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罕见模式研究

张龙锋;邹晓月;黄文华;夏秋风

关键词:新生儿,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疫苗接种, 胆红素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罕见模式的产生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6例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的新生儿资料.对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罕见模式的发生率、乙肝表面抗原浓度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胆红素干扰试验排除黄疸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106例新生儿中,接种乙肝疫苗后一周内采血的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2例,检出率15.0%;一周以上采血的2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例,检出率3.9%,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中以HBsAg单阳性为主,3例伴有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罕见模式.对1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的5例进行10~15天随访后发现,乙肝表面抗原浓度均下降,其中4例转为阴性.干扰试验显示,总胆红素381.8μmol/L,直接胆红素30.2μmol/L不影响所用试剂的准确性.结论 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的罕见模式可能与接种乙肝疫苗相关,并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需要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BOPPPS教学模式 在合理用药科普课程中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BOPPPS教学模式在合理用药科普选修课程中的应用.分析BOPPPS教学模式各阶段的含义及作用,探讨其在生活中的用药知识选修课中的应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BOPPPS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郝国祥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下 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及职业素养提升探讨

    传统养老护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不能满足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顺应我国老龄化趋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论述我国及欧美发达国家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并初步探讨养老护理人才职业素养提升的相关措施,包括完善准入制度、实施分层培训与培养职业认同感.

    作者:郑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为实现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思考.

    作者:陈红旭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及文献分析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AMM)由Moore(185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且预后极差的肿瘤,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临床极易误诊. 据文献报道,AMM占恶性黑色素瘤的0.4%~1.6%,占大肠肿瘤的0.1%~1.9%,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推测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关[1].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女性稍多. 日本有学者认为起源于黑色素细胞者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生长速度慢,预后较好;而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青年人,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易在早期发生,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9%~17%[2].

    作者:景莉萍;王席度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全自动录播系统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自动录播系统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122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1名,实验组采用全自动录播教室授课,对照组在常规实训室授课,通过实训考核和教学满意度评价两种方法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急救护理实训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训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自动录播系统应用于急救护理实训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黄俊;闵锐;姚少松;胡成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以案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应用——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目的 探究以案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操作考核与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操作考核成绩为(83.53±10.44)分,高于对照组的(80.08±9.03)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对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P<0.05).结论 以案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护士核心能力,但是该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较大.

    作者:于海艳;孟莉莉;徐嵘嵘;崔秀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探讨工作坊培训模式在基层医院护士PICC维护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工作坊培训模式在基层医院护士PICC维护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来我院进修的60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由具有PICC维护和置管资质的护士带教;观察组采用工作坊培训模式,由血管通道室的护士负责培训.两组培训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培训效果以及两组对各自培训模式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理论、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培训模式的评价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工作坊培训有利于护士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PICC维护技术,培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职业认同感.

    作者:宋亚平;郭玉梅;魏彩霞;安雪梅;胡欣然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苏黄止咳胶囊 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随机、双盲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咳嗽患者中选择110例纳入研讨,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前者应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后者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咳嗽评分,记录咳嗽总评分及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55%和80.0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变应性咳嗽,可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咳嗽症状,较单独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更安全.

    作者:平丽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于护理学会平台三方联动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基于护理学会平台的护理学会、医院、学校三方联动护理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为例,提出以护理学会为合作平台、确立护理学会主导地位、激发各方合作内生动力,全面开展院校合作教育工作层面和内涵的探索,以为职业院校探索新型院校合作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邵阿末;周梅芳;许萍;许仙英;陆琦;繆雪晴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中职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法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国民普法教育的重点之一.中职生在青少年群体中特点突出,对其进行法治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也更具特殊性.正确把握中职生法治教育内涵,客观看待当今中职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以期提高法治教育成效.

    作者:卓群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高职护理伦理与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础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优势.混合式教学实施中,基础条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直接影响到教学模型的设计和实施.本文通过对教学资源、学生、教师等多个基础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护理伦理与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作者:邵广宇;张朝慧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师生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发生较大改变.本文以中职药剂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探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丁维敏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本科实习护生社交焦虑 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自尊在本科实习护生社交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68名医学院校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自尊在社交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 社交回避与苦恼同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440,P<0.01),自尊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470,P<0.01),社交回避与苦恼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309,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自尊在社交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24,P=0.55).结论 社交焦虑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本科实习护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

    作者:王燕;邓方方;程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医德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当前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医德文化认同视角探索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者对医德文化的认同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同时患者要培养就医道德,媒体要恪守相应职业伦理并注重正确的舆论引导,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肖叶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青年临床教师指导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 的实践和思考

    青年临床教师对开展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有积极性,但本科生课余时间和临床教师的科研时间有限,如何解决时间方面的问题,提高带教效率,是青年临床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青年临床教师在指导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方面的切身体会,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从科研目标、有效沟通、团队协作、统筹安排等方面合理规划时间,从而提高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成效.

    作者:杨谦梓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中药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我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以中药综合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培养适应现代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良好的育人机制.

    作者:张小年;宋新丽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城市社区居民应急避难知识与救护能力现状调查——以南阳市宛城区居民为例

    目的 对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居民应急避难知识与救护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应急避难的认知和意愿等,并探讨原因,为有关部门制订应急避难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河南省南阳市城市社区居民应急避难知识与救护能力进行调查,并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37名社区居民中,客观测试平均成绩是10.14分,及格率是24.5%.其中,人为灾害的应对及格率高(64.1%),现场救护的应对及格率低(18.1%);不同年龄、职业及灾难经历的居民,其客观测试及格率差异有显著性.30.8%的居民在应急避难时有救护能力,75.1%的愿意接受应急避难知识与技能相关培训.结论 城市社区居民应急避难知识与救护能力测试及格率低,相关知识和技能欠缺,但有较强烈的培训意愿. 相关部门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居民应急避难知识水平和能力.

    作者:陈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 的思考与实践

    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本文从创新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丰富的科研创新项目与第二课堂、实行早期导师制、重视毕业设计等方面,介绍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方法.

    作者:吴立娟;吕世云;肖荣;王虹;牛丕业;余焕玲;荣霏;孙志伟;郭秀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临床药学专业 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后续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黄统辉;张玲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新时期高校本科生物材料学教学模式探索

    生物材料学是一门以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等学科为主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本科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探索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模式外,还可以尝试互动交叉式教学、多媒体及实物教学、课外见习实践等教学手段,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本科生物材料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贵才;王亚玲;赵亚红;张鲁中;杨宇民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