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福新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杨朋彬;林波;徐艳

关键词:培福新注射液,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摘要:目的:考察甲磺酸培福沙星注射液(培福新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培福新与氢化可的松的含量.结果:配伍液在25℃时稳定,8 h内含量降低约0.5%,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两药可以配伍应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药理作用概述

    综述近5年来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显示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机体代谢,强心、降压,保肝,调节血糖等药理作用.

    作者:刘玉莲;杨丛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葶苈降血脂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探讨葶苈降血脂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以石油醚(30~60℃)-氯仿-甲酸乙酯-冰醋酸(9.7:0.8:1.8:0.16)为展开剂,测定波长λs=540 nm,参比波长λR=420 nm.结果:熊果酸线性范围为0.24~1.20μg,r=0.997 9,加样回收率为97.01%,RSD为1.33%(n=5).结论:薄层扫描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庆荣;姚凤杰;李文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α-1b干扰素局部注射联合电灼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30例

    目的:观察α-1b干扰素局部注射联合电灼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α-1b干扰素行疣体基底部注射,并联合大范围电灼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30例.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30例中治愈26例(86.7%),复发4例(13.3%).复发病例经同法处理,继续随访6月后未见复发.电灼创面于7~12 d愈合.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治愈尖锐湿疣,尤其是复发性尖锐湿疣,而且创面愈合快,无瘢痕形成,无不良反应.

    作者:吴志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健康,因而在药品生产中,质量是必须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了保证药品质量,世界各国纷纷从制度上来保证药品生产企业达到一个基本的质量管理要求.美国从1963年开始就施行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并将其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来执行,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有自己的GMP.

    作者:翟铁伟;顾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任德权在青岛视察医药市场

    作者:卢锡奂;李卓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依诺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8例

    目的:比较依诺沙星用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输液疗法,疗程均为10 d.结果:依诺沙星序贯疗法临床有效率为92.11%,细菌清除率为84.85%;输液疗法有效率为92.31%,细菌清除率为85.71%.结论:序贯疗法疗效确切,比输液疗法更具优势.

    作者:王守春;司凯英;鹿翠香;栾杰;王晓晖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当前我国药店与优食药房标准的差距

    截止2003年底,我国约有零售药店16万多家,遍布城乡各个角落.为了保证药店给百姓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如GSP等.随着2004年12月31日这个全国所有药店通过GSP认证的后期限来临,我国药店的经营管理水平必定会有一个质的提高,药品的质量也必定更有保障.然而,通过GSP认证只是药店经营药品资格的一个低门槛,并不能完全保证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罗文华;邱家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胸腺肽活性测定方法改进

    目的:改进E玫瑰花环试验,用于测定胸腺肽注射液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猪血淋巴细胞进行E玫瑰花环试验,以日达仙(Thymosinα1)为对照品,并对试验备件和细节进行分析.结果:对同一批样品进行2次重复试验的结果非常相近.结论:该方法可提高试验的重现性和灵敏度.

    作者:范能全;曾繁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复方妥布霉素-氟米龙滴眼液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目的:研制复方妥布霉素-氟米龙滴眼液并探讨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各种原辅料不同的溶解特性,采取分步调剂并灭菌的制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分别测定氟米龙及妥布霉素的含量,并建立了质量标准.结果:制得的复方妥布霉素-氟米龙滴眼液质量稳定可控,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结论: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严建国;郭衍民;白鹏;李志强;宁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氨基酸螯合钙的研制

    目的:探讨氨基酸螯合钙生产的新工艺.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配方,应用高压流体纳米磨,一步实现氨基酸螯合、钙化.结果:以纳米新技术设备制成的氨基酸螯合钙产品质量稳定,符合药用要求.结论:新工艺切实可行,适合于大生产.

    作者:陈睿妍;黄雨荪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蛇胆酒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目的:介绍蛇胆酒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方法:收集国内中西药有关杂志的报道进行综述.结果:蛇胆具有行气化痰、祛风除湿、清肝明目、平肝息风的功效,灵芝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护肝、镇静、镇痛等作用,丹参具有祛痰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能,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能.结论:蛇胆酒综合了4种有效成分的药理功能,具有益肝明目、养血祛风、延缓衰老等独特功效.

    作者:王奕;王修性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我国医药零售企业的困境及发展对策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医药商业领域要在正式加入WTO后3年内完全放开零售市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一方面面临加入WTO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面临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超前经营理念、高超管理水平、现代化经营手段的跨国商业集团的冲击.另一方面,还面临国家GSP认证限期实施的压力和药品降价的冲击.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医药零售企业如何走出困境,笔者在此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王高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生物等效性评价中的若干问题

    生物等效性评价在新药开发和新药评价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生物等效性结果的判断及其结果的参考价值.该文概要介绍了当前生物等效性研究的一些需要重视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作者:吴畏;何凤慈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去甲斑蝥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去甲斑蝥素是斑蝥素的去甲基衍生物,是我国首先合成的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和独特的升高白细胞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适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贲门癌、肝炎和银屑病,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作者:张泰松;陈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磁性制剂等药物新剂型研究的进展

    药物制剂的剂型与药效密切相关,一种药物可因剂型和给药方法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药理作用,给药效带来很大的影响.一种合适的药物剂型,不但可提高药效,而且能降低其毒副作用.因此,药学界对药物剂型的研究非常重视.

    作者:王风秀;胡建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玉补肾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白玉补肾胶囊中淫羊藿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淫羊藿苷的进样量在0.09876~0.2304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精密度的RSD为0.3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7%,RSD为0.23%.结论:HPLC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有效地用于白玉补肾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沈丽娟;孙玉滨;唐秋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与个体差异

    目的:通过对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探讨苯妥英钠剂量与患者血药浓度以及临床疗效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98例服用苯妥英钠的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苯妥英钠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与分别对应的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均较大.结论: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的监测,并应结合临床,着眼于个体化给药.

    作者:何伟珍;李彬;叶伟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水肿、神经体征及Fas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神经体征及Fas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以及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1,3,7 d.用干湿重法、Logna等评分标准,评价脑水肿、神经体征;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皮质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脑组织含水量、神经体征明显改善,Fas,Fas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缺损体征分数,改善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吴著群;章丽;方国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及丹参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8例SAP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A组)、常规抗胰腺炎治疗组(B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急腹症患者为对照组(C组).结果:血清磷脂酶A2(PLA2)活性、血栓素A2与前列环素比值(TXA2/PGI2)、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与C组比较,B组在治疗前、治疗第3,8,11天时显著增高(P<0.01),24 h尿量则明显减少(P<0.01),A组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时显著增高,24 h尿量明显减少(P<0.01),在治疗第8天、第11天时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时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第8,11天时PLA2活性、TXA2/PGI2,BUN及Cr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SAP患者肾功能损害明显,丹参能显著降低PLA2活性及TXA2/PGI2水平,保护肾功能.

    作者:王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天然牛黄、人工培植牛黄与人工牛黄的鉴别

    目的:对天然牛黄、人工培植牛黄、人工牛黄进行鉴定比较.方法:从性状、显微、理化、生物检定等几方面鉴别.结果与结论:天然牛黄与人工培植牛黄无明显差异,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差别较大.

    作者:任立波;周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