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赵雪梅
目的:探讨Microsim模拟病例系统对护生进行临床思维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6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72人)和对照组(74人)。对照组按教学大纲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实验组应用Microsim模拟病例系统进行模拟情景教学。结果实验组94.4%的护生对Microsim模拟病例系统教学模式感到满意。结论应用该系统进行模拟情景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罗咏梅;金松洋;黄惠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级两年制护生6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2013级两年制护生56人为实验组,采用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法。比较两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护生对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法的评价优于传统教学法(P<0.05)。结论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法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护生的救护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强护生的急救意识,培养护生的协作能力。
作者:焦金梅;肖焕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习的构建过程是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探讨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搭建案例支架,运用情景模拟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姬顺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基于连续护理案例设计综合实验训练项目,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及创新学习的能力。方法在学生第三学年末进入临床实习前开展连续性护理案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分组演练连续性护理情景,采用组内总结、组间互评、学生自评及教师点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通过运用连续性护理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系统性、评判性地分析问题,同时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自主查阅文献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对整体、连续及长期护理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结论基于连续护理案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若能结合标准化病人及多专业、跨专业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将更加有助于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林蓓蕾;单岩;王静;李月华;张国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某市市区共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已经开始为居民提供服务,1家正在筹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坐落在市区内10个不同的街道社区,为370800名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9家已经建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6家国有医院承办,其中一家“三甲”医院承办2家,其他医院各承办1家;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民营医院承办; 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乡镇卫生院,直属于区卫生局。
作者:万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2014年6月10日至13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在南京卫生学校举行,由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4支代表队的155名选手参赛,这些选手分别来自全国100所卫生类学校。经激烈角逐,我校的李宇佳同学以总分97.58分的成绩(理论10%,技术操作90%)排名全国第二,获得全国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对本次大赛的回顾与反思,笔者发现其中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可以继续完善的地方。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这些宝贵的经验继续发扬光大,不断完善护理技能教学方法,笔者对本次参赛的体会和对今后技能训练改进的建议做出如下介绍。
作者:崔雪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课程项目化、情境化课程模式的改革,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整群抽取2010级高职护理10班、11班为研究组,2010级高职护理6班、7班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项目化、情境化课程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模式教学。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生与对照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研究组认为本组教学效果好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对研究组护生的评价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项目化、情境化课程模式能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能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田维忠;邵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为丰富现代大学生的医药及自我保健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综合性大学面向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日常药品使用安全公共选修课程。对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式和考核评定方式等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赵辉;朱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有两次特殊的机遇:第一次是在民国初年,民族资本经济快速发展,对初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许多教育家和实业家应时代需要,大力提倡职业教育,黄炎培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教育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职业教育思想,成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先锋和模范。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次大好时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今天的社会背景与黄炎培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提高了,但是黄炎培早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业教育理念,对于构建中医药职业教育新模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牛彦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后续管理提供循证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IS),利用抗菌药物在线查询,调查2011年1月—6月及2013年1月—6月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75.65%下降至2013年的60.99%;单一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49.93%上升为2013年的67.65%;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23.22%下降至2013年的8.53%;使用强度由2011年的77.94 DDD下降为2013年的57.18 DDD;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比例从2011年的25.68%下降为2013年的16.72%。使用金额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五成,2011年是头孢他啶、奥硝唑、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占前三位,2013年是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和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位居前三。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高,病原学送检率低,需持续改进提高。
作者:李喜梅;王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大众对医生职业形象的评价,了解当前医生的形象现状,进而提出树立现代医生良好职业形象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影响医生职业形象的责任心、诚信、友好等方面对大众(非医疗行业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有40%左右的大众对目前医生整体印象一般;在谈到有损医生形象的行为时,“收患者红包”、“不尊重患者”、“责任心差”分别以20.4%、19.1%、13.7%居前3位;经大众评分,医生在廉洁、利他、同情心、平等仁爱方面分别以2.89、3.01、3.12分、3.12分(满分5分)的低分排在后面。结论大众对医生的职业形象满意度总体较低,医生必须加强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医生职业形象。
