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霞;褚静英
由于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行业人员需求缺口较大,且待遇和职业认同感较低,因此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基层医疗服务人才的方式,但该模式也存在着培养与需求不符合的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各专业的职业和行业标准,从岗位工作任务的角度人手,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邱红鑫;曹文元;王会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加大,高职院校办学经费大幅增长,经济业务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财务核算越来越复杂.同时,教育部、财政部要求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财务服务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尤其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革新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改进财务服务质量.
作者:张常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基础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为培养高素质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寻求新思路.
作者:陆玉霞;褚静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在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09级4个班护理本科生,将其分为实验组(93名)和对照组(78名).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应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在急救护理学中开展急救技术和重症监护部分的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护生认为该形式可强化他们的急救意识、培养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对急救操作技能的掌握.实验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将SimMan综合模拟系统应用于急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根据临床情景设计急救病例,能大大提高护生的综合急救技能.
作者:柳家贤;谈益芬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由于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音乐教育在部分高校中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对高职医学院学生的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体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
作者:何江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不同因素影响下桑叶总黄酮的提取率.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20(g/mL)、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温度80℃时,桑叶中总黄酮提取率高,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厂化生产.
作者:李秀英;黄文华;陈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职生手机上网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容易引起手指酸麻、颈肩劳损、眼睛干涩肿胀、不易入睡或睡眠质量差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重视中职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张惠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创新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口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符合基层医疗卫生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方法 将2012级、2013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临床基本操作等方法,将人体解剖学的内容融入临床工作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的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对口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模拟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可使对口生较早地了解临床需要,既可提高对口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又可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临床工作岗位的需求.
作者:曾永鸿;刘金海;邱波;岑章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其专业知识的繁杂和抽象性促使生理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以生理学中血浆渗透压为例,结合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新形式,探讨如何提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李超彦;周媛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效果.方法 将168名青春期功血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运用中医综合疗法与单纯西医方法治疗,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比单纯西医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血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爱云;刘慧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难治性贫血(RA)细胞形态学的异同,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MA患者26例和RA患者18例,对其外周血和骨髓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结果分析.结果 MA组外周血中以成熟大细胞、核右移为主;两组骨髓细胞的红系(巨原始、早幼红细胞)和粒系均出现了巨幼变现象,MA组多于RA组(P<0.05);MA组的巨原始红细胞和巨早幼红细胞比例高于RA组(P<0.05).RA组外周血异常以出现幼红细胞和异常粒细胞为主;骨髓中细胞的红系和粒系的病态造血更为显著(P<0.05),小巨核或多叶巨核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 MA和RA两种疾病在症状、红细胞形态、血常规、骨髓象等方面有相似性,疾病早期部分患者不易区分.形态学鉴别诊断的关键是有无细胞病态造血,特别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现象.
作者:吴芹;冯春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职业生涯规划即个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条件,结合个体职业生涯的制约因素和机遇,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路径,制订教育与培训、发展计划等,并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对行动时间、顺序、方向做出合理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高职护生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职业素养、获取职业成就和快乐.现对一年级和五年级高职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与比较,为各高职护理院校改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供参考.
作者:黎兰;鞠梅;石镁虹;代凤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循证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应用的方法学科,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评价和应用证据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传统的终结性考核的知识较为局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在前期教学考试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制订循证医学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尝试从平时表现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3个方面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方案,构建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循证医学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作者:贾改珍;林林;王萍玉;秦国民;王国祥;赵明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基础医学,枯燥难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将此教学模式贯穿于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作者:邓香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广大藏区基础教育质量意义重大.从影响“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问题入手,对“藏汉双语”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人际交往倾向、职业发展动机、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探索“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调控和优化的策略,以期为促进“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帮助.
作者:王俊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能够改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总体规模不大,人员结构失衡,特别是农村卫生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如何围绕高职临床医学生开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构建起适应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一直是我国同类院校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因此,通过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习生、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当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现状,对推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春成;李明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基层医院(特指县、乡级医院)病案室管理存在如下问题: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欠缺;病案室空间小,设施简陋;病案管理手段单一落后.应该重视基层医院病案室的建设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病案室规范化发展.
作者:鞠春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是许多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量化考核,不仅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全面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评比,实验室岗位设置以及实验室之间的比较提供了较直观的依据.但随着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制度的不断运用,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出现,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法.
作者:顾红光;张建国;计培良;张志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卫生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卫技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知、态度及满意度情况.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所综合医院的卫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卫技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知晓情况的平均得分为(9.39±1.62)分,少数民族卫技人员得分低于汉族(P<0.05);84.17%的卫技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晋升职称;继续医学教育实施途径与希望途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卫技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实际教育途径与希望的教育途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应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与工作的相关性等,终达到增强乌鲁木齐市继续医学教育效果的目的.
作者:刘玲;刘金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运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指导下的肿瘤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把职业道德教育和肿瘤心理康复相结合,构建具有肿瘤专科特点的培训体系,加强管理,完善考核和监督机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以适应肿瘤综合治疗模式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作者:李多杰;李红伟;彭开桂;沈学明;江浩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