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程兴玉;唐文渊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软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尼莫地平软胶囊和进口尼莫通片后,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尼莫地平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种制剂的体内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27.15±9.77ng/ml,38.02±14.83ng/ml;Tmax为1.04±0.41h,0.77±0.25h;AUC(0~12)为107.79±38.56μg/h/L,111.22±47.63 μg/h/L。两种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比较,其生物利用度为99.92%。结论:表明国产尼莫地平软胶囊与进口尼莫通片属生物等效制剂。
作者:吴妍;罗大林;吕立明;何海霞;姚高琼;雷自强;朱治本;周远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菌,它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的重要病因[1~4]。Hp感染可持续数十年甚至终生,但感染所造成的结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一些感染者只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而另一些则表现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发展为胃癌。对于这些不同的结果,有以下几点解释:①感染的Hp菌株不同,其致病性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结果;②感染宿主不同,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结果;③Hp感染后胃粘膜细胞的增殖程度增加,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亚硝胺、高盐等造成不同的结果;④感染的阶段不同,早期感染特别是儿童期感染增加了胃癌的发生,却减少了溃疡病的发生。近年来,Hp毒素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张霞;沈鼎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慢性DHBV感染鸭的肝、胰、脾组织DHBV DNA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果:DHBV不仅可以感染鸭肝细胞,且可感染胰、脾组织,DHBV DNA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以肝组织高,胰脾次之。结论:DHBV具有组织器官泛嗜性,但其在肝外组织中的复制似不及在肝细胞中活跃。
作者:彭凤英;郭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硫喷妥钠、依托咪酯静脉诱导、气管捕管期间对循环及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全麻病人30例,随机分为二组(n=10),分别给予异丙酚(Ⅰ组)、硫喷妥钠(Ⅱ组)、依托咪酯(Ⅲ组)行静脉诱导、插管,观察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皮质醇、胰岛素在诱导、插管期间的变化。结果:心率:Ⅱ组、Ⅲ组在插管即刻明显增快,(P<0.05)。平均动脉压:Ⅰ组在插管前下降明显,(P<0.05)。Ⅱ组在插管前下降和插管后4min明显上升,(P<0.05)。Ⅲ组在插管即刻有明显上升,(P<0.05)。皮质醇、胰岛素:Ⅱ组、Ⅲ组在插管后4min有明显上升,(P<0.05)。血糖:3组在诱导插管期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诱导比硫喷妥钠、依托咪酯对循环及内分泌的影响小,应激反应轻,静脉诱导平稳,适用于各种全麻手术的诱导。
作者:刘新伟;房秀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周期分布与分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65例小儿AL骨髓单个核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不同类型的AL异倍体发生率不同,B-ALL异倍体率高,AML次之,T-ALL低,有显著差异(P<0.05)。AML与ALL比较,异倍体细胞周期无差异,AL与对照比较G0/G1期高,但将AL中的异倍体细胞(2n±细胞)周期、不伴异倍体标本中的二倍体细胞(2n细胞0)周期与对照比较G0/G1期无差异(P>0.05),伴有异倍体标本中的二倍体细胞周期(2n细胞±)与对照比较G0/G1期高。AL骨髓单个核细胞因异倍体的出现与否其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有所不同是以往文献未予报道的。对患者治疗的观察发现,S期细胞含量高者对化疗药物敏感,不易耐受常规剂量的化疗。结论:FCM对AL,尤其是ALL异倍体的分析有利于判断高危ALL,对细胞周期的测定给化疗个体化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指标。
作者:戴碧涛;李欣;徐酉华;刘友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选择NIH小鼠和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小鼠升主动脉与大鼠右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小鼠肺动脉与大鼠右颈外静脉端端吻合以建立小鼠→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排斥后取移植心脏作病理学检查。结果:移植成功率87%(13/15)。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2.15±0.90天。病理检查发现排斥心脏中广泛血管内血栓形成,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心肌有局灶性梗塞和凝固性坏死。结论:本模型容易操作,易于观察,稳定可靠,是研究异种移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黄平;姚榛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许多不同类型的药物均可产生严重的血液系统毒性,甚至可引起骨髓粒系祖细胞严重的生成障碍或成熟障碍,以及外周血粒细胞破坏过多,终导致外周血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完全缺如。严重的粒细胞缺乏极易并发感染。如何预防和治疗感染,已经成为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1983年至1998年间我院收治的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25例进行分析。
