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应临床护理需求 改革教学模式

张建梅;李晓亚

关键词:护理需求, 改革, 教学模式
摘要:传统的护理教育以培养中专层次护生为主,且模式陈旧,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医学的发展和现代护理对人才的需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必然趋势.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等卫校在校生与重点高中在校生成长背景的调查及教育启示

    通过比较部分中等卫校在校生与重点高中在校生的成长背景,揭示现今卫校学生的素质现状,并据此时教育教学策略提出几点看法.

    作者:徐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法 选取2个班的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设疑、小组研讨操作→角色扮演进行演示→提问学生→教师示教→学生仿真练习→考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组学生主动参与,求知欲强,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作者:刘雪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一对一的产前健康教育及产程中陪伴分娩对孕产妇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进行孕期正规产前检查.并实施一对一的产前健康教育及产程中陪伴分娩的初产妇148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期正规产前检查的初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对298例孕产妇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孕产妇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率降低(P<0.05);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实施一对一的产前健康教育及产程中陪伴分娩可以影响孕产妇的健康状况,达到减轻焦虑程度、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目的 .

    作者:徐玲娣;李俊芳;庄红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中医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手段在中医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在中医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学生职业礼仪训练,人性关怀与辨证施护相结合进行整体护理,PBL教学法与循证护理相结合培训护理技术操作,在法学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结果 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结论 运用以上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顾娟;蒋颖;沈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植物人护理体会

    脑血管意外以其死亡率、致残率高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其后遗症棗植物人状态是为严重的事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

    作者:吕晓琴;刘生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利用公交车车体和车载电视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效果评估与分析

    目的 探索更为有效的宣传形式,评估宣传效果,提高普通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并增强其自我保护意 识.方法 在张贴宣传画和播放宣传短片的车辆途经站点,采用路人拦截方式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 普通居民对艾 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低,UNGASS指标的题目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为21.1%;有67.5%、61.1%的人从公交车车体和车载电视上看到过宣传画和宣传短片,出行常乘坐公交车的人中有69.0%和67.8%的人看到过此种方式宣传的内容;87.0%的 人认为此种宣传方式好,935%的人认为此种宣传方式有推广的必要.结论 在公交车车体张贴宣传画和车栽电梗播放宣传 短片作为一种新的宣传方式,能够在城市普通居民中产生良好的反响并取得满意效果,是针对城市普通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作者:王斌;孟蕾;余爱玲;李健;李莉;刘新凤;杨常敏;苟伟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训模式的实践与设想

    市场对文秘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文秘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现以我院开办的文秘专业为例,总结本系在文秘专业实训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同时就现在职业院校在文秘专业实训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设想.

    作者:滕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影响护生实习质量的调查分析

    对2004级已经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影响护生实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护生自身因素,包括实习的主动性、是否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动手操作的能力、沟通的能力等,其次是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经验、态度、学历及实习医院的级别等.

    作者:范彩云;仝霞;孙中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新的学习模式 长久的思想启迪 全面的学习发展——骨干教师国家级护理专业培训总结和体会

    2个月,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短暂的,但在短暂的2个月的学习中的收获将长久地伴随在笔者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中,促使笔者反思、提高、成长.

    作者:王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探索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临床技能教学是医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多功能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等设备的问世,为探索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学生既可以反复练习,又不必增加病人的痛苦;学生既提高了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又缩短了临床适应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琴;刘红霞;李文君;赵芹芳;韩德兰;杜文娟;段金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论卫生信息管理人才业务素质的培养

    从4个方面讨论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业务素质培养问题:(1)明确培养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任务.(2)明确卫生信息管理人才业务素质的培养目标.(3)优化课程体系规划,明确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4)明确考核项目与考核方法,保证人才质量,初步探讨培养卫生信息管理人才以及专业人才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作者:姚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带教与责任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带教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其应以带教学生为己任,从思想品质、护理技能、心理反应等方面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作者:李纪红;姚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病理学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意境导入、病案导入、复习导入、观察导入和比较法导入等诸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卓玛措;马海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途径对高职高专大学生进行性教育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高专大学生个体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阶段,性教育是个体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部分.科学的性知识、健康的性心理及良好的性道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的完善,而且对正处于身心发育和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作者:胡秀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田径运动会中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了预防运动损伤,对我校2005年田径运动会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并总结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来预防运动损伤.在2006年的田径运动会中,有效地降低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

    作者:蔡小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专业日语教学的新取向

    为了更好地迎接护理行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护理专业日语教学不能只强调提高学生的专业日语阅读能力.而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在教学中适当地利用讨论式教学法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口语交际能力都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方法.

    作者:姜海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非英语专业新生精读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

    从教育的本质以及现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来看,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显得尤其重要,以精读课为例.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应该实施包括5个环节的强调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李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媒体教学在创建中职品牌学校中的效应

    中职学校要生存、发展、提高竞争力.关键是实施品牌工程,努力创建品牌学校.在职教领域里树立教育品牌,有利于中职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要创建品牌学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现阐述多媒体教学在我校实施的现状与优势以及在创建品牌学校中的作用.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及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转变,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拓展多媒体课件的其他功能,能更好地使创建品牌学校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庞伟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实验教学是保障这一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环节.现对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王永康;刘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本地4所三级医院2个月间住院治疗并出院的2 347例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2 347例患者中,共有1 918例患者在治疗中使用了抗菌药物,总使用率达到了81.72%,其中预防性用药占77.06%,治疗用药占21.58%,无指征用药占1.36%;所有用药中,经验用药占87.82%,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仅占12.18%.结论 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严格掌握应用指征,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贾智诚;邓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