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张东霞;张保丽;杨志杰;高小平
自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以来[1],越来越多的课程尝试用微课进行教学设计。现从微课的内容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反思3个方面着手,以空气栓塞为例详细介绍整个微课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并将微课设计中学生的情感变化作为关注点之一,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作者:苗泓丽;张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我院妇产科从2005年开始对留学生进行妇产科课程的英语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对留学生的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经验和体会做一小结,以期对以后的留学生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何翔;邢爱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为培养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人才,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整合基础英语(EGP)和专业英语(ESP)课程模式,优化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探索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建构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
作者:王焱;赵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前,尘肺的诊断主要依据粉尘接触史及后前位高千伏胸片。近年来,SCT 及HRCT(高分辨率CT)用于尘肺的诊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收集了某金矿企业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80例就诊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SCT 及HRCT 两者结合应用对提高尘肺诊断水平的价值,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帆;达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后续管理提供循证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IS),利用抗菌药物在线查询,调查2011年1月—6月及2013年1月—6月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75.65%下降至2013年的60.99%;单一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49.93%上升为2013年的67.65%;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23.22%下降至2013年的8.53%;使用强度由2011年的77.94 DDD下降为2013年的57.18 DDD;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比例从2011年的25.68%下降为2013年的16.72%。使用金额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五成,2011年是头孢他啶、奥硝唑、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占前三位,2013年是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和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位居前三。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高,病原学送检率低,需持续改进提高。
作者:李喜梅;王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学生的出勤情况是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参照,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动力之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的反映,是学校学生精神风貌和学习风气的重要体现[1]。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渠道,抓好课堂管理与考勤是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的必要条件。高职学生的特点包括: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还有个别学生有厌学逃学的情况,时常发生早退、旷课等现象[2]。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简称护生),应该具有时间观念,如果护士值班时离岗5分钟,危重患者就有可能因延误抢救而造成死亡,因此护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中途不外出,更不能旷课。高等院校依据《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规定》制订了护生考勤标准,对护生迟到、早退、缺课和旷课有详细规定,缺课量与护生的成绩直接挂钩[3]。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护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的发生,我们采取了多项考勤,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邸友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必经阶段,是护理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是护生把自身在学校所学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阶段。中专护生在接受3年的专业教育中,有近1/3的时间是临床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何提高中专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使他们将学校里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护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这对医院的护理临床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我院根据医院的实际工作和中专护生的特殊情况,从中专护生的基本情况出发,科学地制订临床教学工作计划,及时开展护理上岗前培训与教育,同时严格选拔临床带教教师,不断培养、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改进护理临床带教方法,并不失时机地解决护生就业与实习的矛盾等,以此不断提高中专护生的临床教学质量,为各大医院培养及输送合格的护理人员。为了更好地提高中专护生的实习效果,笔者对我院各中专学校的150名实习中后期的中专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问卷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桂兰;张玉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吸烟与多种癌症、心血管、内分泌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有600多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1],到2030年,烟草将成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因素[2]。中国是世界上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耗国,据统计,2005年我国≥40岁人群中有673000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为195800人,占同年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人数的29.1%[3]。2011年报告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每年因被动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4]。由此可见,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所致死亡在所有死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白银市成年人的吸烟状况、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情况、戒烟方面的知识、控烟能力等,进而进行戒烟知识的培训和烟草危害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控烟能力,减少烟草危害,并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政策或改进已有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显军;高幼霞;韩国浩;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在生化检验技术教学中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接纳较困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考虑对学生人性化培养的初衷,探讨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化检验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作者:安丽欣;张春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调查护生(口腔卫生方向)的临床实习教学现状,比较门诊实习护生和病房实习护生对于临床实习教学现状的评价,并分析护生实习4个月时影响临床教学评价的因素。方法对101名实习护生(口腔卫生方向)采用临床学习情况反馈问卷调查其对实习教学情况的反馈。结果门诊实习护生对于实习计划性和教师带教方法的评价较病房实习护生的评价低(P<0.05);门诊实习护生对于师生沟通效果和实习4个月时的临床教学总体效果的评价比病房实习护生的评价高(P<0.05);实习期间担任过实习组长的护生与没有担任过实习组长的护生相比,师生沟通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口腔护理专业较喜爱的护生与无所谓的护生相比,两者对于理论小讲课的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口腔护理专业较喜爱的护生对小讲课的评价更好。结论护生反映门诊带教与病房相比,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带教方法有待改进。学校应重视护生在校期间沟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口腔门诊临床教学模式,并制订更为合理的口腔门诊带教方案和计划,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刘雯;陈凤贞;徐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对护生就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需求,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1]、护理专业技术实训[2]两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特点、知识体系和内容、教法和学法上的异同点,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制订贴近临床实际需求的实施性教学大纲,开发和使用实用型校本教材,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护生实践能力,顺利实现课程教学与临床需求的零距离衔接。
作者:喻志英;任艳萍;牟爱玲;蔡红霞;刘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本着“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传承“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为主旨,着力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物质)文化、行为(活动)文化建设及校企文化融合方面构建中医药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打造中医药校园文化品牌。
作者:赵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基于连续护理案例设计综合实验训练项目,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及创新学习的能力。方法在学生第三学年末进入临床实习前开展连续性护理案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分组演练连续性护理情景,采用组内总结、组间互评、学生自评及教师点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通过运用连续性护理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系统性、评判性地分析问题,同时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自主查阅文献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对整体、连续及长期护理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结论基于连续护理案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若能结合标准化病人及多专业、跨专业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将更加有助于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林蓓蕾;单岩;王静;李月华;张国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护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随机选取选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的本科护生,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教学效果反馈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90.7%的护生认为课程的开设非常必要和有必要,93.4%的护生认为通过学习能掌握相关基本知识,部分护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及计划等存在一定的不满意。结论本科护理专业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十分必要,但在教学上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袁群;陈燕;易霞;张银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根据免疫学教学现状及课程特点,讨论如何利用课堂讨论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高职院校免疫学教学现状、课堂讨论的教学组织和评价体系进行阐述,为今后实施课堂讨论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提供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级三年制护理专科生92名,年龄19~22岁。按实习小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6名。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对实验组的部分实践项目(生命体征测量、口腔护理、导尿术、静脉输液)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带教,其他项目(铺床法、无菌技术、灌肠法、注射法)采用传统模式带教。对照组所有实践项目均采用传统模式带教。结果实验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带教项目成绩优于传统模式带教项目成绩(P<0.05);在相同操作项目上,实验组所得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以及利用传统带教模式带教的实践项目成绩比较,除无菌技术这一项两组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问卷调查显示: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实践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结论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增强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增强。
作者:余晓云;许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映一些知识点较为零散,不便于理解记忆,这是因为没有将各个不同部分的知识进行联系比较,容易混淆。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用联系并区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找出知识点之间的个性和共性,并学会融会贯通,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2]。
作者:黄文瑜;黄荣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我校的成人学历教育担负着北京郊区(县)医务人员学历提高的任务,实行的是网络授课的教学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大纲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对护理心理学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燕;焦金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教与学从来不是独立的,教师和学生就是课堂教学的共同体。近年来,构建课堂教学共同体的教学理念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同,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外科护理学来说,由于外科护理学内容多而杂,且操作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能构建课堂教学共同体,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杨谦;张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42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使用ODI评分法、VAS评分法对疼痛的程度,SUK标准对正侧位X线片进行综合评估。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0~38个月,所有患者均满意复位,治疗效果优良率100%。结论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作者:梁柱;张学霞;陈俊麒;伊吉平;王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