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技能竞赛对大中专护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影响研究

黄秋杏

关键词:护理技能竞赛, 护生, 职业素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技能竞赛对大中专护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影响.方法 纳入已经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的大中专护生721例,根据护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护理技能竞赛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为参加过各级护理技能竞赛者,对照组为未参加过护理技能竞赛者.观察两组护生毕业前综合能力考评得分及自评情况.结果 综合能力考评情况:研究组整体素质、汇报病历、操作技能、医患沟通、病历书写、理论联系实际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综合能力自评情况:研究组沟通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提高大中专护生综合职业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留学生临床培养模式探索

    结合十几年我校留学生临床教学实践和体会,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医学留学生临床培养模式,以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我校高等教育水平.

    作者:李松华;王倩;胡晓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以PBL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PBL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骨科2013—2014级临床医学系实习生61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以PBL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比较两组成绩和教学效果.结果 以PBL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成绩和教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PBL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针对问题主动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张学东;王雪飞;张亚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民族地区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实践与思考

    结合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特点,优化、编排、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临床岗位需求.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综合护理干预研究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CVD)高危人群实施家庭探访式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其综合护理等相关知识认知度,改变其健康态度与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动脉弹性,为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与减少发病提供研究依据.

    作者:刘娟;李玉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大学生控烟知信行能力调查

    目的 调查沈北地区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其控烟知识、态度、行为(KAP)情况,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沈北地区5所高校(医学院校1所、非医学院校4所)的在校生901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针对大学生控烟知信行能力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吸烟率为16.3%,其中,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的吸烟率有显著性差异(字2=90.834,P=0.001).对国家相关控烟政策的知晓率为23.6%.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对戒烟药物(尼古丁)的了解有显著性差异(字2=41.949,P=0.001).吸烟行为易在伤感情绪下发生(72.6%),其次是饮酒(55.1%).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了解控烟政策法规、知道尼古丁替代疗法、专业为保护性因素,性别为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控烟政策的知晓率较低,缺乏相应的劝阻吸烟和拒烟技巧.建议高校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戒烟的必要性,提高控烟意识.

    作者:车晓宇;姚舜禹;高兵;刘霁葳;金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MRI对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MRI对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7例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对其MRI征象进行评价,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 加以对照.结果 227例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中,MRI诊断韧带拉伤32例,部分撕裂123例,完全撕裂55例,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17例.与关节镜检查结果 对照,MRI诊断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符合率:完全撕裂和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为100.0%,韧带拉伤为81.3%,部分撕裂为83.7%.结论 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直接征象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间接征象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MRI在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闻奇;张晓明;王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析患者视角下的医患冲突

    近年来医患纠纷频发,不但损害医患双方的利益,而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对象和消费者,在医患冲突中扮演重要角色.笔者通过对患者视角下医患冲突的现状、成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以下解决途径:媒体客观公正评价、提高患者自身素质、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医院实施人性化管理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作者:董海涛;何金;梁悦;郭倩;赵珊珊;冯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微课在中职学校应用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使中职生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中职学校引入微课,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中职教学现状,论述微课的产生背景、中职学校推行微课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作为教师,只有对这种新教学模式详细了解、仔细分析,才能达到使其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

    作者:李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程序教学法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程序教学法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适合静脉输液教学的方法 .方法 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三年制教学班256人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与程序教学法进行静脉输液教学.结果 实验组静脉输液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程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裴华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以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达到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目的 .

    作者:余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抗挫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非常必要.

    作者:王亚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提高护生职业素养的外科实训中心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外科实训中心是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加强外科实训中心建设,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护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外科实训中心,通过建设仿真实训教学环境、构建双师型实训教学团队、采用以情景教学为主的综合教学方法 、搭建信息化实训教学平台、建立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等途径,提高了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收到较好实训教学效果,促进了护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夏晓华;聂金桃;崔秀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验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方法 在河南省范围内,对10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进行调查.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信息系统,分析省、市、县(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人员数量、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结果 河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人员在数量、学历、职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省级总体情况较好,县(区)级卫生检验人员匮乏,学历、职称低等问题较突出.结论 各级政府应加强高职高专卫生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作者:杨颖;董伟华;吕长坤;马菲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谈如何加强少数民族中职生法律意识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大幅度提高,但他们社会阅历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法制教育,对法律一知半解,法律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制教育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少数民族中职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对提高中职生法律意识的途径进行探讨.

    作者:范继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谈法医专业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实习是法医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大学教育的后阶段,该阶段教师的带教与管理直接影响实习生实践能力培养.

    作者:郭方超;陈厅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在生物技术专业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

    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姚庆收;秦加阳;武玉永;张小华;赛思翔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对民族地区涉外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处于发展阶段,与国际护理教育存在一定差异,民族地区也不例外.随着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对护理院校课程设置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ISPN项目对民族地区涉外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涉外护理课程提出优化整合建议,以适应新型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杨琰;崔香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已不仅仅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如何提高预防医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入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

    作者:于光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微课教学对中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教学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微课教学对中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教学的作用.方法 从我校护理专业2013级大专班中随机抽取由同一名教师授课的8个班共4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4班采用常规教学,5~8班采用微课教学,对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 的班级进行量化评价及比较.结果 从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学生评价教师、测试成绩4个方面来看,微课教学好于常规教学,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微课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五官科护理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尉;宫立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整合中医师承教育构建特色育人方式

    中医师承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繁荣以及核心人才培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医人才培养以院校和师承教育为主,自学、家传等多种模式并存,表现出鲜明的传承性、统一性与连续性特征.

    作者:李世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