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圆圆;李艺;王帅;官涛;郑科;黄云剑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一种泌尿科常规手术,虽然手术时间短,但选择一种舒适安全的麻醉方式非常重要[1].右美托咪定高选择性作用于肾上腺素α2受体,具有镇痛、剂量依赖性镇静和抗交感作用,镇静的同时无呼吸抑制[2].地佐辛是一种新的混合受体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具有K受体激动作用和μ受体拮抗作用[3].本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麻醉效应及安全性,并与异丙酚复合地佐辛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查兴盛;陈林;陈杨;张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患者肾组织中P2X7/NALP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肾小管损伤程度、肾小管间质炎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2013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经肾活检诊断为ATN的患者肾组织;以同期外科肾肿瘤切除时远离肾肿瘤的边缘正常肾,且经光镜证实为正常的肾组织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AT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2X7/NALP3、caspase-1、caspase-3、IL-1β、IL-18的表达,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半定量分析肾小管损伤程度及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收集患者入院第1天24h的尿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等数据,计算肾小球率过滤(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将P2X7/NALP3的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炎症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ATN患者肾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T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P2X7/NALP3表达明显升高(P<0.01),其与caspase-1、caspase-3、IL-1β、IL-18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P2X7/NALP3与ATN患者肾小管损伤(r=0.787,r =0.530)、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r=0.543,r=0.419)、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r=0.719,r =0.671)、血肌酐(r =0.707,r =0.706)、尿素氮(r=0.584,r =0.623)呈正相关(P<0.01),与肌酐清除率(r=-0.622,r=-0.59)、尿量(r=-0.659,r=-0.62)呈负相关(P<0.0l).结论 ATN患者肾组织中P2X7和NALP3的表达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肾功能损害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P2X7/NALP3可能参与AT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肾小管损伤及肾功能受损.
作者:曹雪娇;侯卫平;张媛媛;袁发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刘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维修工人.因“咳嗽、咳痰、左胸痛、发热20余天”入院.外院胸部CT示左下肺炎.血常规:白细胞:22.0×109/L.经头孢替安抗感染治疗半个月复查胸部CT病灶增大.12年前至海南度假后出现四肢散在白色水疱,伴瘙痒;10年前移居至海南,全身开始出现散在水疱(图1A).外院皮肤病理活检后诊断疱疹性皮炎,口服氨苯砜病情反复.7年前出现左小腿胫前溃疡,反复换药后好转;半年前改为口服强的松片,水疱反复.10年前行脾脏切除术后病理提示结核,术后抗结核半年.查体:体温38.6℃,全身皮肤散在皮疹瘢痕,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哕音.诊断:①左上肺脓肿;②角层下脓疱病;③脾切除术后.查胸部CT提示左下肺脓肿(图1B).
作者:杨丽;陆俊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该节段正好位于脊髓圆锥的终止处,常常合并脊髓损伤,为达到减压和稳定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采用后路固定、前路固定,或是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固定脊柱,但存在不少争议.随着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的成熟,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已被广泛接受和运用;如何从后路置钉达到更好的稳定和减压,减少内固定的失败率也受到了脊柱外科医师的关注.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本科经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纯聪;初同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系胚胎期两个胰芽(胰与副胰)的愈合位置异常,压迫十二指肠降部引起的高位肠梗阻[1].其临床表现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锬等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相似,术前不能明确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诊治的58例新生儿环状胰腺,探讨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治疗及预后.
