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顺玉
目的:基于连续护理案例设计综合实验训练项目,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及创新学习的能力。方法在学生第三学年末进入临床实习前开展连续性护理案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分组演练连续性护理情景,采用组内总结、组间互评、学生自评及教师点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通过运用连续性护理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系统性、评判性地分析问题,同时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自主查阅文献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对整体、连续及长期护理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结论基于连续护理案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若能结合标准化病人及多专业、跨专业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将更加有助于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林蓓蕾;单岩;王静;李月华;张国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介绍在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教学中采用协作脚本演绎的教学模式培养护生临床能力的做法,包括脚本的选择、编写完善、审核、排练、表演以及教学评价。协作脚本演绎是一种新的护理教学模式,可以用来培养护生的临床能力。
作者:潘兆年;毛静芳;彭美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美学教育对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牙体雕刻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大专一班学生为对照组,不开设美学基础课程;选取我校2012级大专二班学生为实验组,开设美学基础课程。两组其余课程开设情况一样。一学期后通过TDS扫描仪对两组学生的牙体雕刻作品进行评分,并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牙体雕刻作品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学教育对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牙体雕刻技术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建议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美学课程。
作者:黄春静;单长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级三年制护理专科生92名,年龄19~22岁。按实习小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6名。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对实验组的部分实践项目(生命体征测量、口腔护理、导尿术、静脉输液)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带教,其他项目(铺床法、无菌技术、灌肠法、注射法)采用传统模式带教。对照组所有实践项目均采用传统模式带教。结果实验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带教项目成绩优于传统模式带教项目成绩(P<0.05);在相同操作项目上,实验组所得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以及利用传统带教模式带教的实践项目成绩比较,除无菌技术这一项两组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问卷调查显示: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实践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结论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增强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增强。
作者:余晓云;许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前,尘肺的诊断主要依据粉尘接触史及后前位高千伏胸片。近年来,SCT 及HRCT(高分辨率CT)用于尘肺的诊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收集了某金矿企业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80例就诊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SCT 及HRCT 两者结合应用对提高尘肺诊断水平的价值,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帆;达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吸烟与多种癌症、心血管、内分泌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有600多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1],到2030年,烟草将成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因素[2]。中国是世界上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耗国,据统计,2005年我国≥40岁人群中有673000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为195800人,占同年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人数的29.1%[3]。2011年报告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每年因被动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4]。由此可见,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所致死亡在所有死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白银市成年人的吸烟状况、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情况、戒烟方面的知识、控烟能力等,进而进行戒烟知识的培训和烟草危害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控烟能力,减少烟草危害,并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政策或改进已有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显军;高幼霞;韩国浩;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构建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该体系具有物质循环利用、有毒废弃物几乎零排放、不增加实验设备经费投入等特点。
作者:马俊;吴玮琳;曹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在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中医学专业2012级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理论教学结合SSP教学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理论教学加病案讨论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实验组学生普遍认为该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中医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的提高,可增强学习兴趣。结论在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中运用SSP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杨勤;杨德全;李勇华;许代福;李杏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课程项目化、情境化课程模式的改革,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整群抽取2010级高职护理10班、11班为研究组,2010级高职护理6班、7班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项目化、情境化课程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模式教学。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生与对照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研究组认为本组教学效果好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对研究组护生的评价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项目化、情境化课程模式能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能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田维忠;邵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于Office Mix技术的互动式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药药剂学作为研究课程,对2010级统招中药学本科生68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TT组),2011级统招中药学本科生72人采用基于Office Mix技术的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OMT组),两组都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书面考核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OMT组学生的课堂活跃度、纪律性、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考核成绩等均优于TT组(P<0.05)。结论基于Office Mix技术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适用于中药学本科生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是今后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者:韩立;郭晓娟;卞华;魏小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探讨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短期症状改善的影响,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2例,采用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急诊集束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收缩压和动脉血氧分压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室治疗时间、气短缓解时间和住院周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收缩压和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室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气短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住院周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院内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缩短气短缓解时间,且能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帆;张东霞;张保丽;杨志杰;高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心理学史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理论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很多大学对心理学史的教学非常重视,但在国内还存在课时不足,不够重视,课堂教学刻板、枯燥,很多学生感觉难学、不感兴趣等现象,使得此门课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自主教学模式,选取合适的章节,进行精心准备,在心理学史的课堂上进行学生自主授课的有益尝试,效果良好。
作者:王丽萍;邵淑红;黄车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完全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于一霞;要雪晴;武强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卫生高等职业学校合作的护理专业中高职4+2分段培养项目为例,经合作院校、行业和企业三方研讨,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合作的建设思路,统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格+专长”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以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际合作、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培养和学生管理5个方面的衔接,为中职护理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途径。
作者:吴丽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职《教学》教材建设要求做到中高职衔接、服务专业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不同的专业采用的教材理应不同,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家采用的多半是统一的教材,并没有体现现代职教理念。在卫生类《数学》教材建设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以期开发出符合要求的专业《数学》教材。
作者:刘玉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研究符合卫生类高职院校特点的教育管理体系,结合其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探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合作育人的必要性,从合作育人的理念、内涵及实践方面构建新型的育人机制。
作者:张云萍;傅玉峰;张红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调查中职护生临床环境评价及困扰因素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改善临床实习环境、提高临床实习效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对实习护生临床环境和实习困扰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中职护生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总分为(136.51±12.68)分,其临床实习满意度受多重临床实习困扰因素的影响。结论中职实习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较满意,针对中职护生在临床实习时的困扰因素,学院与实习医院可采取措施提高护生的实习满意度。
作者:王晓冰;刘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全国“创新杯”医药卫生类专业说课比赛于2013年11月在浙江海宁举行,笔者经现场抽签确定“手术前护理”作为参赛内容,终获得一等奖。现从重视日常积累、赛前精心准备、赛时张弛有度3个方面谈一下参赛体会。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必经阶段,是护理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是护生把自身在学校所学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阶段。中专护生在接受3年的专业教育中,有近1/3的时间是临床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何提高中专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使他们将学校里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护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这对医院的护理临床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我院根据医院的实际工作和中专护生的特殊情况,从中专护生的基本情况出发,科学地制订临床教学工作计划,及时开展护理上岗前培训与教育,同时严格选拔临床带教教师,不断培养、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改进护理临床带教方法,并不失时机地解决护生就业与实习的矛盾等,以此不断提高中专护生的临床教学质量,为各大医院培养及输送合格的护理人员。为了更好地提高中专护生的实习效果,笔者对我院各中专学校的150名实习中后期的中专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问卷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桂兰;张玉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贫困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准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周口市试点县中小学的部分学生,对其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1680名中小学生中,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5.6%,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5);89.0%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中学生好于小学生(P<0.05);健康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47.3%,中学生低于小学生(P<0.05);不良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13.6%。结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贫困县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营养态度,但需要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培养他们健康的营养行为,纠正不良营养行为。
作者:孙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