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意义研究

刘琼;黄纪坚;黄桃;林吉忠

关键词:肠外营养, 机械通气, 撤机
摘要: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ICU内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脱机的意义.方法:268例因各种病因致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撤机期间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并与124例撤机训练期间未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肠外营养支持组营养支持后有关营养状况的指标明显改善,负氮平衡减轻(P<0.05).撤离呼吸机的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呼吸机参数条件降低(P<0 05),该组脱机平均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质量和功能,有利于早期脱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修饰对HDL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直径在7.5~10nm之间,由于脂质含量相对较低,其水合密度比其它脂蛋白高.HDL中的载脂蛋白主要是apoAⅠ和apoAⅡ,但也有少量除了apoB外的其它所有载脂蛋白.apoAⅠ约占HDL总蛋白的70%左右,它既是HDL的结构蛋白,又是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激活物,有研究表明apoAⅠ的高表达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HDL在体内执行胆固醇逆转运的功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

    作者:胡厚源;陈运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电视胸腔镜监视下手术治疗60岁以上自发性气胸21例(VATS组),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58例(胸引组)进行比较.结果:VATS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住院死亡,术后胸引对间、住院天数与胸引组比较,显著缩短,死亡率及复发率显著降低,8例呼吸衰竭的患者术后后均得到恢复.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仍为安全可靠的手术,并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

    作者:江跃全;陈诗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鼠胚胎脊髓及脊神经节中的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脊髓(spinal cord,SC)和脊神经节(spinalganglion,SG)发生中的细胞凋亡.方法:以体视学方法观察E12d~E15 5d ICR胎鼠H.E染色石蜡连续切片中臂丛段、胸段、腰从段的SC和SG的凋亡细胞密度(Density of apoptot ic cell,DAC).部分切片用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作对照.结果:胎鼠SC和SG中均见核碎裂的凋亡细胞.SC中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基板,偶见于翼板.统计结果显示,三段SC中的DAC峰值均在E14 d,P<0.01;臂丛段的DAC高于后两段,除E15d外,P均<0 05.胸段和腰从段SG中的DAC峰值均在E15d,P<0.01;臂丛段的DAC峰值不明显.结论:E12d~E155d胎鼠SC和SG中,凋亡细胞主要见于脊髓的基板和脊神经节.SC的DAC峰值较SG早一天.DAC的峰值可能与其组织分化有关.

    作者:汪维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基因状态的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基因的状态.方法:采用多重FCR分析法、SSCP分析法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分别对40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及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40例肿瘤标本中,发现7例(17.5%)p16基因缺失,3例(7.5%)发生了突变,9例(22 5%)有甲基化存在.全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均未发现有p16基因缺失、突变或甲基化存在.结论:p16基因的异常改变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 与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胥飙;邓远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聚丙烯与膨体聚四氟乙烯修补腹壁缺损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 Mesh,PPM)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手术造成腹壁缺损,分别采用ePTFE和PPM修补,术后分期进行腹壁抗张强度测定、腹腔内粘连评分以及组织学检察.结果:两种补片周围炎症反应均轻,无肉芽组织过度增生.ePTFE引起的纤维增生反应较PPM弱,周围炎症细胞密度在术后14天后低于PPM(P<0 05).ePTFE组腹壁抗张强度在术后 7天弱于PPM组(P<0 05),嗣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ePTFE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较PPM低.结论:两种补片都具有理化性质稳定异物原性小的优点,术后均能维持足够的腹壁抗张强度.ePTFE在组织相容性、抗腹腔粘连方面优于PPM.

    作者:蒲庆华;时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体内、外诱导交叉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体内、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的耐药诱导性.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敏感株PA5,利用含药琼脂平板法(MH琼脂)及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动物模型,研究两药体内、外诱导交叉耐药情况.结果:体外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在1×MIC、2×MIC浓度可诱导耐药菌产生,交叉耐药率9.2%及20.8%.体内环丙沙星诱导产生交叉耐药率为3.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菌均可经环丙沙星或亚胺培南在体内、外诱导选择产生.体外环丙沙星与亚胺培南诱导选择耐药突变频率及交叉耐药率无明显差异,体内交叉耐药菌的产生与药物剂量相关.

    作者:袁喆;肖永红;王其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氢青蒿素治疗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治疗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Wistar大鼠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用双氢青蒿素治疗实验大鼠同时设有感染组和正常组作为对照.通过存活数、存活率、肺重、肺重/体重比、包囊计数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考核药物疗效.结果:治疗组大鼠存活数、存活率均高于感染组,而低于正常组;治疗组大鼠平均肺重、平均肺重/体重比和包囊数均低于感染组,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结论:双氢青蒿素是一种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成伟;陈雅棠;李文桂;余登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癌基因表达

    目前对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在癌基因与抗癌基因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有关其癌基因表达的文献介绍较少,现综述如下:

    作者:宁燕;米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ICU内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脱机的意义.方法:268例因各种病因致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撤机期间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并与124例撤机训练期间未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肠外营养支持组营养支持后有关营养状况的指标明显改善,负氮平衡减轻(P<0.05).撤离呼吸机的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呼吸机参数条件降低(P<0 05),该组脱机平均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质量和功能,有利于早期脱机.

