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

王冬梅

关键词:护理专业, 中高职, 课程衔接
摘要:建立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机制,是提高护理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由于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起步较晚以及我国护士行业准入制度要求,目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机制尚不完善。综观研究成果,发现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缺乏一体化设计、中高职教育无法完全贯通等问题。因此,关注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进展,分析现存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实现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有效途径。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病理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针对目前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钱国强;尹晓峰;张卉;从静;丁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设计与构建

    在当前教育信息网络化环境下,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进行必要性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服务平台和网络资源平台,并进一步阐述该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姚玉献;王燕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BL+LBL教学模式在医院乳腺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探讨PBL+LBL教学模式在医院乳腺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50名中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L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模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考试成绩上,观察组学生在出科理论考试、实践技能及总成绩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问卷调查评分上,观察组学生在带教方法、带教效果、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BL+LBL教学模式更适合应用于乳腺科临床实习教学中。

    作者:陆清;梁宏莉;江科;李琼;季亚婕;陈玮黎;柴辰;张馨月;薛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深化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1],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因此,加强医院临床实习管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我院近年来不断拓展实训基地,对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建设途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苏淑贤;王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厚积薄发与因材施教--关于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

    神经外科研究生的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研究生期间应从体力、心智和专业知识技能积累3个方面做好准备,其中以谦虚、尊重、合作为核心的心智培养尤为重要;同时导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张宏伟;于春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研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学生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医学检验仪器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思路,在行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选择行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建设项目,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改革和实训设备研发等方面,系统介绍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及实践研究。

    作者:杨德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专科生反思性学习体会

    目的:总结护理专科生反思性学习体会,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引导我院教学改革试点班级对口专科护理90名学生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性学习;同一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9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性学习效果,比较两组考试成绩。结果反思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与传统带教方式相比,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显著提高(P﹤0.05)。结论反思性学习有助于护理专科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子轩;俞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值联合超声检测在女性盆腔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ROMA)值联合超声检测在女性盆腔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妇科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298例因盆腔包块住院接受手术的患者资料,收集同期46例在我院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E4、CA125值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计算ROMA值,以术后临床病理诊断为标准,通过比较灵敏度、特异性探讨各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HE4、CA125水平和ROMA值均较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女性组高,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HE4、CA125水平,ROMA值在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女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HE4对卵巢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高(97.44%),但其他诊断性能不高,尤其是灵敏度(67.19%)。(3)ROMA诊断特异性、阴性预测值较HE4、CA125高,分别为90.60%、92.98%。(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达87.58%。(5)ROMA值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时,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分别达84.38%、95.12%。结论 ROMA值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发挥二者优势,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曲波;杜盟盟;刘红;王蓉蓉;马守叶;王海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2013级护理本科14、15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考核总分、操作流程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多数护生对角色扮演教学法满意(76.9%),认为其有利于提高对整体护理的认识(92.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92.3%)。结论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向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市部分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核心竞争力水平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问卷对某市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核心竞争力呈正相关(r=0.344),即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其核心竞争力水平越高。结论在校大学生应合理管理课余时间,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使时间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姚雪;章新琼;王秋萍;吴小婷;刘静;陈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格教学在新护士规范化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新护士规范化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成立微格教学培训班,采用微格教学模式进行新护士技能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新护士及指导教师对培训认同度均较高,新护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结论微格教学应用于新护士规范化技能培训是行之有效的,能明显提高培训效果,可成为临床护士技能培训的新型模式。

    作者:王琼;谢秀霞;闫红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PBL教学法对我国基础医学教育的借鉴与思考

    随着PBL教学法在我国各医学院校的实施,我们已得到一些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本文展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和生物化学课程PBL教学实例及特点,以期对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作者:孙英;张须龙;温铭杰;李蕴;陈彦;赵文明;王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针刺伤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针刺伤及常见原因,为制定相关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针刺伤调查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4个临床科室的128位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9.8%的医护人员曾经历过针刺伤,其中39.4%的人经历过3次或以上针刺伤;23.6%的针刺伤发生在回套针帽时,23.0%的发生在注意力不集中时,20.9%的发生在分离针头时;52.5%的医护人员认为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防范意识薄弱,38.4%的认为在于工作繁忙,26.3%的认为在于处理针头方法不当;实习及轮转护士、专科护士、医生3个群体中,实习及轮转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为96.3%。结论临床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掌握了针刺伤防范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有待加强;实习及轮转护士是针刺伤高发人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院配备完善的设施和足够的医护人员,完善各项流程和制度,加强培训和管控,特别是强化实习及轮转护士的培训与督导,将对降低针刺伤和防范职业暴露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薛芙珍;李颖;高文芳;孙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BL教学法在乡村医师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目前已成为国际主流医学教学模式之一。高职高专乡村医师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与“学”历来都被认为是复杂和困难的,我校乡村医师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采用PBL教学法,收到较好效果。人体解剖生理学采用PBL教学法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还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蔡辰年;王从荣;顾春娟;王新艳;姚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四川省泸州地区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四川省泸州地区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及培训需求情况,为科学有效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自行设计调查量表,调查四川省泸州地区养老机构97名护理员的培训需求情况。结果本地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学历低、持证率低、缺乏专业培训;养老护理员对培训知识的需求认知评分排在前五位的是:职业工作需知,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用药护理,排泄操作,人际沟通与人际礼仪。结论养老护理员整体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应重视与加强规范化、专业化培训,提高培训覆盖率,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作者:杨晓玲;曾建霜;陈丽;鞠梅;张世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药物学实训课程中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分析

    目的:评价护理药物学情景式实训教学中护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针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5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指标来评价。结果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23条指标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850。结构效度清晰,因子分析产生6个公因子,能解释总方差的76.82%,各指标相应因子上因子负荷均大于0.5。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护理药物学实训课程中护生核心能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任亚丽;史辉;陈云;邵建华;孙小莉;袁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快乐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以口腔护理教学为例

    以快乐教学思想为指导展开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将“乐学、乐思、乐动”的教学理念贯穿口腔护理课堂教学中,融合学生生活、临床需要和职业诉求,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信。

    作者:彭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亚低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ICCO监测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72例。结果利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数指导治疗,可使平均动脉压更稳定,进而增加脑灌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减少肺水肿发生,有利于肺换气,临床效果肯定。结论在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中运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且并发症少,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晖;刘秦勤;孙志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技术操作“四环式”项目教学法实践研究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以培养学生护理技术为核心,使学生具有开展病情问诊、体格检查、参与辅助检查及报告单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病情实施观察、判断的职业能力,终能记录形成护理病历等。由于健康评估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且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中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健康评估实践性强,学习难度大;二是健康评估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学习效果差。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于内容枯燥、抽象,形式机械、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并且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本文就健康评估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作者:吕建中;顾志刚;史润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

    建立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机制,是提高护理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由于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起步较晚以及我国护士行业准入制度要求,目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机制尚不完善。综观研究成果,发现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缺乏一体化设计、中高职教育无法完全贯通等问题。因此,关注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进展,分析现存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实现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