作者:肖青;胡妮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与Graves'病病程及浸润性突眼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51例Graves'病患者血清中的GAD-Ab。结果:20例阳性,阳性率39.2%,其中病程<6月组,GAD-Ab阳性率7.7%,明显低于病程>6月组(P<0.01),Graves′病并浸润性突眼组,阳性率为57.7%,明显高于非浸润性突眼组(P<0.01)。结论:GAD-Ab的测定有助于了解Graves'病病程及监测浸润性突眼。
作者:胡波;严钟德;沈兴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顺铂、5-氟尿嘧啶及甲氨喋呤在体外对人宫颈肿瘤细胞(Hela细胞)的作用。并观察顺铂、5-氟尿嘧啶配伍对Hela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MTT例定法观察顺铂、5-氟尿嘧啶及甲氨喋呤单用及合用对Hela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并利用中效原理判定顺铂和5-氟尿嘧啶合用的效果。结果:顺铂和5-氟尿嘧啶单独应用时随着药物剂量增加,其抑制作用也增加,两药大剂量(大于中效剂量)合用时可产生拮抗作用(CI>1),小剂量(小于中效剂量)合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CI<1)。甲氨喋呤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明显抑瘤作用。结论:顺铂和5-氟尿嘧啶合用小剂量产生协同作用,大剂量产生拮抗作用。
作者:彭勤;彭惠;骆云鹏;汤为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顺铂(Cisplatin,PDD),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对兔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兔晶体囊膜行组织细胞培养,传代的2~3代RLECs在96孔板培养24h,然后用不同浓度的PDD、Mit及Ara-c作用细胞24h及72h,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比色法进行测定。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PDD及Mit作用于传代培养RLECs 24h IC50分别为38.92 μg/ml、8.92 μg/ml;72h的IC50分别为6.7lμg/ml、2.04μg/Ml。结论:PDD及Mit均为剂量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药物,均能有效抑制兔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在此试验条件下Ara-C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彭惠;李平华;罗莉霞;骆云鹏;汤为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早被确认的蛋白激酶之一;Nishizuka等在1977年首先将大鼠脑组织中的蛋白激酶确认为PKC,发现它具有组蛋白激酶活性,并能被限制性蛋白水解酶所激活。随后的研究证明,PKC在神经细胞功能的调节中(如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塑性、神经内分泌、基因表达、细胞变性及凋亡等)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余刚;罗勇;彭国光;董为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鸭血清中纯化表断抗原(DHBsAg),初步应用于病毒感染后复制的研究。方法: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表面抗原,经Bradford法定量血清中该蛋白含量;建立DHBsAg ELISA检测方法,并与DHBV DNA斑点杂交相比较。结果:纯化DHBsAg经ELISA检测OD490nm≥1.0,Western杂交显示主要肽分子量为17KDa和35KDa:Bradford法定量血清蛋白含量为2.85~5.10μg/m1,DHBsAgELISA检测100份血清标本阳性数为84例,斑点杂交检测阳性数为88例,两者吻合率为94%。结论:DHBsAg的制备及ELISA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病毒感染后复制及体内免疫应答状况奠定了基础。
作者:唐霓;黄爱龙;郭树华;张定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在行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术中发生导管断裂一例,以非手术方法取出。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3岁。因左上肢、双下肢乏力伴麻木二周,加重一周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0级,剑突以下痛觉减退,右下肢明显,左膝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颈部MRI示:颈3-胸2髓内病变,考虑隐匿性血管瘤。诊断考虑为颈3-胸2脊髓血管畸形可能性大。入院后在局麻下行经股动脉插管脊髓血管造影术。术中将导管送至左锁骨下动脉,用高压枪注入两次造影剂,显影不满意,在调整导管位置时,发现导管前端已经断裂。
作者:何朝晖;支兴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IP(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缺血预处理)、HS(heat shock,热休克)对I/R(ischemic/reperfusion,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I/R动物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3h,分为对照组、Hs组和IP组3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第二窗保护(second window of protection,SWOP)过程中蛋白激酶Cα、δ(PKCα、PKCδ)的活性,并用TTC染色测定心肌坏死范围。结果:HS组和IP组心肌坏死范围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3组PKCα、PKCδ均未见从胞浆向细胞膜转位。