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接轨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

何云海

关键词:内科护理,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教学大纲
摘要:为提高学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及就业率,对内科护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体系进行改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接轨,使学生一次性通过率明显提高.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和血糖异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BG),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35人,血糖异常者58人,正常者48人,分别测定HbA1c和FBG,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1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糖异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均高于血糖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者间FBG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bA1c较FBG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血糖稳定控制及提示并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苗馨元;丁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双师制在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索双师制在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76名学生中学号为奇数者作为双师制组,学号为偶数者作为对照组.双师制组实行双师制教学,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结果 双师制组学生的免疫学检验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5.972,P<0.01),且双师制组学生对实验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6.571,P<0.05).结论 双师制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作者:卞勇华;崔蕾蕾;崔玉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征象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特点,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东软CT-C3000 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评价其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对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7名患者均为单发肿瘤,6名患者肿瘤位于腮腺浅叶患者肿瘤紧邻包膜下,1名患者肿瘤位于腮腺深叶.7例肿瘤6例呈类圆形,直径多<3 cm;1例呈类椭圆形,均无分叶,肿瘤边缘均光滑.5例肿瘤内见囊变,其中2例肿瘤内见多个小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7例肿瘤均匀强化,其中2例薄壁环形强化,且有壁结节,壁结节呈中度强化(强化幅度30~40 Hu);5例瘤体实质部分呈中度强化(强化幅度为19~40 Hu),延迟扫描,壁结节及瘤体实质部分进一步强化(强化幅度为40~72 Hu),强化呈持续渐进性.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特点为实质部分呈渐进性强化,肿瘤位于腮腺浅叶,紧邻薄膜,直径多<3 cm,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瘤体内常有囊变.

    作者:靳金龙;吴志贤;周晟;孟建繁;王闻奇;缪文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培养高素质的麻醉学专业人才是麻醉学教学的目标,搞好麻醉学实习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本文对多年麻醉学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探索.

    作者:汤翠翠;孟尽海;雷晨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职学校学生家庭背景与人际能力研究

    本研究采用《金钱态度量表》(MAS),对中职生的人际能力及其发展进行考查.结果表明,家庭经济能力与大学生的人际能力和心理健康无相关性,但金钱态度越高的学生其人际能力水平越低、生活满意度更低、心理问题越多.

    作者:茹思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等医药院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医药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文探讨目前医药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以提高医药学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安琼;路宁维;董钰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人胚早期发生说课设计探讨

    胚胎学属于形态学,具有名词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的特点.通过说课的实践活动,对胚胎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人胚早期发生进行说课设计,从而达到提高胚胎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朴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自学考试“专升本”教育的几点措施

    甘肃省教育厅、自考委面向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推行的自学考试(简称“自考”)“专升本”制度是自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创新.为保证自考“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使这项工作健康、持续地开展下去,必须探索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对学生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发挥主考院校的作用,促进自考生顺利就业.

    作者:席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医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

    采用封闭集中问卷的方式对医学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人际关系建立、友好相处能力、平息冲突能力、容纳他人能力5部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生实际评分,分类采取措施,因材施教,以提高医学院校学生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

    作者:宋岩松;周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职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根据药物化学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教学等进行了改革探讨.

    作者:吴梅青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临床麻醉学教学探讨

    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学专业中重要的一门专业临床课,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医学生)来说,麻醉学并非主干专业课程,所以,在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中存在许多困难与矛盾.

    作者:谭萍;李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浅析病理学教学中辩证思维的运用

    在病理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来认识并理解相关知识,既有利于学生对本学科及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模式,提高后续课程的学习质量及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张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婚恋教育提供基础材料,为同性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同性恋态度量表对临床医学专业43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本科生对同性恋接受程度高于社会公众(P<0.01),对男性同性恋的的接受程度较女性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低(P<0.01),不同性别、生源地、年龄的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医学本科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总体来说是健康的.在性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其建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更加客观地认识同性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作者:计永利;臧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提升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学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学生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是运用科学知识理解自然世界,运用科学技术分析及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提升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马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临床医学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研究

    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明显.为深入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生就业状况,提高就业质量,对我院2006-2011年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由于近年来卫生体制的改革,目前医学研究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者:程雯;王京;霍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

    从中等职业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阐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孙秀明;罗慧芳;任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护理分级管理模式对临床实习护生的影响

    护理分级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就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这种分层次上岗赋予了护理人才结构的新形式,有利于加快学科建设[1],对临床实习护生的能力培养、职业情感形成和护理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丽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创新专科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培养适应医学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中医药人才,本文着重从教育理念、实践教学体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4方面对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进行了创新性的阐述,指出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水平,是推进中医现代化建设和向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中医发展历程中有快有慢的原因,强调探究创新的科研思维意识在中医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以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为例,尝试在中医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使中医院校学生在掌握中医知识的同时形成治学习惯和科研思维意识,从而推动中医早日现代化.

    作者:屈红;孙世山;周美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胸腔镜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胸腔镜在肺癌手术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提取数据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30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1、2、3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的meta分析结果为[RR =2.75,95% CI(1.45,5.2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胸腔闭式引流组.2或3年生存率均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术后完全缓解率: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后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胸腔闭式引流组[RR =13.90,95% CI(6.56,21.23)].(3)术后总有效率: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胸腔闭式引流组[RR=11.62,95% CI(4.21,32.10)].(4)术后引流时间:胸腔镜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少于胸腔闭式引流组.(5)KPS评分:meta分析结果[WMD =9.43,95%CI(5.27,13.59)],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镜手术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术后KPS评分和减少术后积液引流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华;潘慧;苟云久;刘燕飞;李斌;王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