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案例教学法在商务策划教学中的应用

许云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商务策划, 应用
摘要:现介绍案例教学法的产生和定义,论述案例教学的意义和案例教学的过程,并进行总结思考.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职业院校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主要对策和实践途径

    构建和完善廉洁修身教育机制,形成廉洁修身教育的大氛围,创新实践教育方式,开展教育系列活动,打造特色鲜明的制度化品牌活动,是深入而富有成效进行廉洁修身教育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鲁黔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南阳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南阳市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状况,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阳市部分生态园及周边散户种植的蔬菜随机抽样检测215个样本,以GB/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为检测标准,以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在215个样本中,查出有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叶菜类、瓜菜类和根茎类蔬菜农药检验率与超标及禁用农药检出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7 997),2007年和2008年蔬菜农药检出率与农药超标及禁用农药检出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408,P=0.73),生态园和散户种植蔬菜农药检出率与农药超标及禁用农药检出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 032,P=0.000 0).结论 南阳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不容乐观.

    作者:尹金鹏;柳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观点引入教学的探索

    新生儿窒息复苏内容在助产专业的<妇产科学>、<儿科学>教材中均有所涉及,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程序进行讲解效果欠佳.近3年来将临床中的新观点、新方法引入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教学围绕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展开,强调复苏的重要性、时间的紧迫性,后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操作中去.结果学生对整个复苏流程、复苏中应采取的措施、怎样评价复苏效果及何时停止复苏操作等都能很好地掌握.

    作者:简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不同专业中医妇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鉴于我院各专业在中医妇科学课程开课前教授的基础课程及教学时数有别,我们对不同专业的中医妇科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以便发现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为今后因材施教、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作者:李朝平;张小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已不能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迫在眉睫.现着重介绍我校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凸显人文内涵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经验.该方案可加强对护生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人文关爱,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体现鲜明的护理专业和中医药院校特色,使培养的护理人才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符合医院和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作者:熊建萍;曾晓英;李如竹;江跃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浅谈教师试讲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现结合实践,将试讲分为常规性、抽查性和示范性3类,并就每类试讲的特点、要素和方法等进行比较深入地探讨.

    作者:席芳;陈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及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现讨论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见的活动内容、形式及其教学方法.

    作者:李超;王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关于健康评估精品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人才培养,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完成这一任务,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实践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是极其必要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作者:姜涌;刘剑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和谐社会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研究

    和谐社会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应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健康第一为理念.因此,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休闲娱乐.

    作者:郑慧芳;杨建文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加强口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口腔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现结合口腔专业特点和人才实际需求情况,从构建口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突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培养3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旨在深化口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口腔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作者:杜凤芝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已深入到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作者:江玲;张小华;朱晓燕;何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关于自我完善教育的思考

    1 问题提出在目前的各类教育中过度强调竞争,这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和失败感,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和对其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竞争能力的提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笔者认为自我完善教育更益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发展.

    作者:马忠言;杜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问卷调查录入统计的捷径探讨

    问卷调查成为当代社会中人们获取社会某方面信息、正确制订方案和采取措施的重要途径,为越来越多的部门和机构使用.而调查的信息录入及统计需要简单快捷的方法,笔者就此探讨录入统计的捷径.

    作者:周家智;陈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影响早产儿体重增长的积极与消极因素研究分析

    通过对影响早产儿体重增长的积极与消极因素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总结出影响早产儿体重增长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即危险因素),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惠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护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目的 调查护生实习期间职业道德的表现,并探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方法 调查2007年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职业道德的表现特征.结果 98%的护生认为毕业实习时期是她们巩固专业思想、建立职业信念的重要时期,也是她们在实践中真正认识护理专业的一个阶段.90%的护生能在工作中做到爱业敬业,尊重患者,同情关心患者,举止端庄,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其中85%以上的护生认为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恰当的医德实例教育和带教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她们树立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对患者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具有重要意义.80%的护生认为她们学习思想政治和医学伦理学课的主要目的 是拿学分,而没有深入思考职业的伦理要求,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结论 实习医院应加强对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临床带教教师和护生自身都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尤其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作者:殷明伟;刘芳丽;齐放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以病床为单位的见习教学活动在儿科学教学中的价值探讨

    临床见习在整个医学教育中是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不单纯是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临床思维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提高综合素质.我院儿科教研室从2009年3月开始对进入儿科临床见习的2005级218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了以病床为单位的见习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立燕;赵芳;陆彪;訾秀娟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谈教学考核工作对人体解剖学教案书写的促动

    教案,即教学方案,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高度统一.教案书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认真备课,讲好每一堂课的前提与基础,对青年教师尤为重要.

    作者:关澜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不同口腔护理方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临床上常用的3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 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寻找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措施,为临床机械通气患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机械通气患者198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6例.A组用传统擦洗法,B组用口泰溶液擦洗法,C组用口泰溶液擦洗法加改良冲洗法,均给予每天2次口腔护理,每次时间不少于4 min.比较3组患者口腔霉菌、口腔溃疡、VAP的发生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结果 3组患者口腔霉菌、口腔溃疡及VAP的感染率或发生率:C组

    作者:杨帆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且难学的核心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在药理学教学中,不应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应从药理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出发,将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夏亚兰;王民开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对中专写作教学状况的反思

    在中专写作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现提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仿写训练为辅助,以修改训练求发展的教学策略.

    作者:常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