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圣
建立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机制,是提高护理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由于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起步较晚以及我国护士行业准入制度要求,目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机制尚不完善。综观研究成果,发现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缺乏一体化设计、中高职教育无法完全贯通等问题。因此,关注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进展,分析现存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实现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PBL教学法在我国各医学院校的实施,我们已得到一些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本文展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和生物化学课程PBL教学实例及特点,以期对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作者:孙英;张须龙;温铭杰;李蕴;陈彦;赵文明;王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介绍如何创新卫生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育教学环境,实施信息化教学。具体措施包括使用信息化手段推送导学案,利用微课制作工具制作微视频、建设精品资源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此外,有效可行的信息化教学措施还包括平板电脑、多点触控式虚拟解剖台和电子交互白板的使用。
作者:袁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神经外科研究生的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研究生期间应从体力、心智和专业知识技能积累3个方面做好准备,其中以谦虚、尊重、合作为核心的心智培养尤为重要;同时导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张宏伟;于春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现状,为明确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提供建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健康现状自我评价良好(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保健意识等方面)。目前患有一种慢性病者84人(45.4%),两种者40人(21.6%),三种及以上者16人(8.6%);其中高血压患者78人(42.2%),白内障患者33人(17.8%),糖尿病患者27人(14.6%),风湿病患者25人(13.5%),骨关节病患者22人(11.9%)。结论社区老年人健康现状自我评价较为乐观。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率的差异可指导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作者:田京京;陈晓霞;赵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自我国护理学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其具有了独立发展空间,获得了更多政府支持。但在该背景下,护理学学科知识体系仍处于转型期,存在不少问题。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护理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作者:栾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以快乐教学思想为指导展开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将“乐学、乐思、乐动”的教学理念贯穿口腔护理课堂教学中,融合学生生活、临床需要和职业诉求,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信。
作者:彭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普遍存在且表现特殊的群体,经过国家多年来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投入,贫困生各方面尤其是物质方面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其心理问题仍较严重。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援助机制不完善问题,提出采用事前预防、事中治理、事后追踪并充分体现以贫困生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心理援助机制,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作者:邱致燕;黄阳;张斌;王叶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护理专科生反思性学习体会,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引导我院教学改革试点班级对口专科护理90名学生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性学习;同一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9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性学习效果,比较两组考试成绩。结果反思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与传统带教方式相比,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显著提高(P﹤0.05)。结论反思性学习有助于护理专科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子轩;俞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近年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研究现状,分析高职护理教育研究发展方向。方法以“高职护理,教育”为主题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所有文献进行检索。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文献数量、作者单位、期刊和文献内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得相关文献1368篇,发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作者单位以各地职业院校为主;发表期刊主要为护理和教育类杂志,核心期刊较少;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占84.4%,干预性研究占7.5%,调查式研究占8.0%。结论高职护理教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应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形成一个持续关注高职护理教育的核心研究群体,开展高质量干预研究,为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与推广提供强有力的循证依据。
作者:杨玉亭;沈宗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本文针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岗前综合实训,从必要性、设计思路、基本程序、评价方式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适应专业需求的综合实训教学实践方式。
作者:段春燕;景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学生小讲课”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教学互动为特色的教学方式。笔者在15名学生的小班中通过准备、授课、学生提问、教师补充4个步骤,尝试开展“学生小讲课”,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王志斌;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大多数中职护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认为数学太过抽象、难懂,没有实用价值,进而缺乏学习兴趣,导致数学水平较低。针对此类情况,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学习效果。
作者:覃颖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组抽考法进行操作考核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4级部分班级,采用成组抽考法和个人考核法两种方法对护理学基础操作进行考核,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所得成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组抽考法可以代替个人考核法。
作者:刘娟;陈梓珊;蔡颖菁;叶少芝;吴宝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微课在内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级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整群随机抽样,以护理1309班和护理1311班为研究对象,将两班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9)。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施教学后,对两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并调查实验组对微课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对微课教学法评价较高,学习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课应用于内科护理技术教学中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
作者:刘寒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目前已成为国际主流医学教学模式之一。高职高专乡村医师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与“学”历来都被认为是复杂和困难的,我校乡村医师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采用PBL教学法,收到较好效果。人体解剖生理学采用PBL教学法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还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蔡辰年;王从荣;顾春娟;王新艳;姚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BL+LBL教学模式在医院乳腺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50名中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L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模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考试成绩上,观察组学生在出科理论考试、实践技能及总成绩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问卷调查评分上,观察组学生在带教方法、带教效果、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BL+LBL教学模式更适合应用于乳腺科临床实习教学中。
作者:陆清;梁宏莉;江科;李琼;季亚婕;陈玮黎;柴辰;张馨月;薛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为提高超声医学教学质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针对超声医学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浅谈研究生导师的隐性教育作用。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超声医学教学活动中,以理论研究和前期的实践探索为基础,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超声医学课程要求、导师的隐性教育作用以及PBL教学模式特征,研究其联合应用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超声医学人才。
作者:程文;刘钊;荆慧;王秋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3+2”五年制高职护生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临床思维和能力、增强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意识及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也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能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践,提升护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
作者:黄柳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在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中,对已有实验内容加以分析和整合,在不增加学时和实验经费的条件下,增设模拟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王春敏;马淑霞;杨春佳;吴庆田;任继秋;张昆;崔刚;代月;武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