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国发布的药物警戒草案指南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陈娜

关键词:药物警戒, 指南, 启示
摘要:简要介绍ICH药物警戒草案指南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现状,初步探讨该指南对构建我国药物警戒体系的启示.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药品监管中的国家赔偿责任

    依据《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论述药品监管中因行政不作为和不适当的行政自由裁量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以及对许可第三人造成损害时的国家赔偿责任.

    作者:徐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美国发布的药物警戒草案指南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简要介绍ICH药物警戒草案指南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现状,初步探讨该指南对构建我国药物警戒体系的启示.

    作者:陈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医院开展合理用药评估是一种有益探索

    开展合理用药评估工作可有效制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泛滥,可促进中小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严格执行公开、公正、科学的评估原则,制订合理规范的评估标准和程序,重点监控抗感染药物,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是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闫双银;钱存荣;赵东莉;王丽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薄膜包衣片替代糖衣片是大势所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简述红外光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指出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具有特征性强、取样量小、简便、迅速、无损等优点,对中药材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忠义;张慧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浅谈发展我国原料药的合同生产

    目的促进我国原料药合同生产的发展.方法分析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发展合同生产的积极意义,探讨促进合同生产应采取的措施.结果与结论我国的原料药生产企业要抓住合同生产的机遇,促进自身实力的提高,赢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唐玲;邱家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我国医药营销代理制度的健康发展探析

    分析当前我国医药营销代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代理制营销是医药生产企业应充分运用的一种重要营销模式,并对我国健康发展药品营销代理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徐晖;冯国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止血药的分类和临床合理使用

    目的了解止血药的作用分类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综合信息.方法将临床常用的止血药按作用机理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比较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结果与结论不同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理差别很大,临床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合理使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戚佳叶;周长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重视研究药物政策在公共政策中的特殊性

    目的分析药物政策的特殊性及对其研究的必要性.方法运用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药物政策的主体、客体及其特殊性.结果与结论药物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研究范畴,但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药物政策要体现药品的安全性优于经济性、公益性和专业性.

    作者:游述华;黄泰康;蒋正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研究概况

    目的概述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设备、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为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整理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超微粉碎技术比传统粉碎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可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临床用药量,降低药用资源消耗,简化制剂工艺,提高药品附加值,是促进中药传统产业改造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加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

    作者:史冬霞;李奉勤;范文成;苏平菊;罗志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体外诊断试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根据对一些医疗机构使用体外诊断试剂情况的调查,分析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对体外诊断试剂的购、运、储、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的对策.

    作者:范仁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中药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的关键是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该文回顾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

    作者:李东;王敏;谢静;张雁;聂中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活性炭对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炭处理过程中活性炭用量对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同一温度下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在不同的温度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在同一温度、不同pH值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进行炭处理后测定主药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主药含量迅速降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活性炭吸附作用减小;pH值对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炭处理过程中应控制炭用量,并适当增加盐酸培他啶的投料量.

    作者:郭社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国家药监局领导深入浙江维康药业公司检查指导

    作者:叶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维钙赖氨酸片中维生素B1含量

    目的探讨二维钙赖氨酸片中维生素B1(Vit 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内含5 mmol/L庚烷磺酸钠、以磷酸调节pH值至3.5的乙腈-水-三乙胺(16:84:0.3)溶液,检测波长为24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Vit B1线性范围是0.05~0.25μg,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98.99%,RSD=0.65%.结论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静;张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替吉奥胶囊处方优选

    目的筛选替吉奥胶囊的佳处方组成.方法以辅料中的乳糖、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镁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以替吉奥胶囊的溶出度为主要考察指标,以颗粒流动性和外观为参照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辅料中影响胶囊溶出度的主要因素是十二烷基硫酸钠(P<0.05),佳处方组成为乳糖60 g,十二烷基硫酸钠4 g,硬脂酸镁1.5 g.结论采用该处方及工艺制得的替吉奥胶囊溶出度较高,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戚苏明;刘江华;曹燕锋;蔡伟;顾志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微循环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YXY)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微循环障碍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YXY 60 mg/kg组、30 mg/kg组、15 mg/kg组),均静脉注射给药.在WX-6微循环显微测试仪上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 min时小鼠耳廓毛细血管数、细静脉及细动脉管径、细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结论YXY在15~60 mg/kg剂量范围内静脉给药,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毛细血管数,扩张细静脉、细动脉管径,加快细动脉血流速度,显示有明显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作者:卢美娇;李钦;任娟;张信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木犀科苦丁茶的研究进展

    从本草考证、品种与资源、成分与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来源于木犀科女贞属的苦丁茶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为苦丁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参考.

    作者:王世清;王世云;高晨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芷鼻炎片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为防芷鼻炎片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柱为瑞典KromasilOD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芍药苷线性范围是0.142 32~0.996 24μg,r=0.999 7(n=7),回收率为98.5%,RSD=1.1%.结论 HPLC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作防芷鼻炎片中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志胜;宿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市售全蝎掺伪现象的鉴别

    全蝎是临床常用中药,市场掺伪现象主要为掺入赤石脂、地黄、海金沙、淀粉、锁阳、奶渣、大豆、蛋黄和动物肝脏9种粉末.该文对全蝎进行了浸出物等项目检查,并对9种掺伪物质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以供鉴别全蝎时参考.

    作者:盈坤;栾昌符;路世鹏;王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