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66名护生的手纹分析

孙红

关键词:指纹, 掌纹, 嵴纹总数, 贯通手, t三角, 手纹
摘要:分析指纹的总分布、指纹的各手指分布、左右手对应手指指纹的组合格局、手指嵴纹总数、贯通手、t三角及左右手手指差异等指标,了解手纹在当地青年女性中的分布情况及与全国报道的对比.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道家思想在个体心理动力场中的自我辅导作用

    借鉴道家思想的人生哲学和处世哲学,从心理环境和自我状态2个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辅导,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丁雪萍;丁雪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生化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生化检验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现通过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开放实验室、强化实验课教学、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提高生化检验实验教学的质量.

    作者:吴星禄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学生姓名演绎研究

    对学生姓名进行诠释、合理想象、借名发挥,演绎其词义、语义、谐音等,并缀以相关的姓氏文化、志谱常识、文史知识,对传授知识、沟通信息、表达善意、激励上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力与亲和力有着诸多益处.

    作者:方晓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IL-6,IL-8,TGF-β与非小细胞肺癌肺内转移之间的关系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L-6、IL-8、TGF-β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肺内转移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4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制备组织匀浆,对其组织上清液用ELISA测定IL-6、IL-8、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 (1)IL-6、IL-8、TGF-β在4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间值分别为198.127 pg/mg、160.988 pg/mg、65.433 pg/mg.(2)IL-8、TGF-β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肺内转移有关(P=0.047,P-0.001).结论 (1)IL-6、IL-8、TGF-β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生长有关.(2)IL-8、TGF-β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肺内转移的过程.

    作者:韩浩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中和职高的不断扩招,中专生源的质量有滑坡现象.在中职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早已引起中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作者:罗俊忠;李君霖;彭梦溪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两种创新材料的介绍

    在医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价值.有时候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材料或平时实验中的一些废弃材料灵活运用于实验教学中,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下面介绍笔者在免疫学的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实验教学中,采用2种创新材料取得了满意效果并进行讨论,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小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高职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双语教学下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目前使用的外语多为英语.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迫切希望拥有大批能参与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人才,增强与国际交流、竞争的能力这[1].

    作者:刘起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胃肠运动综合实验教学的研究探讨

    目的 观察胃肠运动及传出神经药物对离体肠肌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一只处于浅麻醉状态下的动物体与计算机系统连接以完成综合性机能实验教学.结果 证实各种药物促进胃肠运动的调控作用机制.结论 跨学科、综合性实验体系优于传统分科实验体系,前者在基础医学与临床衔接和指导医疗用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效应.

    作者:李敬敏;李迎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高职高专院校实施机能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现描述以综合性实验为主体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列举药理学的纵向综合性实验和横向综合性实验,叙述教学体会,旨在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实用性、创新性、综合性、技能性人才的教育模式.

    作者:杜海凤;王国卿;马海芬;王嗣雷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关于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分析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作者:周冬根;韩颖;徐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的护理专业美容化妆学教学改革

    化妆能够改变人们的形象效果,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角色,带给人们自信和快乐,同时还能给他人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整体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给他人带来的美的享受.

    作者:吴晨怡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以护生为主讲的临床教学在本科护生实习中的运用

    护理事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增加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界一个重要的课题[1].我院从2005年开始对本科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增加了以护生为主讲的环节.

    作者:钟润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铝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铝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对全国城乡老年人2161名进行测试.结果 有认知功能障碍者571例,占26.42%,其中使用铝炊具的老年人中认知功能障碍者占29.84%.铝炊具的使用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P<0.001).结论 应加强教育使老年人减少铝制品的使用,以降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鲍慧丽;陈长香;颜海波;刘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兴趣教学在法律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统编<法律基础知识>教材主要介绍法律方面的内容,法律的条款很多,若教师只局限于条款的教学,会使求新、求异欲望强的高职生觉得索然无味,不能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习惯.

    作者:段沁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分析与改革的新思路

    首先分析目前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甘肃省某高校的课程改革实践,谈为扩大知识视野而增加的通识选修课的具体内容;为提高专业能力而设置的专业课程的具体模块及为重视教学体验而丰富职业类课程的具体方法.

    作者:杨华堂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生药粉末显微鉴定的实用技巧

    生药粉末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组织碎片、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生药的真伪和纯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药剂专业学生必须学会的-项技能.为了满足学生从事中药质检工作的需要,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能辨别生药显微特征的微细差别,快速、准确地鉴定生药的品种和品质.生药粉末显微鉴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教师在实验课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

    作者:王桂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口腔门诊患者恐惧心理的调查

    目的 调查口腔门诊患者的恐惧心理.方法 按顺序抽取口腔门诊各类牙病患者100例,对有恐惧心理患者的性别以及占不同牙髓病、拔牙、牙修复患者的比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口腔门诊患者中有恐惧心理者74人,占74.O%.女性患者中有恐惧心理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X2=16.84,p<0.01).牙髓病患者中有恐惧心理者多于牙修复患者(X2=18.45,P<0.01);拔牙患者中有恐惧心理者多于牙修复患者(X2:17.93,P<0.01);牙髓病患者中有恐惧心理者与拔牙患者中的有恐惧心理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62,P<0.05).结论 口腔门诊患者大多有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拔牙患者和牙髓病患者.

    作者:李海波;张津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竞争机制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 探讨竞争机制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组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本学期结束后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竞争机制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学期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把竞争机制引入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提示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是有效的.

    作者:刘红敏;王晓兰;袁科理;孙树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浅谈

    现阐述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的主要表现,并通过对毕业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预防和控制中职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的措施.

    作者:李林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德育实践活动模式与实施策略探微

    高校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道德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作者:燕书权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