王红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识图题应用探索

    在形态学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识图题,其组题方法和质量保证直接影响着应用的效果.

    作者:李俊祯;陈竺;金红希;丁萍;彭永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认识各种微生物形态、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建立无菌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好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作者:岳进巧;屈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