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兴
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推力.通过调查走访江浙的5所院校,了解其专业群的建设情况,汲取其在专业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经验,为本院健康服务专业群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孙梦霞;李国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等有别于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往职业化方向发展,确保学生掌握技能技术,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作为中职学校培养创新人才重要教育阵地的学校图书馆,如何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家职业化教育、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者:李国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在分析国内外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阐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了解国内外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较全面地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作者:马林伟;徐红涛;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医生练好基本功并不断地在临床中应用是服务好患者的基础.然而医学院校的扩招、医院各级医师对各种检查化验手段的依赖,导致医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实践.许多实习医院都人满为患,一位带教教师要带几位甚至十几位学生,导致带教质量下降.很多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全面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常规基本操作、医患沟通等基本工作,不出错、无医患纠纷成了低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医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读研、读博深造,而医学硕士、博士的培养更侧重于做研究、写论文.因此,医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多年临床带教的体会.
作者:杜爱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将孙思邈《大医精诚》中的部分内容运用于护理美学教学中,以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护生美学修养.方法结合《大医精诚》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护理美学教学.结果大部分护生对护理美学教学效果满意,对教学各方面的评价均较高.结论将《大医精诚》中的相关内容运用于护理美学教学中,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其对护理美学知识的理解,使护生注重自我修养及审美意识的培养.
作者:戴叶花;贺棋;黄红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衡水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四年级116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因学习策略应用不当,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学习策略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谢冠楠;李玉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CA724、TSGF、CA125、CEA联合检测对妇科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妇科良性肿瘤组50例、健康对照组60例、卵巢癌组50例,联合检测血清CA724、TSGF、CA125、CEA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卵巢癌组血清CA724、TSGF、CA125、CEA水平明显高于妇科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妇科良性肿瘤组血清CA724、TSGF、CA125、CEA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SGF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CA125、CEA、CA724(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TSGF、CA125、CEA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卵巢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在研究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巧借智能手机激发中职生口语交际的学习兴趣,解决语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者:卢炳祥;蒋文翔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院校已经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和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传统的纸质考试难以适应新教学模式下的考核,实施无纸化考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无纸化题库建设亦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分析题库建设对教学的影响并指出现行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弊端.
作者:王学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针对解剖学学科特点和中职生思想活跃等特点,中职解剖学教师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来增强教学效果.鉴于当前中职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及他们所具备的信息素养,要开展好信息化课堂教学可能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陈桃荣;李光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从生活应激的角度对专科层次护生进行心理素质状况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护生的应激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专科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心理素质过硬的基层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生生活应激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个人基本情况问卷对我校护理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我校护生的生活应激水平较高(高应激水平和中等应激水平的护生占87.3%);消极应对与应激源、应激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独生子女护生在应激反应维度的得分更高(P,<0.05),家庭经济情况非常差的护生和专断教养方式的护生在应激源维度的得分更高(P<0.05).结论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的应激反应和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护生身心健康,不利于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为规避这些风险,学校应加强对护生的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护生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应付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切实提高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彭金芳;何培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为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具有职教特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剖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整体方案,包括完整的制度体系、专业的督导员队伍、科学的指标体系及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为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内涵建设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解军;相霞;奚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巴洛沙星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巴洛沙星在高温60℃、高湿(92±5)%RH、光照(4 500±500) Lx条件下的外观性状、水分、有关物质的变化.结果巴洛沙星在高温条件下水分由8.7%降至2.5%;在光照条件下,外观性状变成黄色结晶性粉末,新增光降解杂质两种.结论巴洛沙星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差,包装、贮藏应避免高温、光照.
作者:赵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药物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其中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尤其值得关注,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也日益增多.产生药物滥用现象的原因除社会医药秩序的混乱、市场逐利趋势以外,与临床医师的知识不足、思维僵化以及医生的心理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作者:安维新;王桂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以PM2.5为主题的文献为依据,采用TDA分析软件,通过加权统计、数量分布统计分析、频次排序以及共现分析等方法,对2004-2014年间发表的关于PM2.5的论文,从产出数量、年际变化趋势、国际研究力量时空分布、关键词词频分布及热点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杨金凤;张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应用微信平台来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12月在我科行抗病毒治疗的18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职人员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发送乙肝防治相关知识(本组患者均可独立使用微信软件),并由肝病专科医生、护士进行信息回复及答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满意度及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得分及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应用可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有效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秀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从学生与教师这两个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中职数学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列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包括结合专业课、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以及优化考核方法.
作者:李朝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职业院校学生的退学及转班现象逐年增多,甚至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通过对学生退学及转班现象的分析,查找学生退学及转班的动机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应督促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环境、加强思想教育,终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李姗姗;孙矗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3级中专两个班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增强教学效果和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作者:俞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在2015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为749万,是历史高,这就表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由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生就业呈现出自卑、虚荣、焦虑、彷徨、浮躁等心理特征[1],医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应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结合医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笔者从高校、家庭和个人3个方面对医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策略做一分析.
作者:曹磊磊;赵婷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