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坤;栾昌符;路世鹏;王帆
目的提高青霉素钾工业盐结晶收率和产品质量.方法主要采取了5个方面措施,即加快出晶前蒸馏速度,缩短共沸时间;增加馏出液的冷却面积;对结晶过程中的搅拌速度进行分段控制;改进丁醇补加方式;在共沸液中加入0.3%(V/V)的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结果这5项措施使青霉素结晶收率提高了2.12%,并缩短了共沸结晶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结论该优化工艺可行.
作者:程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寻找既兼顾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需要和复方合剂的特点,又避免以饮片进行调剂的缺点的改革途径.方法综合分析粗末、水剂、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基本符合三小、三效、五方便的用药要求.结论以经方复合颗粒为主,辅以单味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改革的方向.
作者:袁耿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药品使用是药品监管的终端环节,也是药品监管的重中之重,因为人们日常用药的80%以上是通过各级各类药品使用单位(主要是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加强对农村药品使用的监管,切实解决当前农村药品使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而且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恪尽职守、执法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作者:崔增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快速上涨已成为医疗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应大力开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全社会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林大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消炎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黄芩、连翘、白芷、麦冬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建立的TLC法能有效分离各组分,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TLC法定性鉴别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控制消炎止咳糖浆的质量.
作者:杨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促进我国原料药合同生产的发展.方法分析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发展合同生产的积极意义,探讨促进合同生产应采取的措施.结果与结论我国的原料药生产企业要抓住合同生产的机遇,促进自身实力的提高,赢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唐玲;邱家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惠鲁生近就治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强调说,治理商业贿赂根本的办法是必须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但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滴眼液的药效学与临床疗效.方法以氧氟沙星滴眼液为对照,用35只家兔作眼部刺激性和药效学试验,并观察其对25例细菌混合感染性结膜炎、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给药方法为5次/d,1~2滴/次,疗程7~14 d.结果家兔细菌清除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9.70%和87.88%;临床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84.0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10%和86.67%,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刺激性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滴眼液对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刘莹珍;陈光龙;廖朝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根据对一些医疗机构使用体外诊断试剂情况的调查,分析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对体外诊断试剂的购、运、储、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的对策.
作者:范仁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冬虫夏草及西洋参的市场价格昂贵,劣品及掺伪品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值得重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介绍了两种名贵中药材的简易鉴别方法.
作者:胡双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指出企业洁净室设计及使用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作者:纪元;朱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止血药的作用分类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综合信息.方法将临床常用的止血药按作用机理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比较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结果与结论不同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理差别很大,临床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合理使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戚佳叶;周长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二维钙赖氨酸片中维生素B1(Vit 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内含5 mmol/L庚烷磺酸钠、以磷酸调节pH值至3.5的乙腈-水-三乙胺(16:84:0.3)溶液,检测波长为24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Vit B1线性范围是0.05~0.25μg,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98.99%,RSD=0.65%.结论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静;张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利血平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1 nm.结果回归方程为A=88 269C+29185,线性范围为0.210~1.048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为0.4%(n=6).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复方利血平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火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患者女,19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于2005年12月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8℃,脉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前区可扪及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机器样杂音.超声心动图(UCG)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0.6 cm×0.9 cm,管型),未发现合并其他心内畸形.
作者:李季;周楠;谢晓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阐述制药企业为加强洁净室(区)的管理,应从建立相关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入手,强化人员、物流与洁净服的管理,搞好洁净室(区)的监测和维护,以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
作者:程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开展合理用药评估工作可有效制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泛滥,可促进中小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严格执行公开、公正、科学的评估原则,制订合理规范的评估标准和程序,重点监控抗感染药物,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是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闫双银;钱存荣;赵东莉;王丽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介绍验证总计划制定的目的、意义、内容及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强调验证总计划是企业建立验证体系,科学、高效地开展和完善验证工作必不可少的文件.
作者:潘薪岭;吴咏东;汪恩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6%,但是药品消耗量占世界药品总消耗量的72%;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7%,药品消耗量却不到世界药品总消耗量的20%.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不能正常获得基本药物的供应,在非洲,大约有50%的人口不能正常获得基本药物的供应.
作者:李方林;李新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制订半夏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口服液的要求,进行一般检查、鉴别,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相对含量.结果各项指标均合格,生物碱含量不低于12μg/mL.结论质控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张媛媛;吴静芬;张向农;岳旺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