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武
对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致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3岁.因上腹疼痛1周于2006-11-15入院.入院时T 37 ℃,P 83次/min,R 18次/min,BP 140/60 mm Hg,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血常规WBC 8.8×109/L,N 0.82.血淀粉酶193 IU/L,尿淀粉酶>1 600 IU/L.大便常规无异常.入院诊断急性胰腺炎.
作者:谭文用;罗澜云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女,16岁.因下腹部周期性疼痛来诊.14岁初潮,30 d为1个月经周期,量中等,行经期下腹部疼痛,外院诊断:巧克力囊肿.我院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肌层均质,宫腔线清,内膜不厚,回声正常.盆腔内子宫及阴道后方可见92 mm×63 mm×47 mm葫芦状囊性肿物回声,边界清,壁不均质,内部透声差,充满细点样强回声.超声诊断:双子宫,一侧处女膜闭锁-子宫阴道积血.
作者:庄松岩;陆永萍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以肩背部疼痛麻木首发症状误诊肩周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6岁.因右肩疼痛麻木、不能活动3个月,加重1 d于2007-04-12入院.3个月前患者右肩区疼痛,活动时加重,不能抬举及胳膊,并有右肩区麻、冷感,无咳嗽、咳痰,在外院查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正常,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抗0、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核抗体、血沉稍快.
作者:潘卫星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男性乳腺癌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60岁.以发现右胸前包块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右侧乳头下一约2.5 cm×2.5 cm大包块,界限不清,质硬,活动度尚可,无压痛,无乳头溢液.彩超提示:男性乳腺增生,不除外恶性肿瘤.遂行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右侧)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后行乳腺癌根治术.病理回报:(右侧)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12/22),免疫组化:ER(+),PR(+),cerb-B2(+).
作者:刘斐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33例患者(胃肠道息肉20例,疣状胃炎7例,消化道出血6例) ,以观察其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3例中,20例胃肠息肉患者3月后随访,治愈率100%;7例疣状胃炎3个月后随访,治愈率85.7%;6例上消化道出血中,全部病例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治愈率100%.结论:APC可广泛用于消化道息肉、消化道出血、疣状胃炎等疾病的内镜治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炳芳;郑斯杰;冯堃;陆永高;杨英;苏法;张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现将我院近2 a合并有肋骨或锁骨骨折的患者行骨科手术时出现呼吸功能不全1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1~72岁,平均38.6岁.其中60岁以上者2例.本组初伤诊入院体检及X线检查均未见血气胸,12例有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1例左锁骨骨折,2例同时有肋骨和锁骨骨折,7例患者显示有不同的肺挫伤.
作者:徐宏伟;张兰;罗俊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超声显像诊断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孕妇,27岁,孕1产0.于孕22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所见:宫内单胎,双顶径42 mm,颅骨光环完整.股骨长25 m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HR 138次/min;后壁胎盘,胎盘成熟度0级;羊水深14 mm;胎儿颈部可见外膨无回声暗区,内见多个中等回声光带分隔,呈辐射状排列,大者约49 mm×53 mm×36 mm,与颈部皮肤相延续.胎儿全身皮肤水肿增厚,以头部为甚,厚处2.7 mm;双胸腔见液性暗区,深处为21 mm;胎儿腹腔内亦见无回声暗区.
作者:王明丽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醛固酮正常的Batter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0岁.因四肢麻木、乏力伴搐搦近1 a,于2006-06-16入院.患者自2005-08始无明显诱因出血四肢麻木、乏力,尤以双下肢明显,伴肌肉酸痛,发作性四肢搐搦,多于夜间出现,曾先后4次在当地医院查血钾低于正常(具体数值不详),每次发作时给予补钾、补钙后症状缓解.
作者:虞艳芳;施珏;陈琼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房早掩盖不典型文氏现象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4岁.晕厥来诊.行24 h动态心电图(12导同步)检查示:P-P规律出现,平均频率53次/min,见P-R间期逐搏延长,于P3-QRS-T后其ST段上可见一逆行P波,其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于P1-QRS-T后其ST段上可见一P′波,仔细分辨其于Ⅱ、Ⅲ、aVF 导联为直立,aVR导联亦为直立,似为一未下传的房早.
