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隐匿性哮喘,是以气道过敏高反应及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易因感冒、化学物质刺激、气候骤变等诱发或加重[1],临床上30%的干性咳嗽是由咳嗽变异性哮喘所致,且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2].新近研究发现,CVA主要体现为气道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气道高反应、高敏感症状,二者密切相关.实验研究发现,Th1/Th2比值低于正常,或Th2功能亢进、Th1功能低下,均可以引起T淋巴细胞的含量异常,进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自拟宣肺定喘汤对实验大鼠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吴尚华;沈玉鹏;杨志华;魏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院校已经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和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传统的纸质考试难以适应新教学模式下的考核,实施无纸化考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无纸化题库建设亦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分析题库建设对教学的影响并指出现行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弊端.
作者:王学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大学生是当前经济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直接影响着整体经济发展.大学生消费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其消费观也随着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消费形态,合理引导大学生理性科学消费,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对口升学高职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对口升学课程的衔接现状,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3个角度研究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从课程模块化、综合化、学分制等方面探讨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方式.
作者:母传贤;沈建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病理学基础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桥梁学科,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结局转归[1].笔者在任教过程中,结合中职生学情和教学大纲要求,不断探索反思,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努力增强教学效果.1 病理学基础教学背景分析病理学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在此之前,学生已完成正常人体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对医学的认识还仅停留在表层上,临床思维尚未完全建立.
作者:黄润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针对解剖学学科特点和中职生思想活跃等特点,中职解剖学教师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来增强教学效果.鉴于当前中职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及他们所具备的信息素养,要开展好信息化课堂教学可能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陈桃荣;李光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通过自制调查袁从一般情况,防护相关行为、知识、态度,获取知识的途径等方面对中职在校护生侵入性护理操作中职业防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护生的防护现状.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对比,找出学校职业防护教育的成果和不足,为进一步有效持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施方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针对PBL教学法在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理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并证明PBL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作者:刁汇玲;郭莉;施真;马春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以近三年来我院100例妇产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从护生自身因素、带教教师素质及患者、家庭、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护生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合理的应对策略,有效地解决护生在妇产科实习中的常见问题,增强护生的实习效果.
作者:王奕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硝酸甘油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1~3岁在儿科住院治疗并行静脉穿刺的患儿,将其分为实验1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硝酸甘油组)、实验2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对照组(常规静脉穿刺组),各组均为100例患儿.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情况、患儿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硝酸甘油在患儿静脉穿刺前应用,可以达到减轻疼痛或无痛穿刺的目的,临床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孙英姿;魏小霞;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描述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并进行现况分析,为昌吉市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系统、全面的流行病学基础资料.方法选择昌吉市10家养老机构作为调查点、793名入住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统计学方法主要为统计描述.结果(1)入住老人日趋高龄化、健康状况不佳;(2)入住老人文化程度低、丧偶率高;(3)入住老人少数民族比例相对较高;(4)入住老人构成多元化;(5)多数入住老人子女多、探望次数少.结论在新的经济形势和老龄化水平下,入住老年人群呈现新特征,需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来满足其新需求.
作者:贾占昀;李源源;杨晓文;方奋;魏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和农村基层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和应用型的中级卫生技术人员,这一任务的实现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文献法、行为事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来构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教师能力素质模型,包括教学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基本素质和科研能力,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王爱梅;耿若君;陈亚奇;李玲;阮耀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为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具有职教特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剖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整体方案,包括完整的制度体系、专业的督导员队伍、科学的指标体系及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为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内涵建设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解军;相霞;奚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从生活应激的角度对专科层次护生进行心理素质状况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护生的应激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专科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心理素质过硬的基层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生生活应激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个人基本情况问卷对我校护理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我校护生的生活应激水平较高(高应激水平和中等应激水平的护生占87.3%);消极应对与应激源、应激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独生子女护生在应激反应维度的得分更高(P,<0.05),家庭经济情况非常差的护生和专断教养方式的护生在应激源维度的得分更高(P<0.05).结论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的应激反应和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护生身心健康,不利于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为规避这些风险,学校应加强对护生的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护生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应付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切实提高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彭金芳;何培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教研室通过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探讨护理教育的校院合作,促进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对儿科护理技术进行省级精品课课程开发.
作者:尚庆娟;王雁;张晓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衡水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四年级116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因学习策略应用不当,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学习策略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谢冠楠;李玉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2008年由初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了全球性的至今仍存在的金融危机,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很多单位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量远大于社会就业岗位量.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尝试和探索各种促进就业的措施,其中就业见习已成为国际社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作者:杨金菊;王昕;赵兵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推力.通过调查走访江浙的5所院校,了解其专业群的建设情况,汲取其在专业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经验,为本院健康服务专业群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孙梦霞;李国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免疫学检验作为检验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在检验实践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对其实践教学的探讨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免疫学检验实际工作的基本特点出发,根据其操作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分类阐述,总结实践教学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相长的带教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后强调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医学特性,树立学生的医学思维理念,从而为促进检验医学实践教学的进步提供参考.
作者:陈园园;薛苗;邓安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进入离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进行过系统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是高职院校的科研骨干,其科研能力的高低对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课时量比较多,在对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出现滞后,已制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向俊蓓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