作者:何晓晴;郭鹏军;王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近年来西方盛行的教学模式,在传入我国后已有多所学校对其进行过探索与实践。在对这种教学模式及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中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在中职微生物检验技术这门课程中将翻转课堂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作者:刘子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对护生就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需求,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1]、护理专业技术实训[2]两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特点、知识体系和内容、教法和学法上的异同点,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制订贴近临床实际需求的实施性教学大纲,开发和使用实用型校本教材,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护生实践能力,顺利实现课程教学与临床需求的零距离衔接。
作者:喻志英;任艳萍;牟爱玲;蔡红霞;刘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完全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于一霞;要雪晴;武强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必经阶段,是护理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是护生把自身在学校所学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阶段。中专护生在接受3年的专业教育中,有近1/3的时间是临床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何提高中专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使他们将学校里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护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这对医院的护理临床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我院根据医院的实际工作和中专护生的特殊情况,从中专护生的基本情况出发,科学地制订临床教学工作计划,及时开展护理上岗前培训与教育,同时严格选拔临床带教教师,不断培养、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改进护理临床带教方法,并不失时机地解决护生就业与实习的矛盾等,以此不断提高中专护生的临床教学质量,为各大医院培养及输送合格的护理人员。为了更好地提高中专护生的实习效果,笔者对我院各中专学校的150名实习中后期的中专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问卷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桂兰;张玉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美学教育对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牙体雕刻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大专一班学生为对照组,不开设美学基础课程;选取我校2012级大专二班学生为实验组,开设美学基础课程。两组其余课程开设情况一样。一学期后通过TDS扫描仪对两组学生的牙体雕刻作品进行评分,并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牙体雕刻作品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学教育对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牙体雕刻技术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建议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美学课程。
作者:黄春静;单长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PACS系统、HIS系统和网络资源于影像专业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以来影像专业的实习学生24名,将其在放射科的实习采用分科室、分阶段的方式进行,将放射科分为4个小科室,分别为普放(DR)室、CT室、MRI室、介入(DSA)室。一般先安排学生在DR室实习3个月,然后在CT室实习3个月,再在MRI室实习3个月,后在DSA室实习1个月。每个小科室采用分阶段教学法,分理论复习期(约2周)、观摩参观期(2周)、临床实践期(6周)、答疑讨论期(1周)、巩固总结期(1周)。后进行考核并让学生填调查问卷,量化评估学习效果。结果在学习态度方面,62.5%的学生认为利用PACS系统、HIS系统和网络资源教学很好;16.7%的学生认为分阶段、分科室实习很有必要;12.5%的学生感到新奇,认为很有创新;8.3%的学生认为流程简洁,对学习很有帮助;没有人认为安排死板,感到有压力。在学习效果方面,所有学生均认为动手能力得到加强;95.8%的学生认为能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87.5%的学生认为教学循序渐进,由简到难,易于接受;83.3%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9.2%的学生认为能够活跃学习气氛;70.8%的学生认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66.7%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0.0%的学生认为能够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仅4.2%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没有帮助。结论现代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很重要,应用PACS系统、HIS系统和网络资源可以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可以实现互动学习,可以与临床工作保持密切联系,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动手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继龙;张宏斌;马爱红;彭荣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我院降血脂药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年增长率、销售金额及日均费用排序为分析指标,对2011—2013年我院口服降血脂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降血脂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2012年和2013年比2011年分别增长了53.49%和159.17%,其中他汀类降血脂药销售金额高,占降血脂药总金额的85.25%(2011—2013年)。结论我院口服降血脂药的应用呈增加趋势,用量大的他汀类药物增幅比较大,符合循证医学要求。
作者:贺沙沙;甄小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急救护理学是培养医学生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紧急处理、配合医生抢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教室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到实训室进行护理技能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期内适应急救护理工作岗位。因此,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展基于急救护理工作过程的教学是护理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我课题组对中职护理专业的急救护理学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探索,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薇;韦衡秋;王章安;黄沂;梁国隆;蒋争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吸烟与多种癌症、心血管、内分泌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有600多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1],到2030年,烟草将成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因素[2]。中国是世界上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耗国,据统计,2005年我国≥40岁人群中有673000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为195800人,占同年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人数的29.1%[3]。2011年报告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每年因被动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4]。由此可见,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所致死亡在所有死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白银市成年人的吸烟状况、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情况、戒烟方面的知识、控烟能力等,进而进行戒烟知识的培训和烟草危害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控烟能力,减少烟草危害,并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政策或改进已有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显军;高幼霞;韩国浩;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