作者:刘江林;李光泽;向丽;金先庆;李晓庆;王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CPH1基因在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蛋白表达分布及其过表达后对人肺腺癌细胞系H1299凋亡的影响.方法 临床收集20例肺癌组织和8例正常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MCPH1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分布,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CPH1和空白质粒pcDNA3.1瞬时转染肺癌细胞株H1299,并设立未处理组.转染质粒48 h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MCPH1基因mRNA的转录表达情况;转染72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MCPH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CPH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而且MCPH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现为核质低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为核质高表达;H1299转染pcDNA3.1 (-)/MCPH1重组质粒后,可有效上调H1299细胞中MCPH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18.10±1.87)%较pcDNA3.1(-)转染组(5.76±1.85)%和未处理组(5.85±0.57)%显著增加(P<0.05).结论 MCPH1在人肺癌组织表达降低,过表达之后可诱导肺腺癌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张冀;麦力;吴晓彬;肖明;袁成福;卜友泉;宋方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hALR)特异结合肽并研究其抗肝癌作用.方法 以hALR为靶分子,利用Ph.D.TM噬菌体肽展示系统筛选出与hALR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噬菌体,ELISA法鉴定筛选出的单克隆噬菌体与hALR的结合性,对特异性结合噬菌体DNA中插入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及短肽合成,MTS法检测特异结合肽对人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特异结合肽对裸鼠人HepG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经过3轮生物淘筛,特异性结合噬菌体得到富集;筛选到的单克隆噬菌体与hALR结合具有特异性(与对照组比较P<0.05);特异结合肽在体外能抑制人HepG2肝癌细胞增殖(24 h抑制率为46.2% vs 6.5%,P<0.01;48 h抑制率为23.6% vs 5.9%,P<0.05),在体内能抑制裸鼠人HepG2肝癌移植瘤生长[(1.250±0.512) cm3 vs (4.590±0.398) cm3,P<0.01;(1.100±0.453)gvs (3.794 ±0.299)g,P<0.01];该特异结合肽免疫小鼠后机体内无相应抗体检出,且对裸鼠的重要脏器组织结构及功能无明显损害.结论 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到hALR特异结合肽,该短肽通过阻断hALR促肝癌细胞增殖作用,能抑制人HepG2肝癌细胞在体内外增殖,达到抗肝癌的作用,同时产生较低的免疫原性及毒性损害.
作者:冯倩;刘燕倩;孙航;刘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本组病例包括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3 ~ 62岁,平均53岁,其中Tio ~T112例,T11~T12 3例,T12~L12例,L1~L24例,均行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的JOA评分,计算改善率,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年.术前JOA评分(9.3±1.6)分,术后3个月(18.1±0.9)分,术后1年(23.7±2.1)分(P<0.05).术后1年改善率为(74.3±16.3)%.根据JOA改善率进行疗效评定:优8例,良2例,好转1例,无效0例,优良率为90.9%.结论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出血少,创伤小,对脊髓影响小,能达到完全减压的目的.
作者:任亮;孙先泽;赵正琦;胡红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代表基因,apoE代表蛋白)亚型特异性及其短肽与早期凋亡的相关性,以期明确APOE亚型影响脑创伤病情转归及预后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稳定表达人APOE各等位基因的APOE敲除鼠的神经干细胞,优化诱导分化条件,构建神经元/胶质细胞共培养体系及细胞划痕损伤模型.通过Annexin V/PI联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损伤后各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析人APOE各等位基因及其短肽影响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的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携带人源性APOE各亚型的细胞划痕损伤模型;伤后24 h时间点各组细胞早期凋亡率较6、12 h明显增高(P<0.05),且人APOEε4组较其余亚型组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在伤后24 hapoE短肽COG1410可显著降低各亚型组早期凋亡率(P<0.01).结论 APOEε4携带者可能通过早期凋亡导致脑创伤急性期病情加重.而apoE短肽COG1410可通过降低早期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江涌;孙晓川;陈礼刚;郐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胸部手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为传统常规处理方式,近年由于微创技术的开展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许多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很大变化[1-2],术后是否置管尚有不同看法[3-4].我们从2009年开始选择部分患者开展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P-VATS)手术且术后不置胸管引流,与同期的双操作孔置管引流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SP-VATS不置管引流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可行性及适应证.
