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华;颜令义;王铁军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树立城乡并重的观念,把城市和农村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城乡食品药品监管格局,尤其要着力于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薄弱环节、薄弱领域、薄弱地区的监管,发挥城市监管的优势和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以城带乡,使城乡之间相互促进,协同配合,同步发展.
作者:厉茂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针对迫在眉睫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从中药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商标保护、行政保护、商业秘密保护、新药保护五个方面,详析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作者:王高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家种白花蛇舌草中六六六(BHC)、滴滴涕(DDT)、五氯硝基苯(PCNB)的残留量.方法:采用200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均在药典规定的限定范围之内.低检测浓度为10~100pg/mL,精密度RSD为0.72%~1.63%,加样回收率为87.46%~103.33%.结论:药典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限量标准对家种白花蛇舌草同样适用.
作者:陶欣荣;吕志勇;彭红;许军;刘隆洪;袁华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通过对我国中药产业的SWOT分析,指出我国中药企业或者科研机构目前独立完成技术创新存在很多障碍,因此我国中药产业进行合作创新是必要的,并呼吁我国中药产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作者:倪静云;卞鹰;王一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制备消旋山莨菪碱搽剂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以消旋山莨菪碱、甘油等为原料制备搽剂,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该制剂配方合理、质量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不需要特殊仪器.治疗肌肉局部硬结、肿痛疗效显著,无刺激性,总有效率为96.08%.结论:消旋山莨菪碱搽剂制备方法简便、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实用性强.
作者:韦宁;刘志胜;梁梅;覃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综述阿昔洛韦不良反应的新进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近年有关阿昔洛韦不良反应的报道,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临床新发现并报道的阿昔洛韦的不良反应有固定性药疹、药物性红斑、皮炎、过敏性休克、药物性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尿路刺激、双下肢麻痹、喉麻痹、呛咳、腹绞痛等,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王静;赵睿;袁浩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分析我国生物医药外包市场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与受到的威胁,探讨我国生物医药外包发展战略.
作者:刘慧;胡天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儿女,15岁,2005年2月16日转入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主诉四肢远端反复皮疹2月.2月前被宠物犬咬伤后,当天注射人用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注射后1 d下肢出现皮疹,渐至臀部及四肢远端,无水疱,轻度瘙痒,稍高于皮肤,伴腹痛及膝关节、腕关节疼,经抗过敏处理,症状渐消失.
作者:李衍森;夏世信;韩梅;韩学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喷昔洛韦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溶血试验、静脉血管刺激试验、全身过敏试验方法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浓度为0.5 mg/mL喷昔洛韦注射液无溶血现象,无过敏反应现象,对静脉血管无刺激反应.结论:浓度为0.5 mg/mL喷昔洛韦注射液在拟定的实验条件下是安全的.
作者:吴小妹;张鸿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根据对中国医药行业传统流程的分析和对现代流程的研究,全面介绍药品现代流程的内容和特征,指出中国医药行业从传统流程向现代流程转变是战略方向.
作者:廖春江;许岩;李朝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已成为买方市场的钙制剂市场进行细分并阐明其作用.方法:应用钙制剂消费者需求上的差异性,深入了解所选定的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愿望.结果与结论:钙制剂市场巨大,企业应重视市场调研,制定祥尽的市场营销战略.
作者:黄太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对蜂胶的药理活性研究较为广泛,主要以直接或处理后的单味蜂胶和复方蜂胶制剂为对象进行研究.这两种研究方式都很好地证明了蜂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茵、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抗炎等作用,且毒性很小,为今后蜂胶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何晓波;周俐斐;芦柏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环丙沙星滴眼液中环丙沙星的含量,以消除附加剂的干扰.方法:在336 nm波长处,以环丙沙星在0.1 mol/L盐酸溶液和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同的紫外吸收光谱测得的差示吸收值(△A)为定量依据.结果:环丙沙星浓度在18.76~56.28μg/mL之间符合比尔定律,浓度与△A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0.83%(n=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
作者:李之琳;陈贵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概述近年国内对抗生素多晶型研究的进展,阐述多晶型对抗生素生物利用度、溶出度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作者:李子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生命科学蓬勃发展和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传统中药以生物技术为主要动力,正实现向现代中药的飞跃,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但作为中医药的发祥地,我国中药占国际中草药市场的份额却与其地位极不相称.这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中药研发投入资金的瓶颈制约问题较为突出.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作者:孙保华;孙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正确区别党参与明党参,防止混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两原植物形态、性状分别辨析描述,并作显微、理化鉴别.结果:两种药材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均有区别.结论:党参和明党参区别明显,不可混用.
作者:仲开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测定砂仁、巴戟天、穿心莲、广佛手、广藿香5味南药的农药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进样口温度为260℃,检测器温度为28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以10℃/min加温至250℃;载气为高纯N2,流速为1.5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结果:共测定了5种南药中农药α-六六六(α-BHC)、β-六六六(β-BHC)、γ-六六六(γ-BHC)、δ-六六六(δ-BHC)、OP'-滴滴滴(OP'-DDD)、PP'-滴滴滴(PP'-DDD)、OP'-滴滴涕(OP'-DDT)、PP'-滴滴涕(PP'-DDT)和五氯硝基苯(PCNB)的残留量.结论:该研究对保证用药安全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万征;杨柳清;林焕泽;陈华萍;曾荣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药亦可导致各种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有:中药含有毒成分、服用过量、处方不当、加工不当、药材误用、配伍不当等.中药使用尤其是大剂量用药时,应掌握好用药指征和时间,方能收到良效.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应特别引起重视.
作者:雷云霞;董瑞谦;赵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制石淋通薄膜包衣片,提高其稳定性.方法:以加速试验比较石淋通薄膜包衣片与糖衣片的稳定性.结果:与传统的糖衣片比较,石淋通薄膜包衣片可以明显缩短崩解时限,加速试验结果显示其稳定性良好.结论:石淋通薄膜包衣片吸收快、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宝华;颜令义;王铁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