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品监管中的国家赔偿责任

徐蓉

关键词:药品监管, 依法行政, 国家赔偿
摘要:依据《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论述药品监管中因行政不作为和不适当的行政自由裁量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以及对许可第三人造成损害时的国家赔偿责任.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鱼腥草滴眼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鱼腥草滴眼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滴眼液,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设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86例,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86例,总有效率为81.3%.结论制备工艺合理,操作方法简便,药物质量可控,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杨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消炎止咳糖浆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探讨消炎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黄芩、连翘、白芷、麦冬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建立的TLC法能有效分离各组分,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TLC法定性鉴别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控制消炎止咳糖浆的质量.

    作者:杨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医院开展合理用药评估是一种有益探索

    开展合理用药评估工作可有效制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泛滥,可促进中小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严格执行公开、公正、科学的评估原则,制订合理规范的评估标准和程序,重点监控抗感染药物,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是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闫双银;钱存荣;赵东莉;王丽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加替沙星滴眼液家兔药效学试验及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滴眼液的药效学与临床疗效.方法以氧氟沙星滴眼液为对照,用35只家兔作眼部刺激性和药效学试验,并观察其对25例细菌混合感染性结膜炎、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给药方法为5次/d,1~2滴/次,疗程7~14 d.结果家兔细菌清除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9.70%和87.88%;临床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84.0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10%和86.67%,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刺激性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滴眼液对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刘莹珍;陈光龙;廖朝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重视研究药物政策在公共政策中的特殊性

    目的分析药物政策的特殊性及对其研究的必要性.方法运用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药物政策的主体、客体及其特殊性.结果与结论药物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研究范畴,但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药物政策要体现药品的安全性优于经济性、公益性和专业性.

    作者:游述华;黄泰康;蒋正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市售全蝎掺伪现象的鉴别

    全蝎是临床常用中药,市场掺伪现象主要为掺入赤石脂、地黄、海金沙、淀粉、锁阳、奶渣、大豆、蛋黄和动物肝脏9种粉末.该文对全蝎进行了浸出物等项目检查,并对9种掺伪物质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以供鉴别全蝎时参考.

    作者:盈坤;栾昌符;路世鹏;王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药品监管中的国家赔偿责任

    依据《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论述药品监管中因行政不作为和不适当的行政自由裁量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以及对许可第三人造成损害时的国家赔偿责任.

    作者:徐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药物经济学对控制药品费用增长的价值

    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快速上涨已成为医疗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应大力开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全社会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林大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研究概况

    目的概述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设备、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为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整理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超微粉碎技术比传统粉碎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可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临床用药量,降低药用资源消耗,简化制剂工艺,提高药品附加值,是促进中药传统产业改造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加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

    作者:史冬霞;李奉勤;范文成;苏平菊;罗志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制药企业洁净室(区)的管理

    阐述制药企业为加强洁净室(区)的管理,应从建立相关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入手,强化人员、物流与洁净服的管理,搞好洁净室(区)的监测和维护,以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

    作者:程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止血药的分类和临床合理使用

    目的了解止血药的作用分类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综合信息.方法将临床常用的止血药按作用机理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比较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结果与结论不同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理差别很大,临床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合理使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戚佳叶;周长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活性炭对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炭处理过程中活性炭用量对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同一温度下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在不同的温度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在同一温度、不同pH值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进行炭处理后测定主药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主药含量迅速降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活性炭吸附作用减小;pH值对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炭处理过程中应控制炭用量,并适当增加盐酸培他啶的投料量.

    作者:郭社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芷鼻炎片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为防芷鼻炎片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柱为瑞典KromasilOD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芍药苷线性范围是0.142 32~0.996 24μg,r=0.999 7(n=7),回收率为98.5%,RSD=1.1%.结论 HPLC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作防芷鼻炎片中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志胜;宿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维钙赖氨酸片中维生素B1含量

    目的探讨二维钙赖氨酸片中维生素B1(Vit 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内含5 mmol/L庚烷磺酸钠、以磷酸调节pH值至3.5的乙腈-水-三乙胺(16:84:0.3)溶液,检测波长为24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Vit B1线性范围是0.05~0.25μg,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98.99%,RSD=0.65%.结论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静;张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各药监部门和医药企业治理商业贿赂应有作为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惠鲁生近就治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强调说,治理商业贿赂根本的办法是必须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但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薄膜包衣片替代糖衣片是大势所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药厂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

    介绍药厂净化空调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和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重点介绍净化空调系统的划分、风量设计以及气流组织和房间压差设计如何满足制药工艺的要求,并对此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作者:陈泽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木犀科苦丁茶的研究进展

    从本草考证、品种与资源、成分与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来源于木犀科女贞属的苦丁茶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为苦丁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参考.

    作者:王世清;王世云;高晨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GMP管理中企业验证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介绍验证总计划制定的目的、意义、内容及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强调验证总计划是企业建立验证体系,科学、高效地开展和完善验证工作必不可少的文件.

    作者:潘薪岭;吴咏东;汪恩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体外诊断试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根据对一些医疗机构使用体外诊断试剂情况的调查,分析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对体外诊断试剂的购、运、储、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的对策.

    作者:范仁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