作者:蔡庆勇;王如文;谭群友;梁贵友;徐刚;刘达兴;黄德荣;宋永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因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尿潴留和腰背痛等不适的发生率低,医疗费用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2].但动脉压迫止血器造成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9.26%,高于其他止血方法[3],部分患者在解除压迫后出现固定胶带处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4],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还增加了护理的负担.针对这种现象,对术后采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患者,于术前30 min将3M液体敷料(3346)均匀喷洒于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覆盖物,可起到保护皮肤、避免皮肤严重损伤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童燕敏;胡冬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低位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7例低位骶骨肿瘤(累及S3及以下)患者的资料.先经前方腹膜外入路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分离肿瘤腹侧,后路采用以肿瘤为中心的横切口,自两侧及尾骨尖开始分离骶骨与周围韧带、肌肉的附着点,向头侧分离至S2~ S3交界处,显露、结扎硬膜囊,用骨刀自S2~S3间隙截断骶骨,包膜外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病例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伤口甲级愈合.术中出血量为300~650 mL,平均460 mL,出现一过性肠麻痹与大小便功能障碍各1例.病理结果:脊索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1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3.6个月,末次随访时无复发.结论 通过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完整切除低位骶骨肿瘤,手术技术并不复杂,肿瘤复发率低.
作者:殷翔;范伟力;柳峰;朱军;刘鹏;赵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鼠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丢失与肾小管损伤、增殖修复的关系.方法 40只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马兜铃酸组(AA组).AA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马兜铃酸溶液5 mg/(kg·d),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分别于7、9d后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主要检测肾小管损伤积分、PTC丢失量(CD34组化染色)和肾小管增殖(PCNA组化染色)在肾皮质、皮髓交界和髓质的变化,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7、9 dAA组小鼠肾小管损伤积分(2.02±0.81)、(2.82±1.31)、PTC丢失量(22.47±20.62)、(40.00 ±23.50)及PCNA表达量(3.31±2.14)、(1.30±1.07)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肾小管损伤积分和PTC丢失量9d组高于7d组,且两组均在肾皮质处高,皮髓交界处次之,髓质处低;相反,肾小管PCNA阳性细胞数9d组低于7d组,且两组皮质阳性细胞数均低于皮髓交界.相关分析显示PTC丢失量与肾小管损伤呈正相关,与肾小管PCNA表达量呈负相关,其中皮质处相关性高(P<0.05).结论 PTC损伤与AAN肾小管上皮细胞持续损伤和修复不良高度相关,PTC丢失可能是AAN进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圆圆;李艺;王帅;官涛;郑科;黄云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放化疗和双磷酸盐在治疗小细胞肺癌椎体转移中的作用,探讨小细胞肺癌椎体转移内科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所收治的56例小细胞肺癌并发生椎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体转移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化疗组(n=18)、化疗+双磷酸盐组(n=22)、放化疗+双磷酸盐组(n=16).对比各组疼痛缓解程度、脊髓功能分级改变、病理性骨折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3~ 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化疗+双磷酸盐组和放化疗+双磷酸盐组治疗后转移灶骨痛明显缓解(P<0.05),其中放化疗+双磷酸盐组疼痛缓解程度较化疗组显著增大(P<0.05).放化疗+双磷酸盐组椎体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为6.25%,与化疗组(38.89%)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放化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能够明显减轻小细胞肺癌椎体转移灶的疼痛,并可能预防或延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作者:冯燕;晁瑞;刘鹏;王东;赵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中脊柱稳定性重建方式的选择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科实施椎管内肿瘤切除、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的73例患者资料,包括男性39例,女性34例,年龄16~68岁,平均32.7岁.肿瘤完全位于硬膜内38例,其余椎管内肿瘤35例.对完全位于硬膜内的肿瘤,采用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微型钛板固定术,其余肿瘤采用椎板部分或全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手术时间180~270 min,平均210min.失血量300~l 200 mL,平均660 mL.术后随访6~39个月,除1例C2 ~C3髓内脂肪瘤出现暂时性脊髓功能障碍加重外,其余病例术后未出现医源性脊髓损伤,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切口感染,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及继发椎管狭窄.术后动力位X线片比较棘突椎板回植术后脊柱活动度基本得以保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固定节段脊柱可获牢固融合.结论肿瘤完全位于硬脊膜内者,可经后路整体切除椎板,钛板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对于椎间关节稳定性结构已破坏者,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
