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韦文洁;梁升禄;郝晓鸣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专业, 课程建设, 职业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教育也发生了变化.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已从原来肩负多种职能的综合部门分化为职能相对单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2个单位.而在医学教育方面,原来与卫生防疫机构相对应的预防医学专业,在高职高专院校分化为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和卫生监督专业.从本质上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卫生监督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实质是依法监督、执法,偏重于各种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而公共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实质是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业务上满足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需要,传承了预防医学专业的业务.因此,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虽在名称上与过去有很大差别,但其本质任务仍然是培养较高层次的预防医学领域专科人才.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与利用

    所谓随书光盘是指图书附带的光盘.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随书光盘越来越多.随书光盘初以计算机科学类图书为主,而后扩展到其他工业技术类图书,进而发展到社会科学类图书.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出版的图书附盘率已达5%~20%,而且有不断上升趋势.面对这类特殊的文献资源,如何管理并提高其利用率,满足师生需求,大限度地发挥随书光盘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盖华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谈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结果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自学.结论 应用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

    作者:艾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护理专家会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护理专家会诊的方法、效果及存在问题,以期不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11例患者护理会诊情况,评价护理专家组组建、护理会诊制度和流程落实以及护理会诊效果.结果 护理专家会诊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结论 护理专家会诊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世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1 魔鬼训练机制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魔鬼训练机制起源于日本,20 世纪90年代风行于欧美,是一种锻炼人意志的训练,其核心是采用反复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并运用适当激励机制[1].

    作者:范明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编写体会

    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实际,编写<医用化学基础>教材,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编写思想体现职业教育新理念.(2)课程体系构建体现职教课程领域的3个转变.(3)体现教材内容遴选原则.(4)遵循教材内容编排原则.(5)创新教材内容编写体例.

    作者:孙彦坪;王治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南宁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南宁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南宁市3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6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116 名社区护士参加过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对培训评价好的是丰富了专业知识;有108名社区护士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动态管理的学习列为需求首位. 结论健全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制度,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发挥地区优势,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持续发展.

    作者:黄娟;李春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及工作状况调研

    我国的医学检验教育发展较快,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中专卫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到198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了大批医学检验人才,优化了人才学历结构,目前已构建了培养目标明确、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

    作者:褚静英;张雅娟;黄静芳;陆玉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妇产科岗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助产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1928年杨崇瑞开办了我国第一个产婆培训班[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一批中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校;我国高职(大专)层次助产专业的开设仅6~7年时间.

    作者:赵风霞;李美珍;常金兰;王艳;梅一宁;陈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卫校学生入学第一课的设计

    卫校学生入学第一课会影响学生一生.卫校教师如何根据医护事业现状,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课,就显得至关重要.1医护事业发展趋势和现状

    作者:樊康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的校企合作新形式探析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追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职业教育集团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常用方式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恰当的提问,把重点、难点知识转化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实现师生交流,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提问往往被视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1].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我校部分专任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行动研究,力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光明;黎国明;王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职医学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1 英语教师是高职医学英语口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计划的制订和评价活动.其中教师是主要的参与者,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1].

    作者:崔博;姜世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自制阴道模型在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方法 学生2人一组,用自制海绵阴道模型做产科会阴侧切缝合术实验.结果 90分钟内,学生利用模型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了会阴侧切缝合技术.结论 教学中应用自制阴道模型做产科会阴侧切缝合术实验收效显著.

    作者:李丽琼;李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儿科门诊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提高儿科门诊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将临床医学系五年制本科生65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门诊岗前培训,普通门诊与专科门诊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普遍支持新的教学方法,其体格检查、治疗与疾病宣教及电子处方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新的门诊实习教学方法可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蔡耘;窦娟;陈惠芹;陈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析中外校企合作差异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等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行业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与培养社会所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和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国外校企合作成功案例证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是企业长远发展所必需的.企业通过合作可获得优质人才资源,提高其生产力和竞争力;学校通过合作可优化教学资源,培养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提高办学水平.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男护生专业困惑及教育对策

    目前,社会上对男性护理人员褒贬不一,男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认同感低.通过分析男护生面临的专业困惑,提出学校教育对策,从明确男性护理人员职业优势、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推进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着手,稳定男护生专业思想,减少护理人才流失.

    作者:程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谈病理教学切片制作技术

    目的 以同一慢性肾盂肾炎组织进行病理教学切片取材、切片制作和常规医检取材,并进行切片制作比较,以探讨病理教学切片取材、切片制作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提供医检肾脏组织,分2组取材进行切片制作:(1)教学组:病理教学切片要求每个蜡块连续切片150~200片;取材范围为2cm×1cm,组织块厚0.4cm;切片制作全部手工操作,要求组织块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切片均与常规医检制片不同.(2)医检组:主要用于病理诊断,取材范围为1cm×1cm,组织块厚0.2cm;切片制作快而好,可用全自动脱水机固定、脱水、浸蜡;切片数量HE染色3~5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10~20片.结果 病理教学切片与常规医检切片效果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切片制作要求.结论 病理教学切片制作技术可行、可靠.

    作者:刘彦;李王星;刘宝源;王莹;保丽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掌握方法与策略提高儿科实习质量

    掌握儿科实习方法与策略,有利于中专医学实习生在计划时间内掌握儿科学基本知识,学会初步诊治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方法,提高儿科实习质量.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谈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重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及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的用药习惯发生了极大改变,由依靠医生处方用药为主,逐步转变为医生处方和自行购买并行的用药方式.为此,社会药房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促使药品营销服务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的培养也应运而生.然而,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课程设置是否与实用型药品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值得中职学校药剂专业教师研究和讨论.笔者结合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专业课教学实际及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谈谈自己对该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的认识,以求相互交流,共同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药品营销人才.

    作者:钟德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肠埃希菌检查项目教学设计

    1 项目教学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旗帜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确定小组工作,成员自行完成工作并取得正确的结果.项目既可以是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可以是一个故障的排除及一项服务的提供等.项目是综合的、完整的,强调应用技能获得产品.

    作者:姚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