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根源及对策

王志贤;卢景国

关键词: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 医学生
摘要:医学人文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目前,医学人文教育领域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医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优化整合人文课程设置,提升人文课程师资的综合素质,改进人文课程教学方法,多渠道构建隐性课堂.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八年制临床教学方法探索与评价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一种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新学制,分析八年制宗濂班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法,进一步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并通过OSCE考站进行效果评价,以期为提高八年制临床带教质量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作者:俱西驰;王伟;屈秋民;罗国刚;宋文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循证教学融合Seminar教学法在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循证教学融合Seminar教学法在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为高职院校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4级护理专业3班的学生52人为观察组,4班的学生50人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教学融合Seminar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自制的问卷、理论及综合技能考试、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和综合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评判性思维能力除开放思想维度外,剩余维度得分和总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效果自评问卷除临床实践能力维度外,剩余维度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循证教学融合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综合技能操作水平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职业核心能力,有助于护生循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丽娟;龙丽;刘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临床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180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适应证、用药剂量及次数、药物配伍、药物联合使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不合理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本次共讨论9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用药适应证总不符合率40.56%;使用剂量不规范的30例,占16.67%;给药次数不合理的2例,占1.11%;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的占42.2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但其不合理应用现象屡见不鲜,医疗机构应加强监督和管理,促使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吕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总结传统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述模拟化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提出该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实践教学的优势及意义,旨在推动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

    作者:李春艳;卢书明;王莺燕;杨冬;刘丹;王贞;赵天宇;孟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医患纠纷频频发生,社会上出现一些医药领域的丑闻,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药学人员来说,职业素养较低、人文关怀能力欠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现代药学教育在强化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因此,探讨如何确立学校-社会一体化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李俊雅;李君;吴梅青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论高职高专院校机能实验室的开放

    机能学实验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机能实验室软硬件资源有限,使学生机能学实验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通过阐述高职高专院校机能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开放机能实验室的意义,提出高职高专院校机能实验室开放的组织与管理措施,并阐述高职高专院校机能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瞿晓林;杨跃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影响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目的 通过调查找出影响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由护理部干事负责对全院各临床科室的医生按60%的比例进行随机调查,对比分析2015年、2016年两年间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2016年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在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水平、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护士能否详细掌握患者病情、科室医护沟通、科室医护配合方面较2015年高(P<0.05).结论 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较好,通过加强专科知识培训、增进医护关系、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抢救能力、重视病情观察、优化排班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作者:宋亚平;郭玉梅;张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入读我校护理专业的4个班级,新生入学时随机分班,年龄在16~18岁,均为女生.将6班、7班(共147人)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将8班、9班(共145人)作为实验组,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期末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并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与理论考试成绩的总均分和A2、A3/A4型题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各个指标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明显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黄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思想引导工作策略研究

    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专业满意度、专业适应度低下的现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利用校企平台,为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工作探索新途径:在专业思想教育课堂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校企携手开展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性开展专业思想引导工作,将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专业教师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作者:刘佳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网络环境下师生沟通平台构建初探

    通过使用多种沟通方式搭建立体式沟通平台,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并发现问题,根据遇到问题的复杂及普遍程度,采取不同的沟通模式,逐渐实现班级文化的创建和班级的自我管理.

    作者:谢立璟;鲁杨;周东平;付映宏;聂立华;王秋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PBL教学法在卫生信息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增强卫生信息管理学教学效果中的差异.方法 在实验班使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对照班使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期末测试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结果 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低于实验班(P<0.01),成绩优秀率和及格率也低于实验班(P<0.01).两班高分与低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卫生信息管理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者:王家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浅论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形象建设

    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和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以主体个人化、工具数字化、内容海量碎片化、传播高速即时化为特色,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这些机遇和挑战进行有理论依据和实际经验支撑的分析,并为辅导员如何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正面有效的自身形象建设提出建议.

    作者:汪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硒制剂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自身抗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硒制剂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CLT患者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治疗组1(44例)给予硒酵母200μg/d,治疗组2(40例)给予硒酵母50μg/d,对照组(46例)随访观察3个月,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测定血清TPOAb、TgAb、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及甲状腺各径线数值.结果 补硒治疗后,治疗组1 TPOAb、TgA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TPOAb、TgA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日给予200μg硒可降低CLT患者TPOAb、TgAb水平,每日给予50μg硒对降低TPOAb、TgAb水平可能剂量不足.

    作者:高宏霞;刘静;冯睿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职学生厌写作文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加之学校、教师在教育策略和教育理念上出现偏颇,是导致学生厌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教师要积极思考,主动采取应对策略,加强作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今后在职场的竞争力.

    作者:牛富俭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浅谈药学服务教学中药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药学服务技能是药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相关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能力.然而以往的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却忽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培养药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既是岗位所需,也是服务对象的要求.从药学服务与人文关怀精神的内涵、培养药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途径等方面探讨对药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作者:魏来;王玉霞;钟华美;谭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目标管理模式在中职护生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均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及实践能力较强的临床护理人才,而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不仅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关系到护理专业学生是否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有机结合.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中职护生开展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意义重大.

    作者:潘丽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大学生的死亡态度及其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研究

    目的 分析大学生的死亡态度及其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方法 随机抽取珠海市3所高校部分在读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临终关怀态度调查表》评价大学生的死亡态度及其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结果(1)DAP-R量表总分(89.44±16.37)分,5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避接受.宗教信仰、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家庭对待死亡的态度、所学专业是大学生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2)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趋近接受、逃避接受维度得分更高(P<0.05);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大学生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得分更低(P<0.05),而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更高(P<0.05);家庭对待死亡态度开放的大学生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得分更低(P<0.05),而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更高(P<0.05);医学生死亡逃避维度得分更低(P<0.05),而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更高(P<0.05).(3)仅26.46%的大学生表示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死亡教育相关知识;61.07%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希望和非常希望设置死亡教育课程.(4)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总分(96.20±11.57)分,性别、宗教信仰、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否经历亲人离世是影响大学生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因素(P<0.05).结论 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对死亡和生命意义的深入认识及思考,但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总体态度趋向积极. 死亡教育应该在中国社会广泛推广,但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佳;张金峰;袁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卫校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卫校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及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四川某卫校学生进行网上调查.结果 手机成瘾组与手机未成瘾组的MPAI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得分、学业成绩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得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PAI量表总分及失控性、低效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呈负相关(P<0.01),戒断性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呈负相关(P<0.05或P<0.01),逃避性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5).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手机成瘾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可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来改善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进而改善手机使用对教学和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刘衍素;向秀清;陈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职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优化策略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基于甘肃省某市中职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观念滞后、队伍不稳、管理松散、评价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等.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稳定队伍、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等措施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作者:吕州军;赵明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片面强调工作的技术性和程序完整性,缺少对学生发展性问题的分析研究,这种现象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被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泛化等不良后果,严重削弱了学生管理的育人功能.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辅导员在管理育人意识、管理育人方法、管理育人能力和管理育人态度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高职院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制度不完善、不合理方面的客观原因.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育人功能和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以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