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理学教学中血浆渗透压知识点微课的设计与实施

李超彦;周媛媛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 微课, 血浆渗透压
摘要: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其专业知识的繁杂和抽象性促使生理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以生理学中血浆渗透压为例,结合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新形式,探讨如何提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摩尔伦口腔护理液在唇腺活检术后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摩尔伦口腔护理液对唇腺活检术后患者预防口腔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54例唇腺活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及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常规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摩尔伦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唇腺活检患者使用摩尔伦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董玉梅;杨晶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藏药学本科生药检实习的“三步法”带教体会与思考

    针对藏药学专业本科生药检实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三步法”的实习带教管理经验,即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实习后期3个不同实习阶段的管理要求与方法.

    作者:孙创斌;王建军;张珉;胡天祥;王巾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探讨病例引导教学法在八年制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CBS(病例引导教学法)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八年制内科实习生39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9人)和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病例答辩、迷你临床演练评估、临床操作技能实地评估成绩高(P<0.01).结论CBS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促进内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林寒;徐茂锦;胡晓霞;王艺伟;徐晓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探索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法融入医用物理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王川;胡贵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戊巴比妥钠多种药理效应的阈剂量观察

    目的 观察戊巴比妥钠多种药理效应产生的阈剂量.方法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观察并记录入睡、痛觉消失、呼吸抑制、心功能抑制时注射的药物剂量.结果 随着剂量增加,家兔依次表现出催眠、麻醉、呼吸和心功能抑制效应.结论 戊巴比妥纳多种效应对应存在着多个阈剂量值,而不是只有一个.由于巴比妥类药物主要作用于GABAA受体,这种阈剂量值的不同可能意味着在不同效应部位存在着亲和力不一致的受体亚型,或者存在其他作用机制.

    作者:叶少剑;黄念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疾患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合理且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和预防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及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俊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强化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卫生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教育由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职业人”,即在教学中要突出职业特点,除培养护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应重视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伴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产生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高.患者来医院就诊的目的除了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威胁之外,还希望从医护人员那里获得更多与自己所患疾病相关的医学和保健知识.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逐步开展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为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这一需要,卫生职业教育就需在职业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强化护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作者:战青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SimMan综合模拟系统在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09级4个班护理本科生,将其分为实验组(93名)和对照组(78名).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应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在急救护理学中开展急救技术和重症监护部分的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护生认为该形式可强化他们的急救意识、培养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对急救操作技能的掌握.实验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将SimMan综合模拟系统应用于急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根据临床情景设计急救病例,能大大提高护生的综合急救技能.

    作者:柳家贤;谈益芬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目的 创新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口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符合基层医疗卫生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方法 将2012级、2013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临床基本操作等方法,将人体解剖学的内容融入临床工作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的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对口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模拟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可使对口生较早地了解临床需要,既可提高对口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又可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临床工作岗位的需求.

    作者:曾永鸿;刘金海;邱波;岑章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医学生对流感认知和防治能力研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较重,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每年都在全世界流行,波及范围居于传染性疾病之首.19世纪以来,已出现过4次全球性的大流行.我国被公认为流感的多发地,几乎年年都有流感的局部流行或暴发.学校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集体活动多,是流感发生和防控的主要场所.医学生既是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又肩负着疾病防治的重要使命.因此,本研究以医学生群体为依托,立足西医,结合中医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医学生进行流感知识问卷调查,旨在提高其对流感的认知和防治能力,并为流感的宣传和防治提供依据,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丽莉;陈丙春;朱述英;孙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以外展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眼部临床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和误诊原因与对策.方法 详细报道1例以外展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患者的眼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鼻内镜活检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该患者以左侧外展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经相关临床检查后证实为癌细胞侵蚀所致.结论 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患者眼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因此容易造成误诊,眼科医师需掌握鼻咽癌眼部表现的解剖学基础、发病特点,详细询问和了解病史,打破专科知识及诊断思维的限制,从而提高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确诊率,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打下基础.

    作者:刘洋;李文捷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德育保驾护航

    伴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德育工作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德育工作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以实例展示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胡晶;顾承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留学生临床实习中的研究

    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CBL)是通过病例分析来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的医学课程学习模式,可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其自我学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留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神经内科实习阶段的教学内容,尝试性地将CBL教学方法应用于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可大大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习质量,是一种较好的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

    作者:张雪梅;焦卓敏;王铎;黄山;付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PBL教学模式在麻醉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麻醉专业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必然要使用麻醉机,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麻醉机,学生应掌握原理并能熟练使用.相比传统的LBL教学法,应用PBL教学法更能引起学生对麻醉机的兴趣,可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了解麻醉机,熟悉麻醉机的结构和原理,并敢于动手操作麻醉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作者:刘淑娥;姚光;孙雪华;王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 在尘肺病教学中,将本校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1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54)与对照组(n=67),分别采用CBS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授课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绝大部分学生给予CBS教学模式积极评价.结论 在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采用CBS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毅;董静;陈莹;刘芳炜;孙金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财务信息化构想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加大,高职院校办学经费大幅增长,经济业务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财务核算越来越复杂.同时,教育部、财政部要求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财务服务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尤其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革新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改进财务服务质量.

    作者:张常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院校合作开展护理专业临床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为探索现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院校合作、共育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满足中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服务型高素质护理人员[1],我校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建立了“院校合作、学做一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规定护理专业部分临床课的教学任务由院校双方合作完成.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教学过程共管、人才共育的机制,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培养,不仅强化了他们的职业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经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得到了医院及病人的好评,为下一步广泛实施与推广“院校合作、学做一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具体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卢玉彬;袁晓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广大藏区基础教育质量意义重大.从影响“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问题入手,对“藏汉双语”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人际交往倾向、职业发展动机、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探索“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调控和优化的策略,以期为促进“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帮助.

    作者:王俊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心理特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F-36量表对166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病例组)和193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消极应对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抑郁与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P<0.05).生活质量病例组各维度得分(除心理健康)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躯体角色、一般健康状况与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消极等负面情绪,造成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下降,治疗中可以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培养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疗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睿;吕爱红;吴志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小儿麻醉教学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小儿麻醉教学存在诸多困难,且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相对欠佳.可视化技术是新颖且具有诸多优势的临床技术,将其引入临床教学,可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小儿麻醉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刘华程;秦培顺;曾睿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