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影;李欢;曾喜华
探讨在社会医学教学中应用小组讨论法的目的及设计要点。通过基于小组分析、讨论的小组讨论法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锻炼了创造性思维。
作者:李志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创新临床护理考核方法,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方法实习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设定的情景下对高仿真无线模拟人实施整体护理,并填写问卷,由带教教师评价护生操作的正确性及规范性。结果通过该项考核,护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升了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标准化病人联合高仿真模拟人应用于临床护理考核得到护生认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罗艺;曹小萍;孙孝君;韩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健康中国理念的倡导,健康服务产业的兴盛,是卫生类高职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运用经营性的理念观察学校发展,基于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的框架,研究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背景。
作者:薛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药因低廉的价格成本、安全性、显著的疗效优势,在基层、农村很受欢迎。作为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中医知识。本文从中医课程教学现状着手,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危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建议,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体系。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35家养老机构30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民政部门主管领导、卫计委主管领导、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分管领导、养老机构院长和有关专家。结果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调查显示,在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方面,饮食的要求高(35.2%);在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方面,41.0%的老年人希望得到定期检查的服务;在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方面,老年人对心理护理以及文娱活动这两项的需求较高(52.5%)。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建议调查显示,83.4%的老年人希望养老机构能提供便捷、便宜的医疗服务。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正在启动,应健全“医养结合”相关制度,推进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作者:党瑞英;周燕;徐亮;刘凤丽;程冉冉;王芳;王雪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产科实训一直是产科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探讨将微课应用于产科学实训教学,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产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赵万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我校药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已在4届药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在综合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训效果。本文将通过对综合实训项目实施过程的分析,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综合实训效果。
作者:邢志霞;崔燕兵;王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通过课前完成学习任务、课中情景模拟、课后综合训练,在健康史采集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及实际效果。
作者:曾贵峰;寇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结合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总结出“3+2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满足高职高专职业素质教育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而且促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作者:王富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为培养医院所需的技能型护理人才,针对中职生特点,我校以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为试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理论,将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帮助学生做好“实习就工作”“毕业就上岗”的准备,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基层医院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593例住院患者术前备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3例标本中检出阳性6例,阳性率1.01%,其中男性两例,阳性率0.70%,女性4例,阳性率1.30%,男性阳性率低于女性。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中有妊娠史3例,输血史2例,冷抗体1例。因此,在输血患者中发现妊娠期妇女应予以高度重视,保证输血安全。593例中,汉族561例,阳性率0.89%;藏族32例,阳性率3.13%。结论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时应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
作者:张会玲;马强虎;王新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增多,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高职院校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作者:向俊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为提高学生推拿实践能力,采用多媒体授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方式,收到较好效果。现结合推拿学三大实训项目:经络腧穴定位、推拿手法及推拿辨证治疗,谈一些教学体会。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针对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澳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借鉴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职教体系,对分子生物学操作课程进行改革实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余永红;马建荣;方春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针对当前医学教育状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核心,设计多种教学模块,优化学科资源,构建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维、增加学生专业信息量、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
作者:麻微微;周催;苑林宏;余焕玲;李鹏高;席元第;吕晨艳;肖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循证医学教学效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学院2015—2016学年学习循证医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STATA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的评价为:满意:76.0%,较满意:21.9%,不满意:2.1%。影响循证医学教学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教师授课的准备及条理性、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及互动。结论针对这3个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循证医学教学效果。
作者:陈颜夙;孙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特色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我校护理专业有近百年的历史沿革,做好专业调研,提炼特色,科学定位是关键。在特色专业建设措施方面,把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构建科学与特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评价和实训室建设,突出“教、学、做”一体化,使专业建设凸显特色。
作者:望永鼎;刘文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医用化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理论知识抽象,若不注意教学方式的选择,学生学习会有很大困难。微课作为近年来逐渐普及的现代教学形式,在高职教育中广受好评。根据医学专业特色和职业教育目标,以医用化学“溶液的渗透压”为例,探讨如何采用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手段,全面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陈晓姣;杨智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沉迷与非适应性认知的关系,为探寻大学生手机沉迷干预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湖州师范学院35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手机沉迷问卷和非适应性认知量表(DOCS)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手机沉迷问卷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在手机使用的持续性维度上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在手机使用的技术性维度上得分高于女生;人文专业学生在手机使用的冲突性维度上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手机沉迷与非适应性认知呈正相关,社会性满足、逃避与退缩是影响手机沉迷突显性、持续性、戒断性和冲突性的重要变量,孤独/消沉、减少冲动的控制是影响手机沉迷技术性的重要变量。结论大学生智能手机沉迷与非适应性认知关系密切,应及时对其进行认知干预,形成对手机使用的合理认知。
作者:田秀菊;陈汉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调查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医学基础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看法以及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总体评价,探索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强化医德教育、渗透哲学思想教育、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模式、强化人文课程教育作用。
作者:段正秀;佈仁托娅;刘慧博;宾巴;娜仁图雅;袁淑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