作者:王颖博;朱军;柳峰;刘鹏;赵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手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行PK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98例(121个椎体)患者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3.5 ~7.0 mL.比较术中采用不同内倾角及穿刺点发生穿刺损伤的风险,分析穿刺针尖端是否过椎体中线与术后疼痛缓解的相关性,比较骨水泥呈稀薄和粘稠期注入时骨水泥弥散及渗漏的情况,以及骨水泥注射剂量、速度、力度、方向不同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情况.结果 随访3~24个月,治疗后12 h至终随访时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有缓解.其中8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1例穿刺损伤硬脊膜,1例暂时性的血压下降,1例骨水泥进入皮下软组织,1例半年后发生临近椎体骨折,未发生感染、肺栓塞,无穿刺损伤神经、脊髓及椎体前方血管等并发症.结论 PK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安全可靠,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严格的适应证、仔细的术前评估、规范的术中操作及术后继续治疗是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蒲俊刚;范伟力;刘鹏;赵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胸椎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困扰患者.目前外科手术是脊柱肿瘤治疗中有效的治疗手段.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不仅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术中肿瘤清除率,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脊柱肿瘤手术的疗效[1-2].为了更协调配合医师,及时完成围手术期各阶段护理,保证患者手术顺利,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我科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8例胸椎肿瘤行一期后路TES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蓉;戴路;于瑞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一期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胸椎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所行一期经后路TES治疗的胸椎肿瘤患者18例,包括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8~64岁,平均43.7岁;胸椎原发肿瘤5例,转移瘤13例(术前已作原发瘤切除);肿瘤病灶连续双节段者2例,其余均为单节段病灶;Tomita分期为Ⅳ期11例,Ⅴ期7例;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4例,C级2例,D级7例,E级5例.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SF-36评分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235 ~420 min,平均280 min;术中出血1 000~3 400 mL,平均2 300 mL;本组病例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疼痛评分由术前(8.5±0.2)分降至术后1个月(2.6±0.4)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存质量改善明显,SF-36评分由术前(43±9)分增加至术后6个月(81±8)分(P< 0.05);术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恢复正常者12例,C级4例,D级2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一期后路TES治疗胸椎肿瘤能够彻底减压脊髓,改善神经功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并可有效减少肿瘤局部复发.
作者:姜复龄;赵建华;柳峰;刘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p38MAPK信号途径在高氧肺损伤中的表达,探讨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2只早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给代母鼠并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空气加SP组、高氧加9 g/L盐水组、高氧加SP组.空气加SP组和高氧加SP组动物每天予腹腔注射SP 1×10-6 mol·L-1·kg-1,正常对照组和高氧加9 g/L盐水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9 g/L盐水.实验7d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湿/干质量值(W/D)及肺组织中SP的含量;检测PCNA观察肺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38在肺组织中的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蛋白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但SP干预组肺损伤较高氧加9g/L盐水组有所减轻.肺W/D在第3、7天高氧肺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氧加SP组比高氧加9g/L盐水组肺W/D在第7天显著降低.空气加SP组和高氧加SP组肺组织中的S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免疫组化显示,高氧加9 g/L盐水组p38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SP干预后p38MAPK阳性细胞较高氧加9 g/L盐水组明显减少.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高氧加9 g/L盐水组p38MAPK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干预后高氧加SP组p38MAPK含量低于高氧加9g/L盐水组.各组肺W/D值、PCNA组织分布表达与p38 MAPK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高氧应激可激活损伤肺组织p38MAPK活性,SP对高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高氧诱导的p38MAPK的激活实现的.
作者:李青;徐树红;郑兴惠;毕云霞;许峰;黄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