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鹏
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具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好与坏,学生有直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开展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活动,有利于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姜琳琳;程辉龙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军事训练是部队官兵的必修科目.紧张而艰苦的训练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应激源,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则会导致抑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这些不良情绪反应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本文通过对120名部队官兵训练过程中的情绪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生心绞痛者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为提高部队官兵的心理适应能力、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刘军;王丽君;寻丽彬;关兰荣;张立红;张玥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总结多年护理学实验课协助带教的实践经验,阐述加强和规范护理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闫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内壁以外的部位生长所致的疾病.目前,已建立猕猴、家兔、大鼠的诱发动物模型,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将人的子宫内膜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建立的动物模型,较其他类型动物模型更有优越性,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相关研究中.
作者:魏素芳;张娜;关素洁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当前仍存在几大误区:在价值取向上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在实施过程中形式主义泛滥;功利主义普遍存在.
作者:韦笑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笔者随第14批援外医疗队在马达加斯加工作期间,成功抢救过几位因全脊麻或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是说明机械能转换与守恒的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研究课题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者:董志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治学型学习指导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本校2002级中药专业丙班学生采用治学型学习指导法教学,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评价.结果 支持该教学方法的学生占90%以上.结论 治学型学习指导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陈淑瑜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院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院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院校实施宏观管理的基本依据.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实际,介绍3个方面的经验体会和主要做法.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确定人才培养模型和培养目标、实现基础合训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是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建林;黄应堂;高永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3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尼莫地平治疗组(39例)和帕罗西汀治疗组(24例),疗程均为8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帕罗西汀合并尼莫地平治疗组有效率为84.6%,帕罗西汀治疗组有效率为41.7%,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组间HAMD、NDS和MMSE总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帕罗西汀合并尼莫地平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帕罗西汀治疗组为37.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晓峰;王小全;王根绪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现代基因工程设计的大门,遨游生命科学的海洋.毕业设计作为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检测和训练,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应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分析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永芳;李茂言;舒坤贤;常平安;张继承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培养护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传统的模拟操作练习基础上采用学生角色体验型教学模式.结果 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和操作技能的提高.结论 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作者:吴玲芬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机能学实验改革的关键在于实验内容的合理设置,高职机能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强调能力培养,需打破实验教学内容的学科归属,对实验内容和项目重新设置.
作者:李海涛;王俊亚;张冬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成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而成绩评定是反映教学质量、评价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现从我校成人班学生成绩分析入手,探讨成绩评定中的有关问题,并为学校成绩评定提出比较合理的方案.
作者:刘晓东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唯物辩证法不仅正确地描绘了客观世界辩证发展的图景,完整地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而且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把唯物辩证法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融入到病理学教学中的方法,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站在哲学的高度上把握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各个难点、要点,提纲挈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曹靖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不仅让广大农村学校能够接收到教育卫星信号,充分享受无穷无尽的互联网资源,让亿万农民的孩子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缩短了城乡教育的差距,缩短了农村与世界的距离,必将给农村教育带来质的飞跃.
作者:刘晓琴;刘晓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随着对中药研究的深入,应用中药治疗疾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正逐渐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但同时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据全国第十六届药剂科主任年会提供的资料,目前已知可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材有243味.怎样看待中药不良反应是一个既有学术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因此,重视和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和中西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对于提高中药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朱丽;朱波;刘洋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大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校的600名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不同性别、专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存在差异:申请科研项目的主动性男生高于女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本科生高于专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主动性还需加强,学校要从创新教育的角度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相应的指导措施.
作者:张瑛;张建国;葛晓毅;董天瑶;高春燕;孙琴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于教师来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在于教学后的反思.教后思教是教学的延续.教师课后反思,必然在得失成败中有所收获.一次课结束后,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反思,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有常教常新之功效,能不断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杨纪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不仅要求检验医师动手操作,而且要求其能根据具体的检验对象及具体条件设计相应的检验方案,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法,并能正确分析结果.所以,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具有规范的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此,我们将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分为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大部分.课程实验侧重于对学生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综合实验侧重于训练学生对学过的微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作者:乜国雯;马红茹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