结论:HS和IP均有心肌保护作用,PKCα、PKCδ在SWOP中可能不起作用,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悦喜;陈运贞;刘元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在体外从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PBMC,经两次孵育粘附,弃去悬浮细胞后加细胞因子(GM-CSF,IL-4)和培养液进行培养,并对培养过程进行观察鉴定。结果:培养l周后即可培养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经FITC-CDla单抗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CDIa表达率为65%,并能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利用GM-CSF和IL-4可以从人外周血中扩增出大量DC,可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作者:李用国;罗云萍;梁增伟;任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十二指肠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十二指肠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其诊断和治疗较困难。本文报告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1例病例,对其诊治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6~58岁,平均37岁。1.2 损伤原因 高空坠落伤4例,腹部刀刺伤3例,车祸伤2例,踢伤1例,自服金属异物伤1例。1.3 损伤部位 十二指肠第一段1例,第二段5例,第三段3例,第四段2例。
作者:向志;闫雄;戴远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l 历史回顾 自1953年Gibbon应用体外循环技术为一房间隔缺损患者直视修补成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与之相随的心肌保护技术也不断发展。首先在手术过程中是否维持心肌供血方面经历了供血-缺血-供血的过程;其次心脏停跳也有化学-非化学-化学的反复;然后体外循环过程的全身及心肌温度也出现常温-低温-浅低温变化[1]。而在心脏静止与跳动方面,出现停跳与不停跳的研究。自1950年Bigerlow,Lindsay和Greeword把低温技术导入心脏手术,1973年Gay成功应用冷钾晶体心停跳液术中心肌保护以来,传统的低温停跳液便成了心肌保护的重要措施。由于心肌不可避免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及低温所致全身生理紊乱,心肌保护效果欠佳,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仍是主要死亡原因[2]。
作者:谢晓阳;李朝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及其78位父母亲(实验组)和46例正常健康人的76位父母亲(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与评定。结果:实验组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及阳性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亲: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与其父、母亲的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皆呈正相关。结论:支持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病因学意义。
作者:王广新;蒙华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的基本性能。方法:选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3因子(AT-3)几种指标,对该仪器的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三个检测系统的一些性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各指标线性试验,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CV小于5%,携带污染率PT为0.2%,APTT为4.6%,溶血干扰试验结果经t检验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溶血干扰影响小,可消除携带污染,检测速度可达120项/h,可储存1000人次的实验数据,检验项目组合,打印报告方式多样化等优点,能够应用于临床常规工作。
作者:白垚;李胜发;陈太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Bax和Bcl-2基因蛋白及凋亡细胞。结果:(1)心肌细胞凋亡和Bax基因蛋白表达在1月龄SHR组(NLVH组)和18~20月龄SHR组(CHF组)显著增高且Bax基因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2)在10月龄SHR组(LVH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但Bcl-2基因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且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3)NLVH组和CHF组Bcl-2/Bax比例显著降低,但LVH组Bcl-2/Bax比例显著增高且Bcl-2/Bax比例与心肌细胞凋亡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SHR心肌细胞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存在动态变化,且Bax基因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SHR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和CHF相关而Bcl-2基因蛋白表达上调则可能与SHR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和LVH有关。因此,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在SHR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脏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法琦;陈运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