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科实习护生社交焦虑 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王燕;邓方方;程梅

关键词:社交焦虑, 领悟社会支持, 自尊, 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自尊在本科实习护生社交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68名医学院校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自尊在社交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 社交回避与苦恼同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440,P<0.01),自尊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470,P<0.01),社交回避与苦恼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309,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自尊在社交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24,P=0.55).结论 社交焦虑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本科实习护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下 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及职业素养提升探讨

    传统养老护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不能满足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顺应我国老龄化趋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论述我国及欧美发达国家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并初步探讨养老护理人才职业素养提升的相关措施,包括完善准入制度、实施分层培训与培养职业认同感.

    作者:郑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新形势下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现状分析

    通过对7个省、14个地级市的高校、医院、眼镜企业的调研,了解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如何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等,以满足行业发展对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省份的医院和眼镜企业,对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差别.本、专科院校必须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作者:贾松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群建设思路探讨——以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根据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6项计划的实施需要,人才培养应对接产业链,课程内容应对接职业标准,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核心专业——药学专业,带动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以及中药生产与加工4个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彭启伦;吕昌模;成祥友;陈跃玲;何志龙;陈霞;陈长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对胃癌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EA、CA125、CA19-9、CA72-4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76例、 胃部良性病变患者85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为研究对象,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CEA、CA19-9、CA125、CA72-4血清表达水平;计算并比较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统计CEA、CA19-9、CA125、CA72-4单项检测阴性、阳性患者复发、无瘤生存的例数,对比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清CEA、CA19-9、CA125、CA72-4表达水平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胃癌Ⅲ~Ⅳ期、低分化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CA72-4表达水平较Ⅰ~Ⅱ期、高/中分化患者显著升高(P<0.05);4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5.9%,较单项检测显著升高(P<0.05);CA19-9、CA72-4检测阴性者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者(P<0.05).结论 CEA、CA125、CA19-9和CA72-4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CA19-9、CA72-4表达水平可作为胃癌预后评价的指标.

    作者:杨晓婷;赖广华;卓李圆;赖名溪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罕见模式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罕见模式的产生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6例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的新生儿资料.对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罕见模式的发生率、乙肝表面抗原浓度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胆红素干扰试验排除黄疸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106例新生儿中,接种乙肝疫苗后一周内采血的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2例,检出率15.0%;一周以上采血的2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例,检出率3.9%,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中以HBsAg单阳性为主,3例伴有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罕见模式.对1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的5例进行10~15天随访后发现,乙肝表面抗原浓度均下降,其中4例转为阴性.干扰试验显示,总胆红素381.8μmol/L,直接胆红素30.2μmol/L不影响所用试剂的准确性.结论 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的罕见模式可能与接种乙肝疫苗相关,并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需要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作者:张龙锋;邹晓月;黄文华;夏秋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于护理学会平台三方联动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基于护理学会平台的护理学会、医院、学校三方联动护理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为例,提出以护理学会为合作平台、确立护理学会主导地位、激发各方合作内生动力,全面开展院校合作教育工作层面和内涵的探索,以为职业院校探索新型院校合作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邵阿末;周梅芳;许萍;许仙英;陆琦;繆雪晴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现状调查

    为了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现状及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期待,我们调查了600名高职学生,访谈了部分教师,发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单一,创新少,缺乏激励机制,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期待高,对移动学习接受程度高.建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作者:龚芸;贺建新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新生儿脐部护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儿童护理课程中的新生儿脐部护理为例,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大二学生儿童护理实训教学设计进行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凤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传染病专科医院急诊科 护生职业防护认知情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 探讨传染病专科医院急诊科护生实习阶段职业防护认知情况及其对策.方法 选择某三甲传染病专科医院急诊科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其职业防护认知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岗前培训,改变带教模式,使急诊科护生掌握传染病相关知识,做好职业防护.结果 实习护生在学校进行过传染病相关知识学习的占93%,未进行过传染病相关知识学习的占7%;实习护生对职业暴露局部处理措施掌握的占57%,实习护生对职业暴露预防用药掌握的仅占40%.结论 虽然大部分护生学习过传染病相关知识,但是对职业安全防护的认识片面、局限,还需学校、实习医院加强防护教育,以全面提升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科学的职业防护理念,实现护生对职业暴露的有效防护.

    作者:张敬玲;郭倩雯;张敏;曹维;武昆利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目的 揭示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方法 以16种人格因素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327名大学生,采用路径分析方法探讨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结果 31.5%的大学生有轻微人际关系困扰,10.3%的人有较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心理一致感在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

    作者:吴翠萍;杨海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高职药物化学对分课堂+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医学院为例

    分析我院药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探究对分课堂+项目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总结经验,促进高职药物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苏雅拉其其格;张九春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国内本科超声医学PBL教学效果 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PBL在超声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收集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月国内有关PBL教学在超声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对比实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8篇文献,共897名学生,其中PBL组440人,LBL组457人.Meta分析后得出:与LBL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本科生超声医学理论考试成绩(SMD=1.42,95%CI=0.44~2.40)、操作考试成绩(SMD=2.26,95%CI=0.67~3.85),而且能提高自学能力(RR=3.15,95%CI=2.13~4.66)、 诊断思维能力(RR=2.70,95%CI=1.90~3.84)和综合满意度(RR=1.50,95%CI=1.35~1.67),加深知识理解(RR=1.70,95%CI=1.26~2.3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PBL教学能够提升本科超声医学教学效果.

    作者:宋光;毕文静;乔伟;张晶;黄丽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病案情景模拟教学法 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病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校2014级80名护生,根据实训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40名)和观察组(4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应用病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理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医疗仪器使用方法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理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医疗仪器使用方法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病案情景模拟教学法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护生护理基础知识考核成绩以及医疗仪器使用方法考核成绩.

    作者:姜蕾;吴清叶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5W1H分析法在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的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5W1H分析法对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护理实践教学从原因、对象、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6方面进行分析,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升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作者:王灿灿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及文献分析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AMM)由Moore(185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且预后极差的肿瘤,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临床极易误诊. 据文献报道,AMM占恶性黑色素瘤的0.4%~1.6%,占大肠肿瘤的0.1%~1.9%,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推测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关[1].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女性稍多. 日本有学者认为起源于黑色素细胞者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生长速度慢,预后较好;而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青年人,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易在早期发生,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9%~17%[2].

    作者:景莉萍;王席度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模式探究

    目的 探讨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我院神经内科出院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情绪(焦虑、抑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辅助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华清;黄琼;利春玲;陈晓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中职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法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国民普法教育的重点之一.中职生在青少年群体中特点突出,对其进行法治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也更具特殊性.正确把握中职生法治教育内涵,客观看待当今中职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以期提高法治教育成效.

    作者:卓群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青年临床教师指导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 的实践和思考

    青年临床教师对开展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有积极性,但本科生课余时间和临床教师的科研时间有限,如何解决时间方面的问题,提高带教效率,是青年临床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青年临床教师在指导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方面的切身体会,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从科研目标、有效沟通、团队协作、统筹安排等方面合理规划时间,从而提高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成效.

    作者:杨谦梓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新时期高校本科生物材料学教学模式探索

    生物材料学是一门以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等学科为主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本科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探索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模式外,还可以尝试互动交叉式教学、多媒体及实物教学、课外见习实践等教学手段,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本科生物材料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贵才;王亚玲;赵亚红;张鲁中;杨宇民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在中职学校教学中 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在中职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健全其人格.本文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阐述,剖析内外致因,探讨在中职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完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作者:张渊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