作者:江岩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尿液检查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疾病程度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能引起血液生化成分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意义.尿液检查还可以用于药物、兴奋剂的监测和健康检查.尿液检验为无创性,取材方便.
作者:桑桂华;孙秀红;王丽晶;孙智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采用个体化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治疗狼疮肾炎(LN),对每个患者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治疗.方法:20例患者根据狼疮活动程度,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用药前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24 h尿蛋白定量等变化情况.结果:经上述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肾外症状也有明显改善,有2例因不能坚持长期治疗,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其中1例死亡.结论:LN治疗过程中极易因并发症而导致治疗的失败,尤其是肝功能受累、感染、血白细胞下降,而我们采用个体化治疗,在每次治疗前后均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及免疫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等,确定各项指标适合冲击治疗再进行.同时向患者讲明长期治疗对LN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绝经多年妇女宫内取环术的应用.方法:对于绝经多年妇女分别在取环前连续3 d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第4天取环.结果:服用米非司酮32例绝经多年妇女取环均获成功.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多年妇女取环可改善宫颈条件,减少取环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琳;陈荣;韩春花;钱木英;李鹛;高慧芬;刘容源;王博 刊期: 2007年第25期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对热敏感,56 ℃ 30 min能灭活.病毒在室温下较稳定,经4~7 d后能部分灭活但仍可能复制.研究发现, 医生在工作过程中,被HIV污染的针头和针尖,单纯一次性刺入皮肤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如果医生暴露的黏膜,包括眼结膜、口腔和鼻黏膜,接触了HIV污染的体液,其感染HIV的几率是0.09%.
作者:闫志刚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我院2002-06~2006-06收治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住院患者112例124只眼,对其中术后浅前房19只眼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124只眼,年龄38~79岁;右68只眼,左56只眼.124只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4只眼,继发性青光眼4例.发现浅前房者19只眼,平均发生率6.52%,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38~69岁.
作者:顾继兰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尿分析仪的普及其简单、快等优点很快被人们接受,但在实际操作中可出现一些假阳性或阴性,其试纸带在检测过程中受尿中化学因素干扰,对此我们将一些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作者:褚艾君;王晓燕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我科2002-01~2007-06共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瘘21例,经针对性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24~65岁,平均42岁.其中5例为胆囊管残端瘘,5例因单极高频电钩灼伤胆管壁造成胆瘘,1例因肝总管横断造成胆瘘,6例因胆管畸形损伤迷走胆管、右副肝管而造成胆瘘,4例因胆囊床剥离过深,损伤肝内小胆管造成胆瘘.
作者:朱健;陆妹娟;范然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前误诊的原因,提高避免误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08~2007-04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2例中11例以急腹症表现的结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过程.结果:术前诊断为阑尾炎4例,肠梗阻3例,肠破裂2例,肠套叠1例,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例.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阑尾切除术15 d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捷径手术,5例肿瘤切除肠造瘘术.结论:对结肠癌的认识不足,和术前缺乏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地体格检查是本病误诊的关键.
作者:周校先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统计分析抑郁发生和年龄、性别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82例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者84例,发病率为46.2%,发生与年龄的关系不大,而与性别、长期疾病困扰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李文辉;周琴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硬膜下积液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5岁.主因智能障碍3个月于2007-05-30入我科.患者2007-03-01在矿井下关闭阀门遇工业管道煤气泄漏,当即昏迷,间歇性全身抽搐发作,并发急性肺水肿.急送山西省二院职业中毒科治疗,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药物及高压氧治疗.患者逐渐转醒,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科.入科时高度智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指令性动作,不能言语.
作者:张禹;潘晓雯;孟祥恩;潘树义 刊期: 2007年第25期
血管性帕金森氏综合征(VP)是由于血管性病变导致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功能异常所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群.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增高,VP越来越受到关注.我科近年来治疗的VP 63例,占同期住院帕金森氏综合征(PS)患者的43%,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静;赵燕;樊瑞敏 刊期: 2007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