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权;高国峰;陶洪臣
根据制药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筹资成本、研发成本等五个主要成本控制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探讨,提出相应的节约成本的措施.
作者:张建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筛选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敏感的中草药,供临床治疗参考.方法选取18种中草药,制备成相当于原生药0.5 g/mL的药液,采用管碟法作MRSA的敏感试验.结果抑菌环直径大于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中草药依次为诃子、丹皮、黄连、白芍、九节茶、夏枯草、厚朴、黄芩、大青叶.结论18种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的中草药中,有9种对MRSA敏感.
作者:徐青青;李耀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考察提取、浓缩及干燥工艺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优选出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丹参酮ⅡA含量,对提取、浓缩及干燥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和比较.结果采用不低于95%的乙醇回流、真空浓缩和喷雾干燥,丹参酮ⅡA损失少,且含量稳定.结论筛选出的工艺能满足大生产的需要,并且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作者:陈占立;孙爱平;张卉朱;韩月芝;李奉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主要介绍了中药无糖颗粒剂的特点、制粒技术、辅料和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辅料中的甜味剂,提出了该剂型目前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马家骅;杨明;谭玉婷;唐毅;陈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论述专利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对医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出医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应采取加强医药企业科技人员的专利意识、建立科研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发展从属专利、在仿制中获得专利、进攻型和防御型专利战略的合理选择等有效措施.
作者:周文学;杨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结合工作经验和不同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交流资料,对不同中药品种采用不同制粒方法所得颗粒进行分析比较.选用新型辅料和改进工艺条件对提高中药颗粒的制备效率和成品质量有显著效果.
作者:田方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对我国医药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战略应是先做强后做大,并为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提出坚守主业、走专业化道路、树立好品牌形象、归核化等策略建议.
作者:尹新玲;朱昌蕙;肖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药品监管系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制度创新.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更新观念,树立现代行政意识.不同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结果.在药品监管系统大力推行行政法治理念,让全体行政执法人员尽快树立起现代行政法治的新思维,是创新药监工作的必由之路.现代行政法治的理念归纳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
作者:张宗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因药品引起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是指医务人员对其药品使用、发放、调配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临床上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药品使用过失行为并不鲜见,如因误诊、漏诊而引起药物误用,对有禁忌症须慎用药物的患者用错药,对应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未做过敏试验直接用药,未按药物使用规定或用药规则用药,违反配伍禁忌用药,对小儿或老人用药剂量错误,内服药外用药错用,药品发生变质未被发现而错配发药,医师处方错误配药时未被纠正,发药时未向病患者交待清楚而发生错误用药,等等情况.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法通则>、<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过失行为造成损害后果,应当视情节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作者:林禹鸿;邵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药制剂的新剂型研究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革新,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造,又要吸取西方医药技术和现代科学理论,以国外先进剂型为目标,研制符合三小、三效、五方便的中药新剂型,尤其要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开发研究适合中药的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靶向药物制剂.该文就近年来几种中药剂型研究与发展的情况作了简要综述.
作者:王晓钰;肖树雄;江荣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介绍印度医药产业在发展仿制药、医药外包、委托加工、医药产业集群等方面的经验,研究印度医药竞争战略模式,对我国医药产业借鉴印度经验加快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王少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药店的竞争日趋激烈,药店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就必须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吸引消费者.
作者:王淑玲;王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索氏提取器是一种常用提取装置,因其简便实用、提取效率高而在药物分析尤其是中药定量分析中应用广泛,作者对其进行了改进,制得了改进型索氏提取器.与原装置相比,改进后提取效率提高,并可大大节约溶剂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作者:张雪玲;李建绪;王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概述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CP)的意义,分析我国实施GCP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实施GCP管理的对策.
作者:马凤余;聂久胜;章登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对中药饮片监督抽样的有关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中国药典加强对中药饮片的监督抽验进行探讨.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自身特殊性,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一直比较混乱,质量问题突出,且我国目前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极不完善,给中药的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早出台全国统一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作者:饶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脉康合剂中木耳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5%苯酚溶液与硫酸显色,测定波长为490 nm.结果D-无水葡萄糖浓度线性范围是2.46~7.38μg/mL,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73%,RSD=1.11%.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脉康合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田宝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对清热消炎颗粒剂中薄荷油进行包合的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筛选包合的佳工艺,用X-衍射和差示热扫描(DSC)法验证包合物.结果确定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佳包合比例为0.5 mL:4 g,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2 h;包合物、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的X-衍射图谱、差示热扫描图谱有明显的差别.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性质稳定.
作者:王祥;刘则宗;胡晓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滴眼剂中抑菌剂羟苯乙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考察时间及滤膜对羟苯乙酯溶液吸收度的影响.结果滴眼剂中羟苯乙酯的浓度无法达到有效抑菌浓度.结论羟苯乙酯不适合用作滴眼剂的抑菌剂.
作者:王永玲;王清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概括介绍了国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机构设置,并结合我国现状,对国内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进行探讨、提出建议.
作者:陈娜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