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益核
建立组织胚胎学微信课程平台,依据教学大纲,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发布相应的课程内容,应用于教学后,对辅助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微信课程平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作者:穆庆梅;李群;白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五年制高职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1—2013年入学的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3级新生的心理问题阳性率为27.30%,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级中总分≥200分的人数占3个年级阳性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0.96%、29.38%和28.66%,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级入学新生SCL-90量表的因子2、因子3、因子6的阳性率较高,均在20%以上.结论 五年制高职入学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多,但多数只是轻度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3个方面.
作者:王季茹;张玉领;陈培;孙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根据超声工作的性质和进修生的特点,在进修生教学中引入导师制.导师制可以明确导师和进修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导师的职责感及进修生的隶属感,通过针对性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进修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李谦;乞艳华;王荣荣;周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以CNP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级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1~6班学生420人设为实验组,7~12班425人设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CNP为导向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实践操作成绩,并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实践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t=4.28,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实践教学采用以CNP为导向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够使学生掌握疾病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护理实践能力、临床护理能力等多种核心职业能力.
作者:莫江萍;韦桂姬;王健;周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根据国家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规划,结合现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和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的特点,建立基于慕课的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乡村医生主动学习,提高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能力.
作者:孙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针对高职药事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结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三年制高职药剂专业药事管理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讨药事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作者:陆春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我院护理部2015年实习的护生作为观察组,2014年实习的护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护生实习期间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而观察组实习期间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对比分析两组实习结束后优秀带教提名率、护生满意率及护生病案分析题平均成绩.结果 观察组优秀带教提名率与护生满意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及处理能力题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十分必要,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水平.
作者:辛慧芬;赵廷龙;许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护理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优化教材结构、设置学习目标、开展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兴趣和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同感.
作者:苗泓丽;张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通过系统开发人体解剖学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课件,初步建成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原则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他们对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认可.
作者:凌微;陈华;缪建荣;黄建敏;郑金秀;郭尧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各个器官出现不可逆的衰老退化,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各种疾病如癌症、职业病、心脑血管病等威胁着大众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的患病率大大提升. 丧偶是老年人大的负性生活事件. 中国老龄研究中心2010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丧偶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另有调查显示, 我国60~64岁组老年人的丧偶率城市为16%,农村为20%;而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丧偶率较60~64岁组提升了大约4倍,城市达到了63%,农村达到了76%[1]. 配偶的死亡给丈夫或妻子及其他亲属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往往会对健在一方今后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深入宁夏固原市的城市社区及郊区农村, 选定了56例丧偶一年内的老人,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介绍如下.
作者:蒙兆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作者:肖凌;李新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层次偏低,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岗位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一直是中职卫生教育必须面对的难题.实践表明,以实践性教学为指引,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反复操练专业技能,多种形式训练非专业能力,能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任大成;张琳;肖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的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妊娠期高血压健康信念问卷和妊娠期高血压遵医行为问卷来调查100例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调查内容包括孕妇的基本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健康信念、遵医行为,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遵医行为得分为(7.87±1.871)分,其中饮食行为得分高,定期产前检查得分低.对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遵医行为影响大的因素是健康信念.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的遵医行为影响着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为减少或延缓此病的发生,护士应关注孕妇的遵医行为以及心理主观因素对遵医行为的影响,使护理干预措施更加系统化.
作者:何伯红;杜丹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药物化学是药学本科生学习过程中较难学习和掌握的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药物化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该进行适当调整.结合药物化学教学实际,尝试将代表药物发现史中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当中,旨在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作者:杨亚军;罗世英;吕小华;刘钰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开放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从实验动员与专题讲座、自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选题指导、开放实验室资源与时间、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该项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特点,结果表明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沈薇;邹丹;隋璐;张丽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客观了解医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增强医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意识和能力,并提高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医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一至大三的部分医学本科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大部分医学生不仅有学习目标,还能认识到课堂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课堂中,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仅停留在意识阶段,在行动上表现不足.结论 大多数医学生都具有潜在的课堂主动学习的意识,但与实际行动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医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关键是使医学生从意识阶段向行动阶段迈进,从而把接受型的被动学习转化为探索、求知型的主动学习.
作者:陈冉冉;付玉荣;伊正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产科与儿科护理课程衔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南宁市卫生学校277名中专助产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40人)和实验组(137人).对照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理实一体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有97.3%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予以肯定.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和专业成长.
作者:赵玲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心理孤独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国内有关文献的归纳与总结,进一步描述影响老年人心理孤独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降低老年人心理孤独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谷海龙;李彩福;李春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通过问卷调查本校刚结束护理学基础(以下简称护基)课程的二年级护生学习护基操作的情况,分析护生在初步学习护基操作中的潜在需求,为护基操作巩固学习阶段的护基强化训练模式的设置提供依据,以达到满足护生学习需求、更好地提高中职护生多方面素质的目的.
作者:黄瑛;吴育凌;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一对一全程带教方法应用于手术室实习生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手术室护理教学中采用传统带教模式,作为对照阶段;2014年5月—2015年4月将一对一全程带教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教学中,作为观察阶段,对比两阶段的带教效果.结果 观察阶段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实践技能评分、总评分以及风险预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P<0.05),且观察阶段护生对手术室带教的满意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阶段(P<0.05);观察阶段护生的安全缺陷评分为(3.17±0.84)分,明显低于对照阶段(P<0.05),且观察阶段教师对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依次为(93.21±4.20)分、(91.47±4.4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水平,两个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对一全程带教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实习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且有利于师生交流,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金转兰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