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动艺术设计实验构建良性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兰州商学院文化艺术产业创意-设计研究中心为例

孙圣国

关键词:艺术设计, 特色模式, 实验教学
摘要:文化艺术产业创意-设计研究中心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专业素养,加强社会交流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其特色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形成特色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为本土文化建设服务.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示范校建设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究

    甘肃省卫生学校2011年1月被批准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对示范校建设中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加以探讨.通过改革与实践,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将本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内同类学校的示范专业.

    作者:吕荣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在中职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技术教学中,选取人血清γ-球蛋白的提纯为实训任务,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的运用过程.实践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可以使教与学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安全规范操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李笑梅;袁文青;王益成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于高等师范学校女生青春期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高等师范学校的女生一般较多,她们的年龄也比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女生小,入学年龄一般都在十五六岁,正处于青春期,此时如何引导她们面对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使她们正确认识性特征和青春期的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尊,学会自爱;教育和引导她们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从而使她们确立自强、自立、守信的人生信念,努力学习,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徐守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和CT、ABR表现

    目的 提高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儿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的临床诊断及CT表现诊断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的认识.方法 分析总结LVAS的临床表现及CT和ABR检查的特点.结果 对70例内耳畸形患儿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45例,前庭总脚至前庭水管外口之间中点的大管径宽度大于1.5mm,占内耳畸形的64%,并在进行其他听力学检查项目的基础上,均进行ABR检查.结论 在前庭水管扩大患儿中,ABR检查发现38例患儿在2~3 ms处记录到特征性的负相波,检出率达到54%,其他内耳畸形组未检测到负相波.由于我国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LVAS的发病率相当高,因此,除CT检查可见前庭总脚至前庭水管外口之间中点的大管径宽度大于1.5 mm即可诊断LVAS外,如果耳聋患者在ABR常规检查中发现特征性负相波,也可做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师天祥;郝剑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职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初探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所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易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会出现畏惧心理.针对药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教学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艳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静宁县10059例已婚妇女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对全县农村已婚妇女的妇科疾病普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妇科疾病的患病现状,以改进妇女保健工作的方法及措施,改善我县妇女健康状况.方法 对我县24个乡镇的已婚妇女进行普查,同时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普查10 059人,患病8 629人,患病率为85.78%.疾病排序为宫颈炎6 245例,阴道炎2 792例,附件炎663例,盆腔炎325例,子宫肌瘤199例,宫颈息肉178例,附件包决56例,外阴营养不良32例.宫颈刮片阳性319例,后确诊宫颈癌5例.结论 妇科疾病普查的目的是做好“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要大力宣传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提高妇女保健意识,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定期开展普查防治工作.健康教育要从女性青春期开始,做好妇女各期保健,做到防治结合,进而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乔英;姚鑑玲;马娟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天津市乡镇卫生院医生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天津市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现状,分析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探讨增强培训效果的对策.方法 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和资料.结果 天津市乡镇卫生院医生现有学历以大专为主,工作内容以日常体检、健康教育与咨询、预防保健为主,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主要为自学,岗位需求的知识与技能主要以医学心理学知识、预防保健、物理诊断技能为主,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主要为工学矛盾及缺乏单位支持.结论 面向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培训需要教育者、单位管理者及乡镇卫生院医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浅谈会阴切开缝合术教学方法的改进

    产科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常见的助产手术之一.分娩过程中适时有效地进行会阴切开,可以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严重的会阴裂伤,从而减少产妇膀胱、尿道、直肠膨出及张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同时也可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是优生优育、保障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开展有效的会阴切开缝合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会阴切开缝合术实验教学进行尝试,现总结如下,以期得到同行的指导.

    作者:于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在护理技能培训竞赛中引入人文关怀的尝试

    护理专业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与病人沟通时的态度、行为和语言技巧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两个关键要素,对护理专业学生技能强化训练竞赛中引入人文关怀内容进行探索,能改变以往重技能、轻人文的做法,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树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0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后放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宫颈癌患者经放疗及护理,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无放疗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也全部治愈.结论 对进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施行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小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燕;万学亮;杨秀霞;张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PBL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展

    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的护理工作由医院向社区发展,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和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提高护理学生社区护理能力是目前护理教育改革的着眼点[1].PBL是对社区护理教学实践进行初步改革尝试的一种教学法.由于PBL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实施PBL教学的学生在工作1年后所具备的能力相当于普通学生在工作3~5年后才具备的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国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PBL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基本相同[2].

    作者:陈晓容;林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固定义齿CAD/CAM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初探与实践

    CAD/CAM技术在制造业应用中快速发展,预计在不久的未来将普及CAD/CAM教学.如何开展固定义齿CAD/CAM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分析目前现状后,对实训系统的选择、实训室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做出分析,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做出实践和探讨.

    作者:姚明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多媒体教学在诊断学中的作用

    诊断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但其教学内容抽象,知识量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信息量、生动性与说服力方面有所限制,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生动形象地演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作者:李奇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滨州医学院为例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点论述滨州医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思路、评价办法,为今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作者:刘卫东;高宗华;韩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强化手术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切口感染

    定西市人民医院是一所市级综合医院,年手术量达5 000多例,手术室无净化设备,全部采用悬挂紫外线和空气消毒机消毒.2012年6月-9月监测发现,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有所增高,这时正好遇上抗生素专项整治,部分医生不从自身找原因,认为是抗生素限制使用而造成的.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及时发现了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从而加强管理,有效降低了一类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有效的证据.

    作者:李爱玉;白晓兰;陈雅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多元智力理论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职业教育改革是当今职业教育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对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的模式.结果表明,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张承彦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优秀教学团队不仅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本保障,也是促进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近年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紧紧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以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以系列课程、实验室、学科及专业(群)建设为平台,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要途径,搭建国家级重点中医药学科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团队、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团队各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特色专业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团队18个,校级精品课程团队65个,校级系列课程教学团队15个,构建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形成团队成员的有效激励机制、教学资源共享机制、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和定期学术交流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体现“1+1>2”的整体功能,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张钦德;沈伟;梁伟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职高专护理实习“三个三”管理模式的构建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由于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下降,通过构建“实习前三项准备”、“实习中三级管理”、“实习过程贯穿考核三过关”,加强对高职高专实习护生的管理,建立健全护理实习管理系统,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习管理模式.

    作者:李嘉;孟发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南昌某高校不同层次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需求和评价

    目的 通过对南昌某高校2011年下半年所有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医学生进行现况调查,以了解不同层次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需求和评价,为进一步促进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循证医学课程结束后一周,采用现场填写并回收的方式,收集不同层次医学生(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需求和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层次医学生在学习前对循证医学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学习后认知情况均有较大改善(P<0.01或P<0.05).在课程需求、课程学习的影响因素评价和学习后的收获等方面,研究生与本科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结论 不同层次医学生在对循证医学的认知、需求和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应围绕不同层次医学生的需求和相关制约因素,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黄鹏;李譞超;陈宝;曹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藏护班“文本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根据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对“文本的加工与表达”一节经分析研究后,采用问题驱动和分组协作创作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教学进行反思.

    作者:马海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