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萍
近年来,学生在运动基础和运动技术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尤其是短跑技术,出现了诸多不规范的现象.短跑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时间短,需要的爆发力强.要在比赛中创造出好成绩,除了依靠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之外,还必须在比赛以及平时的训练中掌握协调放松的方法.在短跑中如果具有熟练的肌肉放松技术和良好的放松能力,将对速度及成绩的提高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短跑中的肌肉放松能力是在短跑训练中应引起广泛重视的一项新课题,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
作者:顿文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2004级、2005级、2006级三年制护理大专教改班和非教改班.2方法健康评估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以患者为中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健康评估原理和方法,学会收集、综合、分析资料,概括护理诊断依据,终提出护理诊断,为进一步确立护理目标、制订护理措施奠定基础[1].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健康评估课作为一门桥梁课程开始于护理专业课之前,并且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具有较少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学习此课感到费力.(2)目前使用的<健康评估>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仍有大部分与<诊断学>教材相似,在教学中仍按身体系统收集资料,不利于学生强化和发展有护理特征的护理评估系统.(3)对护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之间差距大,学生不会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的交流技巧还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其人文素质教育.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作者:周晓丽;宋梅;白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和保证.将2007年版药物应用护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2001年版药物学基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相比较,2007年版药物应用护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本学科的课程名称、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等内容有所改动和调整,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更贴近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更符合护理专业的教学理念.
作者:谭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探讨高职学校康复治疗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治疗技能的学习,建立以职业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培养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实用型康复治疗专门人才,走具有高职特色的康复治疗专业道路.
作者:谭燕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前,卫生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存在缺乏师德教育,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强;对学生的专业定位认识比较模糊;缺乏教育专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要确立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制订青年教师的培养措施,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激励机制,健全青年教师的培养保障机制,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将卫生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成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
作者:涂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动态心电图24 h记录到的37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2.0 s)526次.白天65次(12.4%),夜间461次(87.6%);平均心室率<60次/分者25例、≥60次/分者12例;37例患者的长R.R问期在2.0~4.9 8之间.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者29例、不相关者8例.结论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与睡眠呈显著相关性(P<0.01),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为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一般无临床意义,诊断心房颤动伴Ⅱ°房室传导阻滞(AVB)时应慎重.
作者:常寅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整体状况的分析,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翰华;徐茂华;王和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根据留学生自身特点,从教材选择、教学安排等方面总结留学生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韩捷;陈潇雨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思维指导医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306名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毕业设计,实验组学生则在与相关课程的学习相结合的同时启动毕业设计.用统一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学生毕业设计的单项得分及总成绩.结果 实验组在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文献阅读与外文翻译、学术水平与实际能力以及在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为优秀、良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循证思维指导医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覃思;卢巧;牟素华;胡启托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现论述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源共享、优化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开展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对策与方法,并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实现网络参考咨询服务进行探讨.
作者:郑益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卫生部、教育部于2006年3月调整并制订了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校护理、助产、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的医用化学基础课学时由原来的72学时下调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26学时,实践课10学时.我校通过对2008级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医用化学基础课学时严重不足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完成本课程的任务,是化学工作者亟需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面几方面进行实践.
作者:王跃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现研究以问题中心探究学习为模式,以愉快教育、课堂观察为手段,构建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师、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及问卷调查,并采用自评和他评结合等方法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
作者:岳亮;朱艳平;范国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高专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前都要进行校内模拟试讲,它不仅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全真模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能起到防微杜渐、查遗补漏的作用.从2002年至今,我系每年都组织教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30课时的试讲指导.这对学生在实习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做试讲指导教师的体会及对几届试讲学生的访谈,剖析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作者:崔月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大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双方在地位和行为上的不同及角色规范的差异性.隐性冲突成为课堂内师生冲突的主要形式.隐性冲突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剖析师生的隐性冲突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李晓红;常建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班级活动开展得科学、规范、合理,那么对于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立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柏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职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如何适应电子阅读这一新的发展需求是校园网建设中面临的一大课题.现就校园网电子阅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石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嘉峪关市1998~2007年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DOTS治疗效果.我们对嘉峪关市胜利街、文殊村、团结村3个流调点进行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结核病的平均新发病率从1987年的2.16%降低到0.66%,可见结核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采用DOTS管理方式.督导人员及时全程督导投药治疗和进行管理,接受免费治疗患者的治愈率均在98%以上,共免费治疗涂阳患者253例,其中治愈249例,治愈率达98.42%,治疗失败3例.失败率为1.19%,死亡l例,死亡率为0.39%;免费治疗涂阴患者34例,治愈34例,治愈率为100%.
作者:程朱仁;李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肺癌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技术分别对39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和196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的血清标本进行NSE的含量检测,分析其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的NSE水平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肺癌组与对照组相比NSE水平明显升高,且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NSE诊断效能的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10,P<0.001.95%可信区间为0.745~0.874.NSE在3种病理类型肺癌中的阳性率情况为:高为小细胞肺癌56.6%,其次是鳞癌43.8%和腺癌27.O%,经比较其有显著性差异(JP<0.05及P<0.01).表达水平与变量相关因素的逐步直线回归分析显示NSE只与小细胞肺癌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对肺癌患者进行血清NSE检测有助于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鉴别,尤其对小细胞肺癌的确诊及对肺癌病程的推断和预后等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牛继国;董峰;呼永华;梅澍;赵瑞萍;包晓玲;曾贤伍;李文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现描述以病例教学为特色,集课堂病例讨论、课下病例收集、病例修改、规范用药总结等为系统的高职高专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模式,在教学改革创新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作者:高春艳;梁翠茵;聂珍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近年来,护士成为欧美、中东等许多国家的紧缺人才.以美国为例,260万注册护士的平均年龄已达47岁,且每年需从菲律宾、印度、韩国等国家引进5万名护士.国际市场的护理人才稀缺,加上护士的年薪约合人民币40万元,这使国内许多护士迫切希望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于是,各医学院校纷纷开设涉外护理专业,以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医学术语是涉外护理专业培养涉外护理人才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英语课程,是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相互沟通的一门桥梁课程,同时也是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一门导人课程.目前在很多医学院校,该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差别较大,选择的教材也有好多种.任教的教师有英语教师,也有护理专业教师,还有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和外籍教师.我校几年来致力于对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侯继丹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