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梅;宋娟;王建成;马彬;张菊霞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紫外检测器(HPLC-DAD)测定牛奶中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方法 .方法样品以5%乙酸乙腈提取,经改进的分散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净化技术净化,使其溶液澄清,便于进样和保护色谱柱.结果 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较好(RSD均<2%),低、中和高3个浓度的回收率均>98%(RSD均<1%).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牛奶中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
作者:杨勇;姚天月;龚兴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运送病人的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级中职护理专业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在运送病人的护理技术教学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实验组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进行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考核成绩和课堂反馈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行动导向教学有助于提高中职运送病人的护理技术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郭文颖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以生、制药材为切入点,对不同产地何首乌及制何首乌药材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并分析药材外观性状与活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期已经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以4批不同产地、性状的生、制何首乌药材为样品,同时测定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3种活性成分,并观察记录药材外观性状与活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生何首乌与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及蒽醌类成分含量明显不同.生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明显高于制何首乌,但是游离蒽醌类成分难以检测出,而制何首乌中可检出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蒽醌.制何首乌性状特征与活性成分含量具有相关性.结论 制何首乌外观颜色浅,丝络明显,其中含有的二苯乙烯苷较多,但大黄素含量较低;若颜色深,丝络不明显,则二苯乙烯苷含量较低,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较高.
作者:王焱;侯连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分析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方式现状及不足之处,提出学生学习态度、检索技能、形成性考核、终结性网络化考试等多元化考核模式,阐述网络化考试试题库建设过程,并讨论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基于网络化考试的多元化考核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教师负担,激发学生参与检索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作者:唐莉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通过对药学拉丁语教学中的语音及语法关键点进行讨论,总结语音、语法等方面教学经验,为不同院校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明确、基础语法知识的正确理解提供思路,也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作者:严玉平;吴兰芳;郑玉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第二课堂对我院护生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培训,提升护生相关知识、技能水平及自主学习能力.方法 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4、2015级共86名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整群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实验组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增加第二课堂,比较两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教学满意度及自主学习能力.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教学满意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基于第二课堂对护生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培训能提升护生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提高护生教学满意度及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刘茜;王欣然;杨洋;冯新玮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总结成人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诊断为淋巴管瘤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仅10例行MRI扫描.结果 28例中,9例为囊性淋巴管瘤,其中颈肩部3例,下肢1例,胸壁1例,腹腔4例;10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其中,颈肩部3例,手腕部1例,下肢1例,腹腔5例;9例为血管淋巴管瘤,其中,颈肩部1例,下肢3例,胸壁1例,腹腔4例.不同类型和成分的淋巴管瘤的CT表现具有差异性,MRI主要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当伴有囊内出血和感染时可变为混杂信号;T2WI则为显著高信号.结论 CT对淋巴管瘤有较高的诊断率,仍然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MRI对囊内成分及分隔的分辨率高于CT,两者结合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作者:蔡忠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社区初产妇孕期心理护理在预防产后抑郁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深圳市社区有完整孕检记录并定期孕检的277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40例,对照组1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孕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孕期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及产后6 d、36 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中文版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未出现产后抑郁症患者,对照组4例孕妇出现产后轻度抑郁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后6 d、36 d EDPS及SF-36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预防社区初产妇产后抑郁、改善产后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麦葵弟;何丽丽;张奕标;黄彩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介绍基础护理学这一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过程化考核的具体方法和效果,为逐步提高我院护理本科生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王东雨;董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模拟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校2015级农村医学专业4个班共200名学生,依据学生班级分为模拟教学组(100名)和常规教学组(100名),模拟教学组在常规教学方法基础上增加模拟教学实验课,常规教学组不改变原有教学方法,对两组学习质量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模拟教学组学生学习质量考核评分为(96.32±2.65)分,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的(79.10±5.01)分;模拟教学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87.00%)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56.00%).结论 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明确专业型及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探讨加强研究生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为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思路.
作者:白纪红;梁志清;王昌明;吴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动物外科是引导医学生由医学基础课跨入临床外科学大门的重要桥梁课程,传统课程设置重视对腹部外科操作能力的培养,涉及创伤急救处理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当前医学发展的需求.本文在分析动物外科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探讨犬跟腱缝合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期构建学生创伤外科知识体系,提高动物外科教学质量.
作者:李甲;张新;徐卫东;刘佳;袁良喜;周维正;水锨崎;赵志青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效果.方法 对即将毕业实习的560名中职护生进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培训前后进行相关测试,运用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培训,护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显著提高.结论 加强中职护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对护生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邓芝伶;唐艳;马海龙;周芸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2012级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级为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就两组对教学的评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增进师生及生生感情.结论 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具有可行性,且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汤科;刘鑫;王丹;刘新;冷言冰;韩云蕾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与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护理人员2015年进行传统培训与考核,2016年进行分层级培训与考核,对比这两年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理论、操作考核结果 以及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情况.结果实施分层级培训与考核后,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参加的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数量也有所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完善了其知识结构,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服务质量以及科研水平,融洽了医护患关系,减轻了管理者压力.
作者:郭玉梅;张晓霞;张彦芳;陈来秀;宋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字化人体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将其应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以便清晰地显示人体的立体层次结构与各器官间的位置及毗邻关系,弥补采用尸体标本教学的不足,缩短师生接触甲醛的时间,解决学生课后看不到标本、不方便复习的难题,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于鹏辉;李俏;鞠晓军;陈峡;伍修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中医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者:周微红;邓建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但带教中发现大多数护生不愿主动与患者沟通.本文从护生、患者、带教教师、社会方面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以达到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减少护患纠纷的目的 .
作者:陈静;丁钰;徐芸;江明珠;孙颖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便利抽取2014级本科护理专业187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干预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互动,增强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陈乐;贾红力;雷利霞;吴晓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编写为例,分析当前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并指出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职业精神养成的重要性,提出将职业精神培养渗透在基础医学课程教材中的初步设想,使我们编写的教材与时俱进,更好地承载医学知识和传承良好职业精神.
作者:王东;蔡恒;李红星;时彦;赵伟;张连双;张洪芹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