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耿生
目的认真执行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质量标准,保证中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整理新老药典标准,注意几种中药的来源、称谓及药用部位表述有哪些变化.结果常见的如金银花、葛根等几种中药有明显变化.结论掌握新标准,提高中药质量与疗效,认真调配应付处方.
作者:姚玉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6%,但是药品消耗量占世界药品总消耗量的72%;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7%,药品消耗量却不到世界药品总消耗量的20%.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不能正常获得基本药物的供应,在非洲,大约有50%的人口不能正常获得基本药物的供应.
作者:李方林;李新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简述红外光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指出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具有特征性强、取样量小、简便、迅速、无损等优点,对中药材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忠义;张慧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制订半夏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口服液的要求,进行一般检查、鉴别,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相对含量.结果各项指标均合格,生物碱含量不低于12μg/mL.结论质控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张媛媛;吴静芬;张向农;岳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介绍巴基斯坦、埃及、德国医药管理方面的经验,针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暴露的问题,提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
作者:王岚岚;张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分析当前我国医药营销代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代理制营销是医药生产企业应充分运用的一种重要营销模式,并对我国健康发展药品营销代理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徐晖;冯国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消炎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黄芩、连翘、白芷、麦冬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建立的TLC法能有效分离各组分,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TLC法定性鉴别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控制消炎止咳糖浆的质量.
作者:杨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通过实地调查的资料,简述黎族医药的现状,分析黎族医药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抢救发掘海南黎族医药的建议.
作者:曾渝;刘明生;杨俊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介绍验证总计划制定的目的、意义、内容及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强调验证总计划是企业建立验证体系,科学、高效地开展和完善验证工作必不可少的文件.
作者:潘薪岭;吴咏东;汪恩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筛选替吉奥胶囊的佳处方组成.方法以辅料中的乳糖、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镁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以替吉奥胶囊的溶出度为主要考察指标,以颗粒流动性和外观为参照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辅料中影响胶囊溶出度的主要因素是十二烷基硫酸钠(P<0.05),佳处方组成为乳糖60 g,十二烷基硫酸钠4 g,硬脂酸镁1.5 g.结论采用该处方及工艺制得的替吉奥胶囊溶出度较高,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戚苏明;刘江华;曹燕锋;蔡伟;顾志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寻找既兼顾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需要和复方合剂的特点,又避免以饮片进行调剂的缺点的改革途径.方法综合分析粗末、水剂、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基本符合三小、三效、五方便的用药要求.结论以经方复合颗粒为主,辅以单味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改革的方向.
作者:袁耿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作者:叶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止血药的作用分类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综合信息.方法将临床常用的止血药按作用机理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比较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结果与结论不同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理差别很大,临床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合理使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戚佳叶;周长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简要介绍ICH药物警戒草案指南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现状,初步探讨该指南对构建我国药物警戒体系的启示.
作者:陈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依据《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论述药品监管中因行政不作为和不适当的行政自由裁量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以及对许可第三人造成损害时的国家赔偿责任.
作者:徐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双清口服液中靛玉红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以甲醇-水(68: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靛玉红线性范围是0.16~0.80μg,r=0.9999,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及空白干扰试验均符合要求.结论 HPLC法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其内在质量.
作者:罗小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提高青霉素钾工业盐结晶收率和产品质量.方法主要采取了5个方面措施,即加快出晶前蒸馏速度,缩短共沸时间;增加馏出液的冷却面积;对结晶过程中的搅拌速度进行分段控制;改进丁醇补加方式;在共沸液中加入0.3%(V/V)的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结果这5项措施使青霉素结晶收率提高了2.12%,并缩短了共沸结晶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结论该优化工艺可行.
作者:程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概述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设备、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为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整理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超微粉碎技术比传统粉碎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可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临床用药量,降低药用资源消耗,简化制剂工艺,提高药品附加值,是促进中药传统产业改造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加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
作者:史冬霞;李奉勤;范文成;苏平菊;罗志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作者:张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YXY)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微循环障碍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YXY 60 mg/kg组、30 mg/kg组、15 mg/kg组),均静脉注射给药.在WX-6微循环显微测试仪上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 min时小鼠耳廓毛细血管数、细静脉及细动脉管径、细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结论YXY在15~60 mg/kg剂量范围内静脉给药,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毛细血管数,扩张细静脉、细动脉管径,加快细动脉血流速度,显示有明显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作者:卢美娇;李钦;任娟;张信岳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