    作者:刘琼;黄纪坚;黄桃;林吉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国产格列美脲(GMD)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并与进口GMD比较.方法: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2周平衡期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国产GMD(普糖平)、进口GMD(Amary1)治疗8周.结果:无论是A组还是B组,治疗8周末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下降(P<0.001);FPG、HbA1c下降值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PPG下降值B组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胰岛素均升高,尤以餐后2h血胰岛素升高更明显(P<0 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C-肽、血脂、肝肾功等无明显变化;A组、B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发生,少数患者出现嗜睡,但程度均不重.结论:国产GMD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降糖新药.

    作者:李启富;张素华;李萍;王丽;刘红;龚涛;舒昌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死亡原因分析(附9例报告)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危重急症,若处理不当易致突然死亡.我院自1981年5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503例,死亡9例(1.8%),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潘征夏;杨杰先;吴春;李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内膜电极导线致心肌慢性穿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9岁,患有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老年性痴呆症.2年前反复发作晕厥,动态心电图为阵发性房颤、房扑、交界性逸搏交替出现,安置了WVI起搏器.此次入院前三天,患者在剧烈的上臂活动过程中,突然出现心悸,到当地医院就诊时,心电图示快速性心房纤颤,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第二天心率减慢至45次/min,转入我院.入院检查血压110/70mmHg,无心包摩擦音,心电图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为50次/min,起搏脉冲信号规律发放(70次/min)与逸搏心律无关,提示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

    作者:刘剑;马康华;杨自容;李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对重症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在治疗重症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失败的原因,以及降低治疗失败率相应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治疗失败组20例与治疗成功组30例的多种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分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治疗失败组中,在上机前重症感染、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以及上机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气压伤、低氧合指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功组(P<0 05).结论:上机前重症感染、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以及上机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气压伤、低氧合指数与治疗失败有关.

    作者:唐小葵;王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癌细胞分泌物对凝血系统的直接影响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分泌物对凝血系统的直接影响.方法:以一期法测定肝癌细胞分泌物对APTT、PT、TT及Ⅷ、Ⅴ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肝癌细胞分泌物使正常血浆APTT缩短、TT延长、Ⅷ因子活性增加、Ⅴ因子活性降低.异常血浆PT、TT延长.结论:肝癌细胞分泌物可直接改变血浆凝血像.

    作者:董浦江;姚榛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商场空气卫生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个对商场室内空气质量做综合评价的方法.方法:借助重庆市5家商场空气监测数据建立多元判别模型,将各检测点空气区分为不清洁空气、清洁空气、清洁空气三类,通过各商场各类空气的比例判断该商场的综合状况及不同商场空气质量的优劣.结果: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结论:该方法可在实际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畔;田小兵;王润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术中肉估计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估计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指导术中淋巴结处理方式,有利于准确的手术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比较I期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观察的肌层浸深度及术后显微镜下组织学肌层浸润深度.结果:119例可评价I期子宫内膜癌病例中,术中准确估计肌层浸润深度106例.术中肉眼观察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为89.1%.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90.3%、70.9%和95.5%.结论:术中肉眼估计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是可靠的、经济、快速的估计子宫肌层浸润度的方法,可以用于帮助手术医生筛选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病人.

    作者:唐均英;曾品鸿;徐小蓉;邵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译名

    作者:钱元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威猛和异环磷酰胺两种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威猛+表阿霉素+卡铂方案与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方案分别治疗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威猛联合方案组27例,异环磷酰胺联合方案组31例.均有病理学依据.每4周为一周期,两个周期后方可评价疗效.结果:威猛联合方案组有效率为37.0%(10/27),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异环磷酰胺联合方案组有效率为38 7%(12/31),中位生存期为8.1个月.两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脱发及恶心,呕吐.结论:两种方案临床疗效接近,毒性反应相似,耐受性较好.

    作者:王导新;蒋幼凡;杜先智;薛亚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教学医院1996年4月至2000年3月发生医院感染的63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4.52%,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死率为9.52%.感染部位以肺部和泌尿道为主.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袭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种类多、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邓蕙;卢仙娥;辛小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K+、Na+酶法与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比较

    血清K+、Na+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常规检测项目,国内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1988年以来,Berry和kimuruga先后报道血清K+的丙酮酸激酶和色氨酸酶动力学分析法和血清Na+的β-半乳糖苷酸动力分析法[1,2],认为酶法测定结果可靠,稳定性好,并易于在全自动分析仪上完成,因而有逐步推广的趋势.近年我科开展了紫外酶法测K+、Na+,并用于常规工作,为进一步了解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及特点,我们与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毕小云;王和平;幸贵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