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贫困县中小学生营养KAP调查

孙静

关键词:营养改善计划, 贫困县, 营养行为, 营养态度, 中小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贫困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准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周口市试点县中小学的部分学生,对其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1680名中小学生中,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5.6%,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5);89.0%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中学生好于小学生(P<0.05);健康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47.3%,中学生低于小学生(P<0.05);不良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13.6%。结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贫困县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营养态度,但需要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培养他们健康的营养行为,纠正不良营养行为。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2011-2013年我院口服降血脂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降血脂药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年增长率、销售金额及日均费用排序为分析指标,对2011—2013年我院口服降血脂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降血脂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2012年和2013年比2011年分别增长了53.49%和159.17%,其中他汀类降血脂药销售金额高,占降血脂药总金额的85.25%(2011—2013年)。结论我院口服降血脂药的应用呈增加趋势,用量大的他汀类药物增幅比较大,符合循证医学要求。

    作者:贺沙沙;甄小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职卫校药剂专业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我校药剂专业教学现状,根据中职培养目标,结合药物化学特点及教学条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发挥药物化学在药剂专业中的桥梁作用。

    作者:俞书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卫生高等职业学校合作的护理专业中高职4+2分段培养项目为例,经合作院校、行业和企业三方研讨,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合作的建设思路,统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格+专长”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以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际合作、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培养和学生管理5个方面的衔接,为中职护理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途径。

    作者:吴丽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构建初探

    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构建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该体系具有物质循环利用、有毒废弃物几乎零排放、不增加实验设备经费投入等特点。

    作者:马俊;吴玮琳;曹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班级管理制度精细化是一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和记录的制度,它对中职生来说是学会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就对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操作、价值思考及探索结果做简要阐述。

    作者:欧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脉冲式挤压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与探讨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优生的重要措施之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每名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后,正常哺乳6次以上,从足跟采血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2],目的是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以避免永久性的脑损害,使患儿体格和智力发育达到正常水平。由于新生儿四肢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因此从足跟采血具有一定难度,而采血标本的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筛查的准确率,故新生儿足跟采血技术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足跟采血成功率,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我院对120例新生儿应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足跟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方法进行比较,旨在寻找佳的采血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刘渊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职专业《数学》教材建设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职《教学》教材建设要求做到中高职衔接、服务专业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不同的专业采用的教材理应不同,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家采用的多半是统一的教材,并没有体现现代职教理念。在卫生类《数学》教材建设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以期开发出符合要求的专业《数学》教材。

    作者:刘玉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应用PACS系统、HIS系统和网络资源于影像专业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讨应用PACS系统、HIS系统和网络资源于影像专业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以来影像专业的实习学生24名,将其在放射科的实习采用分科室、分阶段的方式进行,将放射科分为4个小科室,分别为普放(DR)室、CT室、MRI室、介入(DSA)室。一般先安排学生在DR室实习3个月,然后在CT室实习3个月,再在MRI室实习3个月,后在DSA室实习1个月。每个小科室采用分阶段教学法,分理论复习期(约2周)、观摩参观期(2周)、临床实践期(6周)、答疑讨论期(1周)、巩固总结期(1周)。后进行考核并让学生填调查问卷,量化评估学习效果。结果在学习态度方面,62.5%的学生认为利用PACS系统、HIS系统和网络资源教学很好;16.7%的学生认为分阶段、分科室实习很有必要;12.5%的学生感到新奇,认为很有创新;8.3%的学生认为流程简洁,对学习很有帮助;没有人认为安排死板,感到有压力。在学习效果方面,所有学生均认为动手能力得到加强;95.8%的学生认为能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87.5%的学生认为教学循序渐进,由简到难,易于接受;83.3%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9.2%的学生认为能够活跃学习气氛;70.8%的学生认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66.7%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0.0%的学生认为能够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仅4.2%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没有帮助。结论现代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很重要,应用PACS系统、HIS系统和网络资源可以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可以实现互动学习,可以与临床工作保持密切联系,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动手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继龙;张宏斌;马爱红;彭荣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提高中职化学课堂教学参与率的几点思考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偏低,加之对基础课不重视,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课堂参与率也越来越低。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内因刺激参与、外因诱导强化参与,并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参与。

    作者:吴文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翻转课堂与实验结合在中职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近年来西方盛行的教学模式,在传入我国后已有多所学校对其进行过探索与实践。在对这种教学模式及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中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在中职微生物检验技术这门课程中将翻转课堂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作者:刘子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完全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于一霞;要雪晴;武强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进展

    小柴胡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少阳经病,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也常采用本方治疗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之证及少阳阳明合病、妇人热入血室等病。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近些年,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对其的应用研究远远超出了原方的使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多器官、多系统疾病。通过查阅近5年对小柴胡汤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金叶;巴艳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中医药职业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有两次特殊的机遇:第一次是在民国初年,民族资本经济快速发展,对初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许多教育家和实业家应时代需要,大力提倡职业教育,黄炎培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教育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职业教育思想,成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先锋和模范。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次大好时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今天的社会背景与黄炎培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提高了,但是黄炎培早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业教育理念,对于构建中医药职业教育新模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牛彦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职护生临床环境评价及困扰因素对实习的影响

    目的:调查中职护生临床环境评价及困扰因素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改善临床实习环境、提高临床实习效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对实习护生临床环境和实习困扰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中职护生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总分为(136.51±12.68)分,其临床实习满意度受多重临床实习困扰因素的影响。结论中职实习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较满意,针对中职护生在临床实习时的困扰因素,学院与实习医院可采取措施提高护生的实习满意度。

    作者:王晓冰;刘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专科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作职业枯竭或工作倦怠,作为一个专门术语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科学文献中首次出现[1]。2005年Hyrkas的系列研究提出工作倦怠是一种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2]。

    作者:焦迎娜;王璀;李密;张帆;徐传庚;董淑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卫生职业院校课堂有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卫生职业学院、酒泉卫生学校和天水市卫生学校的部分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卫生职业院校课堂有效教学现状、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情况。结果显示,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无有效学习方法,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忽略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故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同时向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提高“教”的效果;学生要充分体现主体作用,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的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李建民;沈珂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环境生态学选修课程教学的思考

    根据医学院校开设环境生态学选修课的特点,将环境生态学的内容与相关医学知识进行融合渗透,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环境生态学教学模式,为医学院校开展环境生态学选修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张杰;马艳;郑玉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在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艺术的探讨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艺术,将医学专业技能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有机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可以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素质,使其在日后工作中更好地弘扬人文关怀精神,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邱慧颖;胡晓霞;杨建民;王健民;徐茂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种类解剖尸体防腐处理要点解析

    在医学院校中,解剖学是基础的学科,也是医学生学好医学的基础和金钥匙。而解剖实践课是该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真人尸体的完整或分离标本来完成教学任务,但同时又面临着客观存在的实际困难,那就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尸体的来源越来越少。为减少尸体浪费及节约教学经费,同时保证正常实践教学,各类尸体的防腐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将各种不同类型尸体防腐处理的要点进行简要说明。

    作者:郑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144名,将其分为两组,其中72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另外7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绝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认可PBL教学法。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者:周伟;许世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