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民
1 PBL教学法概述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 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1993年被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1].
作者:邓凤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仍沿袭中医与西医教学按不同课时比例分配的教学模式,西医外科学只是较中医专业增加一定比例的课时,这显然有悖于中西医结合的本意.
作者:赵润璞;李艳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要以整体观点、从整体出发安排好各部分教学内容.
作者:郭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掌握教育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只有掌握中专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专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原因近年来,中等卫生学校为满足社会对基础护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扩大招生,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作者:额尔定其其格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根据新中等职业教育中药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中药鉴定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鉴定中药材真假、优劣的能力.
作者:陈云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为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根据课程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具体应用时,应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把握节奏,并根据实际情况,使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更好地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高伟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为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深入研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各环节质量标准,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程序,并通过内部质量审核对重点环节进行监控,形成良性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构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朱新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职业倦怠易发生在医疗、教育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作者:李清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前,中专生基础普遍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且相当多的学生不知该如何学习.
作者:曾妤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为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毕业论文进行了审查分析.
作者:任悦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输液反应是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而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1].多由热原引起,热原进入机体后,通过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导致发冷、发热、寒战、高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临床输液常见、主要、反应快的不良反应.
作者:梁碧岩;阮鹏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前,医学院校专业教师较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选择临床工作者转变为专业教师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作者:高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要注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只有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刘双魁;刘小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对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逐渐成为我国理论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且取得可观的理论研究成果.
作者:牛亚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2006年,我校开设助产专业,并于同年通过省级专业设置评估.现结合我州情况对该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王芝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妇女健康,但其发病机理仍未阐明.
作者:王晓黎;刘青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立足教学岗位,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整合的研究.方法 任选药学专业2个班为实验组,按照实验整合要求,做3个经过整合的实验;另选2个班为对照组,按原课程进度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2组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考核内容和形式完全一致.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多方面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验成本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90%.结论 药学专业实验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操作水平,并能节约实验成本.
作者:何文涓;袁志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通过对10家医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调查,反映出护生德育实效性不佳.提出要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解决德育目标大、内容多、评价不全面、教师思想封闭等问题.
作者:张凤元;李颖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辽阳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00,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辽阳市1955~2007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5~2007年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203.76,10万.年均死亡率0.46/10万,病死率0.15%.发病数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2.91%,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9.82%.自1955年有疫情报告以来共出现4个流行期,全年发病呈明显的单峰现象.城区发病率比农村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人群职业以学生、工人和农民为主;以0~4岁和20~34岁年龄组居多;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目前细茵性痢疾仍是辽阳市传染病疫情的主要病种,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痛种之一.应继续做好监测和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防止细菌性痢疾暴发或流行.
作者:徐颖;潘百灵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