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杨秀兰

关键词:微课, 高职, 护理专业, 药理学
摘要:目的 浅析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80人)和实验组(80人).实验组采用以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授课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成绩和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考核成绩、对教师授课评价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对微课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运用微课教学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海南省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其评分与国内中学生常模比较,并进行专业、性别和年级间的比较.结果 与常模比较,研究样本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专业间比较,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有差异,护理和药剂专业差异无显著性,两者均与其他专业有显著性差异;性别间比较,女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虑、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男生,且具有显著性(P<0.05);年级间比较,不同年级的学生总均分以及10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2013级分数均高于2012级.结论 我省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措施,为今后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周凡冰;林秀金;吴娟娟;李俊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职卫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中职卫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是根据中职卫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特点,将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引入班级管理全过程的模式.该模式将学生日常教育纳入专业能力及职业素质培训体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中职卫校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不仅能促进学生“职业人”角色的成长,还能促进班级管理规范化.

    作者:梁清霞;车韦莹;罗肖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改革探索

    通过优化设计性实验内容、课程设置、管理方式及考核模式,探索新的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融合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标准规范的全程考核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全程参与的管理制度提高自主意识和管理能力,使以往的“实验验证理论”彻底变为“实验检验理论”,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王丽萍;段国贤;李树民;王小君;杨秀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91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30人)和实验组(261人).对照组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包括病例导入新课法、PBL教学法和课题研究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期末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课程满意度和考试成绩均较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满意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作者:刘庆春;归改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病例讨论在高钾血症及救治实验中的应用探讨

    高钾血症及救治实验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数年,以往是教师讲授为主,疏忽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文以病例讨论为切入点,探讨病例讨论在高钾血症及救治实验中的必要性、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期望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帮助.

    作者:安英;沈楠;赵丽晶;陈雪;徐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职院校病理学多模式综合教育探讨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展规律以及相关机制等的学科,其中的一些医学理论对于临床诊断也很有帮助.目前,学生普遍反映病理学课程的理论性太强,内容抽象难懂,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多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电话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患者被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干预组同时实施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干预4个月、6个月时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干预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4个月、6个月时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干预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梁惠连;孔德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腹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在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腹部外科疾病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腹部外科疾病护理教学中的实践过程:课前先学资源准备→学生课前先学→师生课堂互动,并阐述各环节的做法.后,提出对该模式下“学”与“教”观念性转变的看法.

    作者:杨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种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对儿科护理实训应用多种教学法效果进行评估,为护理实训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572名护理专科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针对不同实训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对两组理论与实训技能、教学评价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理论和实训技能成绩及教学评价都高于对照组,对教学总体非常满意.结论 多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儿科护理综合能力,对培养具有优良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有积极意义;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满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作者:陈媛玲;杨红萍;赵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口腔基础医学模块整合在成人教育中的探索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口腔基础医学模块,是将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部分内容优化整合形成3个教学模块,并结合多元教学法,引入成人教育中.模块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在普通口腔医学本科生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王霞;王培源;吴淑华;夏吉凯;刘鲁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士长日查房次数对患者满意度影响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护士长日查房次数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科3个病区患者为研究对象,一病区为对照组,护士长日查房1次;二病区为实验1组,护士长日查房2次;三病区为实验2组,护士长日查房4次.比较3组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1组、2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2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验1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增加护士长日查房次数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祝英;张改萍;王昱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实验室开放是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大学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1].本文通过对人体标本陈列室、局部解剖学标本操作、系统解剖学实验标本的开放及管理模式研究,探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开放途径.

    作者:梁成青;熊健;吴国运;朱耀峰;黄大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简易呼吸气囊的工作原理”为例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其短小精悍、教学效果颇好,越来越为学生所接受,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微课教学设计关系到其能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本文将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中“简易呼吸气囊的工作原理”内容设计制作成微课,并以此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将微课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

    作者:周丽荣;林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妇产科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

    妇产科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分支,操作性、综合性均较强.随着当前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开展,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临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了关注热点.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方式,有效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蔡东阁;刘海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评与互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自评与互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我院护理系2011级护理本科6个教学班301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2级护理本科6个教学班283名护生作为实验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将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分成24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总评的模式,实验组采用教师讲授—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模式.结果 实验组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引入自评与互评,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提升操作学习效果

    作者:戴叶花;陈川;李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在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调查与分析

    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制定了在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问卷,针对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对不同专业、性别、年级的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次、求助方式顺序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曹爱;裴雪丹;艾梅;陈晨;韩松;朱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探讨

    分析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探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及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人文素养.

    作者:吕霞;李英;闵芬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改革与实践

    为全面提高学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实习前3周,强化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通过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规范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岗位工作,完成向实习医师角色的转变,顺利通过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

    作者:董静;马向阳;崔福江;任丽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神经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中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医患沟通能力是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医学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相对于其他系统疾病更为局限,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过程中,因治疗手段有限,致残、致死率高,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笔者从自身经历和体会出发,总结结合神经系统疾病的共性特点和规范化培养阶段住院医生的身份特点,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作者:田成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思考

    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目前因培养体制尚不够健全,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本文认为,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当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及实际出发,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注重加强研究生对临床医学本质的认识及社会人文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专业与科研、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满足病人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

    作者:陆宏伟;张亚飞;吉鸿;黎一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